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非运输企业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早期培养

    高玥

    【摘要】结合铁路非运输企业实际,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重要性;培养对策

    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新入路职工中大学毕业生比重较大,他们受到高等教育,有相当高的理想信念,知识储备也相当丰富,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是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期望值较高,在理想与实现的对接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早期培养,对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的必要性

    (一)促进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三关”。近几年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是90后,他们从小没吃过苦,对于未来的工作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有非常好的职务和收入来弥补他们多年学习的付出,很少考虑自己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更谈不上能为社会带来什么贡献。所以必须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要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调整自己的就业价值观。

    (二)促进大学毕业生熟悉铁路的大环境。许多大学毕业生抱着远大理想来到铁路,对铁路非运输企业了解很少,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工作节奏和规章制度的约束,特别是铁路半军事化的管理,使他们很不适应。必须对他们进行路情、局情及忠诚履职教育,向他们介绍铁路工作性质,铁路的优良传统,铁路的企业文化,增强新入路大学毕业生对铁路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促进大学毕业生提高实践能力。由于大学毕业生在校时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的对接磨合偏差大。书本上的宏观理论与具体岗位上的实际知识不尽相同。在校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缺乏对大学毕业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致使大学毕业生到现场不能适应基层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在大学毕业生见习期就对他们进行岗位知识和实作技能的早期培养,使他们尽快地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四)促进大学毕业生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大学毕业生见习期就要到操作技能岗位进行锻炼,对基层整体情况有个基本的认识,对整个作业过程有个总体的把握,但这个过程比较辛苦。许多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毕业后就是坐办公室从事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所以到现场也没有踏踏实实地认真学习。因此必须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教育,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

    二、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重视不够。许多单位在大学毕业生进入单位后,把他们视为可以免费使用的劳动力,利用他们的文字功底和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强项,直接安排其打杂、做秘书、搞统计,并不安排他们深入现场学习专业技能,致使大学毕业生在见习期间学不到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

    (二)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帮带不力。大部分基层单位老职工认为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只是短暂的实习,用不了多久就会去科室,跟他们一起工作还得为他们的安全操心,认为大学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帮带方面不够积极,严重影响了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培养。

    (三)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角色的融入意识。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进行规划,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基层现场的工作环境,放弃了对更高层次技术岗位的追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重视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缺乏从基层干起的决心,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跟踪机制不健全。在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早期培养过程中,人事部门没有合理地建立早期培养计划,也没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定指导教师。不能对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致使无法对大学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分析,更谈不上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三、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的对策

    (一)做好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路情”教育。“路情”教育是大学毕业生接触铁路的第一堂课。通过教育使他们对铁路非运输企业的现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有一个了解,激发其作为铁路人的自豪感。要让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深刻理解铁路非运输企业文化,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加强他们对铁路非运输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新入路的大学毕业生迅速融入到铁路工作中来。

    (二)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进行“三关”教育。首先要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奉献青春的信念,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立志高远,为他们指明工作、学习的方向。其次对他们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调整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岗位努力工作。

    (三)把新入路大学毕业生安排到操作技能岗位实践锻炼。要通过多个岗位见习,使其全面了解工作环境、生产特点、关键作业环节、岗位职责,树立全局意识。要“因岗施教”、“因人施教”,多角度实施大学毕业生培养方法。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测评,按照“专业相通、知识相近、兴趣相似”的原则将大学毕业生安排到操作技能岗位实践锻炼,达到独立顶岗作业能力。

    (四)与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签订师徒合同。大学毕业生到各个岗位见习,要安排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风正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指导教师,签订师徒合同。分专业、分层次实时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把知识优势转化为开展实际工作的业务优势,把高学历变为高素质。

    (五)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实施“人文关怀”。在对他们的日常培养中,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不仅关心他们的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关心他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

    (六)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进行验证考核。要建立大学毕业生培养考绩档案和考评制度,主要包括:早期培养计划、岗位实践、职业技能鉴定、《大学毕业生岗位锻炼培养计划书》、职业生涯规划及日常考核、奖惩等材料,统一建档。考评制度要结合单位实际,明确考核内容、量化条件,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确保考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