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梁振鹏

    如今,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法可结合教学内容,创立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文本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深度挖掘语文文本内容,产生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文本内容,构建与文本相符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丰富的教学知识,并产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构建生动活泼、有情趣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中,引起情感共鸣,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并吸收更多的教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生能结合情境轻松理解文本知识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其中诗歌情境难以理解。当教师在开展七年级上册的曹操的四言诗《观沧海》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中波澜壮阔的河山利用声音和画面表现出来,借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快速理解,把握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初中生受年龄影响,其理解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简单,思维能力比较单一。教师在借助情境讲解文本内容时,要善于结合情境,巧妙地留下悬念,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再逐步引导,使学生在文本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产生反思,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情境式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学生可以结合情境,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并对情境产生反思,教师通过对文本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具有深刻认识,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在许多学生都爱养宠物,所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猫》,这篇文章以浅显直白的白话文讲述了三只小猫,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猫这一类动物,在学生阅读时就会更加有画面感,能够更轻松的阅读。文中描述了作者的三只猫,第一只猫活泼可爱,却死了;迎来了第二只猫,它活泼可爱乖巧,但是不见了;而第三只捡回来的猫懒惰,因为笼中的鸟死了,而被作者误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问性地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只猫会被误会?”“为什么作者再也不养猫了?”要注意有一定顺序的循环递进的提问,带着问题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后可以让使学生反复琢磨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活跃课堂,丰富学生情感

    情镜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生活创设,学生能在其中感受到丰富情感,而且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的学科,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情境下学生更能感受体会情感,健全自身良好品格。

    七年级课文名篇《再塑生命》,作者是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和愉快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教师的感激之情。教师在创立情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假扮盲人,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靈活地改变教学方式,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当学生进入情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新的方法读书认字,感受一件事物,感受世界,感受幸福。学生在情境中不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而且还会感同身受的产生丰富的情感,健全自身良好品格。

    四、灵活运用,锻炼学生语感

    情境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依靠创设的情境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语言。学生可在文本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灵活运用,如朗读课文、开展读书会等活动,使学生激发语感,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赞美春天生机勃勃的课文,在他笔下的春天澄澈明净,活泼美好。其中有大量的修辞手法,如使用反复修辞来表现盼望春天的心情。教师在创立情境时,可以利用教学时的季节初春,结合作者笔下的春,在对比中使学生感受春天的扑来之感,想象着现实情境下的春,体会文章中叠音、拟人、排比、连环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巧妙。文章中有小草、桃花、杏花、梨等具有春天特征的植物的出现,学生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渐理解文章的意义与美。如此,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巧妙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创立情境,使学生结合情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快速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境式教学法可结合生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通过对文本的运用,可激发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