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龙岩市现状存在的水问题,提出选定控制指标,因地制宜的安排各类海绵城市措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在老城区具体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等问题;新城区则以目标位导向,按照海绵城市的新理念和目标进行规划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水问题;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5-0238-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141
Abstract: Analyze the existing water problems in Longyan City, select control indicators, and arrange various sponge city measures and low-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old urban areas are problem-oriented and focus on solving urban floods,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black and odor water bodies, etc. With regard to the problem, the new city will be guided by the target and plan and bui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concept and goals of the sponge city.
Key words: Spongy city;Total annual runoff control rate;Water problem;Urban planning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其总体地势较为平坦,地形坡度小于5°,中心城区地形平缓开阔,有利于雨水的汇流收集;土壤渗透性相对较好,有利于雨水下渗设施的建设,但地下水位较浅,富水程度一般较为丰富,在滞留、入渗雨水时要考虑净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防止对地下水或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 水问题需求分析
龙岩市自然条件优越,水系发达,城市绿地面积较广,自然环境的蓄水能力很强,但由于人口增多、发展迅速等原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供应不足及城市内涝等诸多问题。要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走集约、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因此,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解决当下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及水文化面临诸多问题的必由之路。
2 总体目标
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转变城市发展观念,从龙岩市长期发展和战略高度出发,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使城市恢复“海绵”功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实现龙岩中心城区的修复城市水生态、涵養城市水资源、提升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创新海绵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建设具有创新型海绵功能的“生态龙岩”。
3 指标体系
3.1 首要控制指标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龙岩中心城区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控制径流总量可以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初期雨水污染等。根据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要求[1],龙岩中心城区位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Ⅳ区(70%≤α≤85%)。
3.2 建设情况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龙岩主城区大部分区域已经建成,老城区和城中村面积大,蓝色、绿色空间相对有限。现代城市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水生态、水环境质量差和城市内涝的问题,尤其是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对此,主要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兼顾雨水径流总量控制。
3.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和上位规划要求,综合考虑龙岩中心城区的现有建设情况、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投入产出比,确定龙岩中心城区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不低于70%。
4 实施路径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当更加仔细地结合各地的资源与地域特点,科学地做好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类海绵措施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老城区应具体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新城区(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等)则以目标为导向,可按海绵城市建设的理想目标,制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其中的刚性约束指标,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目标要求系统地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中。
4.1 老城区海绵城市实施路径
龙岩市老城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人口密度偏高,影响人群范围广;土地已基本开发,基本无海绵城市改造空间;环境品质下降,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现象严重。在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中,老城区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对老城区要避免盲目地全面翻挖,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城中村改造等开展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针对老城区,应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制度,编制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避免大拆大建,应进行逐步改造建设,要维系好老城区风格,保留龙岩市的山水格局和传统文化,保护好原生绿地文脉,使得老城区的海绵改造,既留得住“乡愁”,又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
4.2 新城区海绵城市实施路径
龙岩市新城区将以目标为导向,以面带片,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充分结合场地地貌、现状水系及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所有城市新区、各类组团、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新城区应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大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达标建设,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实施雨污分流,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须经过岸线净化;加快建设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新城区应推进海绵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3],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4.3 建成區外海绵城市实施路径[4]
解决城市和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和河流,如果城市外围的洪水、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仅仅依靠海绵城市建设,也难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因此,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外及生态海绵流域的建设工作。生态海绵流域的建设,将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促进自然流域海绵体对降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对流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破坏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5 小结
通过城市建设区和建成区外共同建设,从全局角度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而实现生态海绵流域,在当下这种各大流域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也是对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规律再认识的成果,是流域生态环境绿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在流域层面的具体体现和高级形态。
参考文献
[1]杨一夫.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冷静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2),27-36.
[2]高如泰,王云龙,付海妹,张慧,李丹.产城融合背景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研究[J].环境保护,2017,02(015):69-72.
[3]赵亮,张沛,冯步广,杨涟,秦德全.南宁石门森林公园海绵化改造与海绵城市连片建设模式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2),20-26.
[4]张建云,王银堂,刘翠善,贺瑞敏.中国城市洪涝及防治标准讨论[J].水力发电学报,2017,36(1):1-6.
收稿日期:2018-04-09
作者简介:阮文娟(1986-),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市政给排水和规划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