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体育二次备课实践

    颜小琴

    

    

    

    摘? 要:二次备课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家常便饭”。如果只是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恐怕连合格课的“保底”要求也未必能够达到,因为这种“物理平移”式的二次备课,依然是“别人家”的设计。在叶圣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等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属我化”的二次备课,可以让更多的课突破“保底课”,成为自己教学史中的优秀课例。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单元教学设计;属我化;二次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32-03

    教学参考书是体育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的重要帮手。教师参照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以下简称《备课用书》),可以达到把每一节体育课上成“合格课”的保底要求。实践证明,如果只是照抄、照搬式的“物理平移”,“保底”的要求也未必能够达到,因为那还是“别人家”的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等教育思想给笔者的二次备课开启了明亮的“航灯”,使笔者的二次备课有了明显的“属我化”特征,让更多的课突破“保底课”,成为自己教学史中的优秀课例。本文以《跳跃与游戏》【水平一(二年级)下学期】单元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是为了不教”:设计独特的“第7课时”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同样适用于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需要一个个“例子”去不断引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备课用书》对本单元第7课时的教学建议设定为“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行安排”,这是很多教学参考书编排时的科学“补白”。一般来说,笔者都会在学期课时安排里留出这样的课时,这一课通常被笔者称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此称谓来源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名称。表1所呈现的就是笔者对本单元“第7课时”二次备课的安排。

    表2呈现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定位和学习内容重组、重难点。

    “合作探究”是比较抽象的一个话题,一直以来似乎是难以落地的理念,但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就能够结合具体内容,窥见其真实的内涵。对于即将升入水平二的学生来说,“合作探究”是完全可以顺利展开的。笔者预设的探究主题是“手臂动作对跳跃活动的影响”,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把这种影响的探究过程赋予科学的程序?如何实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如何引导体验“我体育”的体育生活情境?这一课时抓住了单元教学的尾巴,巧妙地融合了诸多教育理念,使体育学习变得有趣。

    实践证明,表3中的合作探究活动预设,让学生亲历了科学猜想的完整过程,“这样的体育课真有意思啊!”学生发出如此的感叹,说明这是适切他们的美好活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跨界化用研究”是笔者正在研究的课题,这样的探究就是一种范例,这种引导就是为了以后的“不用教”。“第7课时”的教学设计是二次备课的攀登型创举,让笔者深深品尝到“属我化”二次备课的甜美喜悦。

    当然,教参并没有规定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类的“第7课时”做具体的安排。表4是笔者对基本部分教学设计意图的说明。这一课时并非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课,但作为全单元的“句号课”,既对单元学习内容做了“考查式”复习,也把学生带入了体育学科科学猜想的圣殿,“综合实践”的课型成为笔者单元教学二次备课的独特课例,是适切地化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典型课例,当然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在感叹“教学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的时候,就让我们努力把缺憾变得更少吧。

    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时教案”的“属我化”设计

    《备课用书》给教师们提供的“学时教案”都是叙述式教案,侧重“范例性”和“建议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备课用书》也“无非是个例子”,并不针对某地区、某场地器材、某种天气,更不可能普遍适合每一个班级学情,给具体的实施者留下了足够的加工、重组的空间。二次备课自然应该是一线教师的“家常便饭”,“学时教案”的“属我化”二次备课是突破“保底课”的基础,让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表格式课时计划是笔者最习惯的格式,把教参中的记叙式教案转化成表格式,需要充分吃透教参所提供课时计划的每一个部分的价值意义。例如“学习目标”1、2、3序列化的呈现,要转化成表格式“知识与技能学练、体能发展、情意与合作表现”的三維目标,就需要再进一步地研究单元教学计划中单元学习目标及各课时学习目标的内在关系,甚至把本单元学习目标放在小学阶段该项目编排的大框架中,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避免“蜻蜓点水”“简单重复”与“捞深挖浅”;再比如在教学手段上,如何把教参中的“教学建议”变成“属我”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利用好教参这个“例子”,积极思考如何在学习技能、发展体能的同时充分挖掘体育课程资源的人文意蕴,做“有意思”的“属我化”教学设计,更适切地实现“激发兴趣”“享受快乐”“锤炼意志”。

    因此格式转换其实是“脱胎换骨”般的创造活动,最能反映二次备课的“化学反应”程式,就是要根据“我”的教学研究关注点,结合学情和教情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调整与增删,避免随意的“拿来”和不切实际的“改编”,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和创新之处。笔者在三段式结构中分别插入了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为自己明晰设计理念的同时,梳理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个“教学设计意图”的插入是“自己培养自己”的“属我化”程序(表4)。

    三、“儿童为中心”:独具匠心的“连环”活动链接

    游戏活动的设计顺应儿童天性的张扬,实践验证了叶圣陶“儿童为中心”的伟大思想。游戏活动在学时教案里不可或缺,可以说既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有效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同一课里设计几个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链式游戏活动更会使全课锦上添花。《备课用书》提供的学时教案都和游戏密切相关。在表格式教案里,很容易看出链式游戏设计的独具匠心。

    表5是《备课用书》提供的第4课时教学建议,安排了一个游戏比赛,供教师们参考。对于笔者执教的几个班级,学生更喜欢不断的游戏互动,在有机链接的体育游戏中可以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下面是笔者“二次备课”设计的三个游戏,开始部分的游戏安排如表6。

    主要部分伊始的小游戏“小脚丫的轨迹”(表7),是一个有趣的小练习。

    第三个游戏启动了“竞争”机制(表8),是不是重点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学生已经把每一个游戏看成心之所向的活动。三个游戏之间的关联连接了全课的线索,使“单脚起跳、双脚落入沙坑”的反复练习不再机械和枯燥,变得自然而轻松有趣。

    体育教师执教的同轨班级多,“同课异构”是常见的事情。因此,有的课题其实已经是“N次备课”,但又是某种意义上的二次备课。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班级。因此,每一次的备课都是在之前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二次备课;每一个优秀课例的积累,都是二次备课“化学反应”的成果。那么,“用一辈子的时间备一节课”便得到很好的诠释,而叶圣陶教育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跨界化用研究无疑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孟文砚.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

    [3]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跨界化用研究”(课题批准文号:YZ-b/2018/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