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指导课例浅析
虞艳田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爱语文爱阅读的习惯,激活、启发、引导学生。坚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案例研究,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会让我们的思维更辩证、视野更宽阔。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课例分析
从2016年秋季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个人文学科试行统编部编版教材,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国家意识和党的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笔者认为“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五大新颖处:一是选文上,课文总数减少,课文阅读的难度降低;二是结构上,单元结构力求新颖,综合性和灵活性较突出;三是体系上,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构建;四是课型设置上,采用“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重视课外经典阅读;五是重视能力的培养,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读一读写一写板块是名家字帖,写作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能体现语文知识积累运用的要求。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见证了语文新教材的改革过程,践行了最新课程理念,展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风采,通过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部编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阅读课例研究非常有必要,它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寻找对策。笔者通过研究,认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
如果把阅读活动比作一次生活剧展演,作者提供剧本,教师是编剧兼导演,学生就是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三者交流和心灵碰撞交融的的过程就构成一幕幕剧情,必须让学生自主、独立演出。靠老鹰喂食的雏鸟是飞不出窠巢的,只有勇敢地跳出窝沟,才能变成傲视苍穹的雄鹰。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在教学相长的总体原则的框架内,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同时,教师不必过分要求师道尊严,而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能抒情,能陈述,能欣赏,能评议,师生、生生互相自由评价。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做到师生心灵相通,学生与作品融洽相生。
课例:在执教梁衡的《壶口瀑布》时,在学生圈画批注和感悟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观光活动(一个学生为导游,其余学生为旅客)。
导游:各位旅客朋友们,今天我带大家来到“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游览,大家尽情地观赏,饱览美丽的胜景后,我想请大家谈谈你最欣赏它的什么。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交流哦。
旅客1:……
旅客2:……
……
导游:大家谈得很精彩,看样子都迷恋上了壶口瀑布,下面我们把发言权交给老师。
为了体现平等,学生欣赏老师也欣赏,并互相评价。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品味,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充分感悟壶口瀑布的雨季和旱季不同的特征,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课堂上就充分体现了自由合作学习、自主评价,老师再引导学生共同改进并形成他们的研究成果,使这堂课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这是一堂高效的自主阅读教学课,亮点如下:
1.教学策略体现自主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及自主解决问题,全力挖掘发展了各种语文素质,有“花木成畦手自栽”之效;教师适当穿针引线,为学生冷场提供灵动的契机,科学引导,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我们每节课不要贪多,集中培养一两种素养,慢慢达到集腋成裘之效。
2.教学手段体现探究性。以问题为探究主线,亦要求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点就是依据课标施教和呈现综合实践人文性。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来预设教学目标和探究及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根据课堂生成的新问题随机调整,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需要互相交流探究解决问题,出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热闹场景,避免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机械局面。
3.课堂评价体现激励开拓性。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差距,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阅读中的疑惑,互相交流,互帮互助,最后师生合作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以后,每解决一个疑难,适当增加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积分。
二、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阅读是文本形象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意识再创造的過程。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力能撑大船,独木难支大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可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交流,营造合作的氛围,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
例如,在学习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文质兼美的诗歌时,可以采取“放管服”策略,即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交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到诗歌的“三美”,即优雅的语言美、大家闺秀的内涵美和层次分明的结构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体悟,各抒己见,既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质疑探讨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语文基本素养得到质的提升。教师则在交流中加强引导,避免扯野马丢失方向;同时充分为学生提供资料,记录积累智慧,为生服务。
课例:教学《老山界》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以“我战胜的困难”为题发言,然后引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导入其中环境之一——“老山界”,让学生在阅读全文后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学生充分了解了作者战胜危险和困难的革命经历,进而理解全文主旨:通过描写红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极端危险的战斗过程中夜宿老山界,还能够全身心欣赏夜晚奇景,把寒冷、困难、危险全部置之度外,表明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为了完成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任务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师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修辞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探究问题品味文章的能力。
本课例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不架空说话,能体会战胜苦难的乐趣,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但也存在学生过多地接受教师的暗示,自主探究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如:长征的生活是苦难的,还是积极乐观的?以声写静用春蚕咀嚼桑叶反衬合适吗?夜晚翻越老山界点火把符合历史真实吗?这会不会给国民党的飞机提供空袭的目标?针对这些问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和自由评价作品,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爱语文爱阅读的习惯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死抠教参要求,要尽可能地跳出课文的篱藩,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爱好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明其文、悟其义、究其理,张扬自己的语文个性,收获阅读成果。例如学习完《出师表》,就可以播放一些易中天评诸葛亮的视频,让学生点评一下他的观点;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比较一下两本书中“神”与“人”的不同;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活动,利用口头作文、角色朗诵、故事续编、课本剧表演等语文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语文活动兴趣,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
课例:
教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师以“古文知识向前冲”的形式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四“关”:第一关是诸葛亮生平、作品、创作背景抢答赛;第二关是课文中生字词及重要语句解释笔答赛;第三关是课文内容结构图填充赛;第四关是作者情怀的总结演讲赛。要求学生充分准备,逐关冲击,教师充当“解救员”参与过程并点评。
由于这节课教师创新了教学结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挖掘远超平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是“向前冲”的组织者和友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U盘——知识的存储者,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学生冲关过程中,均是一脸笑容和收获满满。教师既参与又放手,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强。学生分组活动与教师参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既按部就班不放任自流,又独立自由发挥能力和才华,让课堂充满蓬勃生机。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多从创新上来谋划优化课堂结构,一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恍然体悟到语文原来也可以这样来学,从而培养学生爱语文爱阅读的好习惯。
四、激活、启发、引导学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活、啟发、引导。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在于让整个语文课堂“火”(活)起来。充满个性的语文课堂,学生轻松地学习、教师幽默地启发,是点燃激情的火把,面朝大海的心花;充满个性的语文课堂,有引人入胜的细节描绘,有尽善尽美的内涵意境,学生学习其乐融融,教师教学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出奇制胜。
笔者在教学中成功运用了“三激”课例:《木兰诗》教学。和“三引”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课始“激趣”: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导入课文学习。通过读诗歌讲述木兰故事后,同学们简单列举了蔡文姬、李清照、穆桂英、秋瑾、张海迪、张丽莉等奇女子事迹,“引入”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话题,课堂自主学习气氛热烈。课中“激情”:熟读诗歌后,让学生自由编演木兰回乡的喜剧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木兰为什么不愿做“尚书郎”而情愿“著我旧时裳”,“引入”木兰人物形象和诗歌主旨的学习情景。课尾“激志”:在励志乐曲《真心英雄》的旋律中,“引入”如何做一个新时代于国于民有益的平民英雄的话题,拓展延伸到学生的志趣抱负、情感价值。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交流高潮迭起,目标生成效果极佳。
我们相信,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只有坚持个性化的自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才有活力。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那充满智慧的灵性慢慢挣脱出固有的思维束缚,创造出动人夺目的阅读成果。
坚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阅读课例研究,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让我们的思维更辩证、视野更宽阔,最终让我们走出一条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色的教改之路。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