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当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将其运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环节教学,能够有效辅助整理思路、理清学生阅读之后写作的思路、用词需求等,实现与原阅读文章的照应。思维导图的课堂乃至练习应用,缓解了学生在遇到读后续写时思维混乱、与原文衔接不上、无从下笔等诸多问题,是课堂探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作者简介】黄杏怡,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

    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逐渐尝试以读后续写的形式,促成读与写的全面开展,是当代英语教学中的有益尝试,尽管其初衷仍然是应对高考,但是能够主动将读与写融合,以读促写、以现有的阅读素材去延展写作,本身也更向语言学科的学习思路迈进了一步,在尝试初期也切实地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貌。当然,由于缺乏肥沃的英语学习氛围土壤,以及在教学实践后甚微的收效,也使得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笔者对此加以概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的习作与原文貌合神离。所谓读后续写,看似是借力阅读推动写作的环节,对“写”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对原文的延续,既是对中心思想的延续,也是对行文风格的延续。针对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也说出过自己的困惑——自己写作水平有限,达不到原本标准。拿起笔来就没词了,不知道怎样写……不同于独立的写作,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模板”去套用句子,但是结合原文似乎范围被扩大了。暴露在写作练习中,往往是直白的“跑题”。例如,针对“Trapped by the flood”这个话题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明确记叙文的体裁,写成了场景描绘的文章,这就偏离读后续写的方向。对此,可以利用任务来引导学生:Task1:Reading for the characters,atmosphere. Task2:Analyzing the theme and imagining the ending.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握续写的步骤和写作方向。

    其二,学生的文章情节出现不合理处。在很多时候,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如何进行小组互动,如何展开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丰富的体验。在许多学生的习作作品中,当续写的主题确定后,学生开始整理成行文,但是对于部分习作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组织行文,未能将足够的知识点带入其中,有些时候,阻力就仅仅是词汇。最终呈现出来的文章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思维混乱、词不达意,写出的内容千奇百怪等情况。这些不仅反应了学生词汇积累的匮乏,也反映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驾驭能力的匮乏。

    以上的问题分析,反应在教学中,实际上是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向革新,一是需要清晰地知道阅读文章写了什么,二是要准确地进行自主的写作。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工作加以调整。

    二、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其教育运用

    思维导图,源自英文“Mind Map”,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记笔记的方式,它是依据大脑的发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以挖掘大脑的无限潜能。近年来,思维导图因其色彩艳丽、表达清晰,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成为教育界的新宠。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带来以下两点意义:

    1. 思维外化,便于沟通。思维是一个极度抽象且主观的内容,在以往课堂教师既不关心学生的思维,也很难把握学生的思维。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个体思维方式都有差异。而思维导图,能够将心中所想量化为关键词,只要将关键词间的关联性圈出来,就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个体的思路。以英语阅读课堂为例,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将阅读文章的主线拎出来,再将分别作用的关键词等标示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阅读。要相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就能够达到这样的阅读量了。实现思维的外化,能够使学生混乱的思绪得以整理出头绪,也使得不同的观点、思维加以碰撞,带来更为全面的解读和更为清晰的思路。

    2. 清晰简洁,减少了烦琐的板书,又能将知识点以清晰的方式、高亮的色彩标示出来,增加了课堂的魅力。在高中阶段,很多班级的英语学习中会不自觉地陷入板书的困扰,教师纵向把更多的内容推荐给学生,在板书设置中不仅有满满的黑板,甚至于黑板、白板双板书,学生则忙于记录,疲于应对。但实际上,这样大容量的板书,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也不能清晰地展示出学习的内容,对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思维导图则以最为清晰、简单的词汇、色卡,将课程的重要内容、核心思想展现出来,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读后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师的备课准备。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或者再向前推到每个课程单元开始,教师都可以结合本章内容加以预设。首先选定适合作为续写材料的文章,进行读后续写的练习,之后则围绕这篇文章进行设定。一般每个单元选择一到两节课进行读后续写的练习,即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逐渐将与文本阅读的主动权交给读者,由此,在课堂预设中也要适应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班级学生整体基础好,词汇积累与语法知识掌握扎实等,则可以运用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基础薄弱又当如何。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自身的思路进行优化即可,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

    2.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的板书优化。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的优化中,是思维导图在课堂应用的重要体现。前文已经提及传统课堂板书之下对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在板书优化方面,思维导图的作用十分明显:减少课堂不必要的书写工作,将课堂时间倒出来做思维的交流。同时,又能理清思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抑或是文本的解读都充分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与黑板,黑板板书用以书写按照课程思路流程的主板书,而白板的多变性,则可以用来做交流的平台,并且用各種色彩、图形等,使得思维导图更为清晰外化。将课堂相对固化的板书环节解放出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为清晰、简洁,学生也有更多的思绪可以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板书的优化,在于形式的创新,课堂思维导图,可以用鱼骨式、树状等,多种形态,既能够清晰地传递信息,也能够吸引学生关注。

    3.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文章分析。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文章的分析,也可以作为阅读文章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这里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的读后续写课程为例,加以具体举例阐释:

    首先,该单元的主打课文,也是我们将要用以组织读后续写的文章,是“Come and eat here”,该文章记述了Wang Peng and Yong Hui,开餐馆相互竞争的故事。Wang Peng的餐馆开了多年,但是近期生意惨淡,观察发现顾客都去了Yong Hui的小餐馆,于是他跟着老顾客也去了Yong Hui的餐馆用餐,发现Yong Hui的餐馆提供的食物十分简单,只有米饭、水和蔬菜。Yong Hui餐馆提供的这些食物简单,能够帮助食客减肥 ,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顾客,顾客还认为该参观的餐食更为健康。Wang Peng于是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自己提供的食物确实过于高热量,但是反之Yong Hui餐馆提供的食物热量太少,也不能满足人们的所需,两家都有片面性。这篇文章就内容而言,生动趣味,且贴近生活。

    在分析文章之后,笔者也为课堂做了这样的预设。就内容而言,这篇文章是一篇贴合当代生活的文章,且内容并不乏味,但是里面一些词汇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热量、健康饮食等,很多学生本身还没有这样的概念。于是,笔者就以饮食开篇,既能引发话题,也能为接下来学生将要面对的读后续写做准备。笔者引用了谚语“We are what we eat”,接下来,将问题留给学生“What kind of food is healthy to us?”“What is the healthy diet?”这样的提问,快速引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纷纷将自己脑中的词汇说出来,从最初的vegetable、fruit、meat等大框词汇,到后来越来越细致的具体的名词,笔者将这些词汇一一记录在黑板上。之后,面对板书中凌乱的词汇,笔者让学生进行分类,有些学生按照vegetable、fruit、meat等一般定义进行分类,也有些学生根据热量或者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最终从开始的“食物名词大爆炸”,到后来终于按照教师的提示,以energy-giving food,body-building food 和 protective food进行了分类。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将原本混乱的内容清晰明了地记录下来。

    接下来文章的分析,笔者用了“鱼骨图”,将一篇文章比作一条鱼,不同的段落、阶段都有不同的意思表达、头尾有明确的目标和整理。就这篇文章而言,由于属于记叙文文体,笔者则通过How、What、Why等主线,将文章进行串联,每个部分只提取几个关键词加以记录。这样,一篇原本复杂的阅读文章,便清晰简洁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经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读后续写常见的主题把握不清晰、词汇选用不恰当等问题,是之后学生习作的阻力所在。此时,已经明确地解决了对中心思想把握的问题,加之前面的食物词汇整理及分类,已经很好地为学生之后的写作铺平了道路。当理顺文章后,学生自然会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把握,相较于以往课堂着重关注知识性解析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更为积极地带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之后,则可以做进一步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说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内容。因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不是一个單项输出的过程,或者是固定思维的过程。思维导图能够为课堂赢得的时间,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延伸,如对Healthy eating的思考,是否可以从对食物的分类、对外面餐馆的关注,转向在家中与父母的饮食思路差异等。立足生活加以思考,才能使阅读与表达更为灵活。

    4.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思路整理。思维导图也可以进一步运用于学生思路的自主整理。读后续写将读与写紧密结合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对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出了要求。在读一篇文章时,仿佛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是接收到作者的讯息,二是做出自己的思考。在每节课结束后,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整理,做出自己的思路整合,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并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与课堂的板书不同,学生的思维导图,应当是个性化的,融入自己独立思考的。根据自己的绘图习惯、思维习惯,绘制出自己独特且清晰的图形。如,一些学生的词汇基础不扎实,思维导图中的词汇反而更多一些。一些学生的思维跳跃性强,或者英语基础扎实,或许会有自己独特的补充等等。这样的整理之后,再去尝试作文,能够将更多的内容吸收后外化出来。

    5.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习作练习。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具体的习作练习,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表达的思路。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习作练习更多的是模仿、注重词汇的堆积,但是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换个思路,如果用汉语写作比拟,那么自然会先有主题后有主题应用,再由内容组织,而在英语中,学生却总是先有词汇或者是可供模仿的句子,才有的主题或者设定。在传统英语写作中,教师也往往会要求学生在考试时先在演算纸写一遍,再写到试卷中。其实,这样的方式,暴露了英语写作弊端,也包括先演习一遍的时间浪费。此时,运用思维导图,先想好写什么,再围绕主干逐渐填充词汇或者可用的模型,最后,将思维导图转化为行文即可。

    四、结语

    读后续写,是新时期英语学习的重要趋势走向,在具体教学中,将其运用衍化,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加以优化,逐渐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由知识积累层面转向人文思考层面。思维导图在读后续写乃至整个英语课堂的应用,仍然需要在时间中加以印证。

    参考文献:

    [1]陈娇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15(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