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

    张然

    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行以来,如何保障事业单位良性发展,在社会建设中肩负重担,成为事业单位需思考与解决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经济管理作为应对事业单位改革挑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的管理手段,亦需与时俱进,在事业单位運营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探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和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方略,以期助力事业单位完成改革任务,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质量。

    经济管理主要是指为完成预定运营任务管理者通过组织、指挥、计划、协调、监督等经营生产方法获取效益的管理行为,在经济管理作用下生产要素得以集聚,在生产力系统内高效运转,达到追加效益目的。事业单位财政经济亦需通过经济管理维持健康稳定状态,通过推行财务信息披露、经济责任、内部控制等制度完成财政经济管理任务。然而,有些事业单位却存在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循环不良问题,受经济管理目标不全、财政经济管理方法单一、人才紧缺、管理机制缺位因素影响,降低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质量。基于此,为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质量,探析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必要性

    (一)为事业单位新时代改革提供管理保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事企分开、政事分开,将社会功能优化视为改革总体目标,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坚持实事求是、肩负责任、严守标准,助力事业单位有效实施改革及管理举措。财政经济作为事业单位改革必备条件,亦需推行科学高效管理举措,通过经济管理将财政经济化作事业单位新时代改革不竭动力,为事业单位做到效能、统一、精简,加强总量控制、实时监督、动态调整,改革活动与经济社会相适应,助力公共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继而凸显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必要性。

    (二)总结管理经验,优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循环体系能通过管理剖析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现况,发现潜在风险及管理弱项,为吸取经验教训改进管理举措给予支持,同时为解决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难题引入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使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活动得以与时俱进,在沿袭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传统及凸显我国管理特色前提下助力经济管理活动创新争优,为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公共职能奠定基础,继而助力我国事业单位高效管理不断发展。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难点

    (一)经济管理目标不全

    管理目标是保障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是财政经济管理活动根据事业单位运营实况予以优化的“指南针”,关乎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体系良性循环成效。基于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为此经济管理目标有别于其他经营性机构,部分事业单位因财政经济管理创新经验较少,管理目标过于单一,影响自身经济管理成效,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新时代改革发展需求加以调整,保障经济管理目标科学高效,为构建稳定循环型财政经济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二)财政经济管理方法单一

    通过对经济管理内涵进行分析可知,管理者在组织、协调、计划、指挥、监督过程中展开财政经济管理工作,一旦管理方法与实际要求不符,将直接降低财政经济管理体系良性循环有效性。事业单位与其他经营性机构相比经济管理创新乏力,对上级管理意见过于依赖,未能根据自身管理实况以财政经济与经济管理良性循环为导向丰富管理方法,同时在财政经济管理过程中仍较为依赖人力,未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不利于构建良性循环型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体系。

    (三)管理人才紧缺

    人才是解决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循环发展难题“主力军”,在财会工作与管理活动关联在一起背景下,单纯针对财政经济账目进行核对、审计、预算已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求,为此需加大管理型财会人才培育力度,用以攻克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阻力。

    (四)管理机制缺位

    管理机制是保障管理目标贯彻落实的保障性条件,能将经济管理及事业单位财政经济联系到一起,在此基础上将与经济管理有关主体纳入该机制,构建联动型管理体系,确保各方能肩负责任、明确目标、高效互动,规避财政经济管理延迟现象,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源调配有效性。然而,多数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机制缺位,存在政策性有余、灵活性不足问题,无法有效发挥控制、协调、指挥、组织等作用,财政分配优化效率降低,有碍事业单位新时代改革与发展。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措施

    为保障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得以良性循环其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解读政策内涵,明晰财政经济管理创新实践重要性,将其视为事业单位改革关键一环;第二,在构建良性循环财政经济管理体系基础上增强事业单位功能,在财政分级、统一领导前提下提高自身经济管理质量;第三,将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视为系统性工程,在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活动中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论,使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一)健全经济管理目标

    第一,投资目标。事业单位通常在资产购进、基础建设等过程中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投资支出比率加大,尤其是服务类、科研类事业单位需通过投资增强自身功能,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针对投资目标进行管理,旨在规避投资风险,获取投资效益,保障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并能追加财政收入;第二,成本目标。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需消耗一定财政资金,如信息化办公系统敷设等,在资金投入一定前提下,成本控制效果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效果成正比,为此事业单位需在集约化理念引领下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改善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剔除繁琐、重复、无用、低效、落后业务经办环节,对不必要业务进行整合、压缩、删除、外包改革,提高各部门经济要素重组效率,从根本上减少多余开支,达到控制成本目的,继而获得集约化财政经济管理成绩;第三,筹资目标。在事业单位改革新常态下筹资模式得以丰富,为减轻财政压力,突出事业单位服务公益性,事业单位运用多元化筹资模式,削弱对财政的依赖程度,相较于财政资金,其他筹资方法风险较大,要求事业单位树立筹资管理目标,通过经济管理针对筹资项目、过程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改进筹资方案,使筹资活动更具可行性,在管控风险同时助力事业单位完成运营任务。

    (二)创新财政经济管理方法

    创新是攻克新时代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难关内驱动力,为此事业单位需在信息化建设前提下引入IT技术、数据资源,灵活运用高新科技。例如,事业单位在针对基建投资项目进行经济管理时可运用BIM技术,在基建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及质检进程中灵活运用该技术,及时发现基建项目投资风险,通过改进承建对策达到控制财政资金投入总量目的,尤其对于周期长、投入多、风险高项目,将BIM技术与经济管理关联在一起能有效构建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体系,在基建项目中妥善运用财政资源,保障项目能顺利落地。再如,管理者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与事业单位投资管理、成本管理、筹资等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纳入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明晰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规律,预判管理走势,为事业单位规设配套经济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保障经济管理对策与财政经济同步发展,使经济管理效果得以优化。为保障事业单位财政经济调配相关部门高效沟通,在此前提下打造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体系,盘活事业单位资产,避免出现财政资金闲置现象,事业单位可运用信息技术开发APP,各部门在获取权限后可应用APP功能调配财政资源并接受经济管理监督、协调、组织、计划,经由信息系统向上快速反馈基层部门财政经济管理需求,向下传达宏观管理决策,使各部门能肩负责任、互相配合、监督共进,用以节约财政资金调用时间及成本,支持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

    (三)立足事业单位以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为导向培育优质人才

    事业单位需重视培育管理型财会岗位人才,例如可与教育机构合作育才,定期组织财会岗位工作人员进修,亦可与教育机构签订育才合同,根据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提出育才意见,定向接纳优质人才,改善现有经济管理人员经验、学历、年龄结构,打造更优经济管理团队。再如,事业单位可规设人才培育战略,为经济管理人员学习应用新技术、新软件、新理论搭建平台,同时侧重引导工作人员创新实践,探索契合实际的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路径,继而在科学育才前提下解决财政经济科学管理及良性循环难题。

    (四)构建管理机制,赋予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改革工程性

    第一,反馈机制。为避免经济管理与财政经济发展现况不同步,管理思想滞后、目的不清、方法欠佳,需事業单位建立健全反馈机制,通过实践检验财政经济管理决策可行性,同时总结经验并反馈不足之处,以此为由改进经济管理方案,使之满足事业单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需求;第二,监管机制。财政经济管理突出亮点是内部控制,引领各部门解构财政经济管理目标并肩负责任,明晰经济管理奋进方向,为提高管理效率需加大内控力度,健全监管机制,采取评价、规划、约束、自我调整等系列举措,从财会信息精准性、财产完整性、单位效益性角度出发科学监管,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经济循环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具有提供改革保障性条件,总结管理经验,优化管理体系必要性,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健全经济管理目标,创新财政经济管理方法,立足事业单位以经济管理及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为导向培育优质人才,构建管理机制,赋予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改革工程性,继而在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基础上助推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