浅谈作文教学如何“求真”
冯美红
摘 要: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特别需要“求真”,需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选材,在真挚情感的体验中立意,在真谛技法的点拨下行文,这样学生的写作才能兴趣盎然、得心应手,才能涌现出佳作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实生活; 真挚情感; 真谛技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53-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但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未得到充分尊重。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再现学生的本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求真”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选材
叶圣陶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作文即生活”是叶圣陶写作教学观的核心内容。作文教学要“求真”,首先就要以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即真实生活为核心。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情景、事件、画面,从生活中提炼、积累素材。其次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在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去思考。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充实人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作文中多显扬人性的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如《星期五的晚上》这一作文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选材就很广泛,有写“把一个星期的学习知识进行梳理整理的”,有写“为下一星期制定好学习计划的”,有写“来点音乐娱乐适时放松的”,有写“与父母幸福相聚的”,有写“享受夜晚的宁静的”,写作起来思维就会如泉水般喷涌。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作文教学生活化。
二、在真挚情感的体验中立意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作文教学应把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放在教学的首位。《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情感的真挚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真情实感最能打动读者,真情实感应该是一种积极、健康、负责任的表达,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学生懂得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懂得自尊和敬人、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文章的立意才会高雅,才会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赞许。如在对学生进行《亲情作文》专题指导时,很多学生都能体会出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无私的爱,确实令人感动。但也有特殊家庭的学生不敢表露父母关系恶化、家庭矛盾重重的事实,从而胡编滥造。这时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指导鼓励,让他们表达出真实生活中自己的矛盾复杂痛苦的心理,大胆地表白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希望之情,这样至真至诚的感情,恰恰浓缩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同样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同时,学生在写亲情话题时往往较多地关注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自己对父母的回报,如果引导学生换个写作角度来写,更能展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美好,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的情感回归自我的本心,让那些隐藏于学生内心健康的事和情真实地表达出来,给作文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乐,袒露一段心迹,表达自我的真实,恢复作文的本真,使作文真正地走向学生心底,呈现出生命的底色。
三、在真谛技法的点拨下行文
作文教学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是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唤醒,是真正的写作和终身的语文学习。作文教学水到渠成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它与考场作文是有机结合、不相矛盾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训练中自然地得到提高和有效生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写作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作文教学虽不需要教师刻意地去讲解高分作文的技巧技法,不需要学生刻意地去追求辞藻的华丽,但行文的结构章法、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写作能力,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以指导、渗透、点拨,对作文的技法进行序列化、系统化、专题化的训练指导,把阅读与写作巧妙地融合起来,汲取写作的真谛,真正实现作文真情、真心、真性的回归。如训练学生写《那一抹春色》时,我先带领学生在三月温暖的阳光下,仔细观察了校园的绿草、红花、青松、翠竹,引导学生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春色”的深刻内涵,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春色是指一切美好的、充满活力的人和物。同时结合《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这样的课文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妙用,从自然的美好中体悟到生活的美好,情景交融、一语双关、含蓄隽永地表达出对生活中美好的热爱和赞美。
作文教学需要“求真”,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丰富生活体验,还原生活本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需要关注学生生命,彰显生命的灵动和张扬个性,唤醒生命的潜能;需要教师表现出对学生作文生成的期待,在训练目标、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追求在学生生命发展和生活体验中自然生成和提高。“求真”的作文教学遵循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积累素材,扩大信息的接收量,强调学生在真挚情感的体验下立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主题,鼓励教师点拨学生在写作技法上创新运用,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劉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