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践、研相融助力自身能力提升

    卢娟

    摘? 要: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根本,旨在培养一批集阅读、写作、教研、技能等为一体的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研修模式,以期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一带一路”教学形式,促进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初中;体育教师;培育;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0054-02

    什么是幸福?家庭和睦,工作顺利……知足常乐便是幸福。对于我来说,工作上,已经评上许多人向往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家庭上,响应了国家二孩政策,孩子也为家庭增添了许多活力与欢乐。于是,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满足,工作与学习上有所松懈。偶尔也想做出一些成绩,但总会被自己所谓的一些原因或借口拒之门外,犹如站在十字路口,徘徊、犹豫、选择、退缩、成功只在一念之间。直至2018年9月25日的一次会议——徐州市第三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启动仪式,让我从迷茫中惊醒,为我指明了方向。

    本人有幸成为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中的一员,更有幸成为学习委员,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培育站中的学习任务艰巨而又骑虎难下,但不管怎样,“骑虎难下”的前行,总算换来了欣慰的值得,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见成长。

    一、有一种学习叫读写

    曾经总是以种种原因为借口,来掩盖不读书的事实,以至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差,提笔不知从何入手,一句话有时需要斟酌好几回才敢落笔,现在看来还是书读的少、文章写的少。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的读书,和书籍结下浓厚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年来,培育站给每一位学员发放了三本书:《教师幸福追求之道》《安静做真实的教育》《优秀教师培养和教学差距说再见》,要求大家根据所读写出所思、所想。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起初阅读这三本书是迫于压力。没办法,为了完成读书笔记,我只能硬着头皮去阅读,强制自己去读、去写。不知从何时起,那种强制性的读被习惯性的读所取代,也许正是人们常说“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的作用吧!这三本书中,我最喜欢陈自鹏老师的《教师幸福追求之道》。他的三心:友善感恩之心、自强不息之心、鹏飞万里之心,使其始终感到幸福,不断向前,有所成就。也正是拜读了此书,让我再次坚定了从迷茫中走出的决心。如果说培育站工作的压力是一盏蜡烛,那么陈自鹏老师的这本书便是点燃蜡烛的火苗。

    经历了忙碌的一年,我的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要归功于培育站的磨炼与培养。培育站要求每一位学员每一期都要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根据每一期的学习,做好学习反思与总结。作为学习委员,我要把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反思与总结进行汇总,上传博客,在汇总的过程中,我从每一篇总结中学到了很多,无形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启发。有时,我也会把一些经典的语句与写作手法记录下来,以备所需之用。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事例是:以前写文章手法是总—分—总,每一个小标题我总会用一句简单而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读了王超老师的几期文章后,我学会了用一些经典的语句或者诗句进行表达,回过头来再看,文章确实“精神”了很多。后来,根据这种写法,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事情,我还写了一篇《让体育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加速器》的案例,并被培育站选出参加论文评选。这真的是阅读使人进步,阅读使人快乐。

    二、有一种研究叫教学研究

    培育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聆听讲座、学员上课、互动评课、交流说课、外出观摩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收获着各位专家的思想精髓与理论精华,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其中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的贾荣老师《高效体育课堂的实施路径》一课,让我们对于高效体育课堂有了形象的认识,也使我们意识到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需要细节的支撑。尤其是贾老师总结的学习目标撰写常用的行为动词表格,让我深信她是一个精益求精之人。

    十几年的教学让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在处理细节问题上,仍需大做文章。我是个粗枝大叶之人,喜欢“差不多”,所以做出的事情也是“差不多”,事后再次推敲,总会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教学设计也不例外。学习目标的设定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出亮点,则需在“细”字上下功夫。贾老师对于不同类目标、不同层次方面给出了不同的行为动词划分与运用,如认知目标(记住、认识、回忆;懂得、理解、比较;推断、分析;模仿、体验、尝试等),技能类目标(学会、做出、掌握;完成、提高、创编;接受、配合、获得等),情感类目标(愿意、形成、明确;培养、具有、克服等)。这些行为动词看起来眼花缭乱,细细推敲,却让人大开眼界。回忆以前设定学习目标,“说出、记住、模仿、掌握”等类似的词语用的次数最多,而且上、下的逻辑层次混淆,以致设定出来的目标太笼统、太模糊,指导意义不大。现在的我虽未敢言大彻大悟,但也算是从梦中惊醒!

    针对课堂教学,培育站还专门设立了体育与健康课例诊断,使我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加上贾荣老师的理论指导,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如虎添翼。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开展学习,培育站研修班共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名同学,小组的划分依据是区域原则,这样更加便于讨论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完成后,怎样才能定稿呢?我们组讨论后,达成共识:首先在自己所在学校进行磨课2~3遍,修改后,大家集中到一个学校进行练兵,互相点评与指导,然后再次修改以备参加培育站的优质课比赛。最终我和我組的另一名教师取得了培育站的一等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与做之间有一定距离,只有想-做-思-再做,不断循环、不断研究,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有一种课堂叫CCTalk

    CCTalk—汇聚天下网师,CCTalk是沪江旗下的实时互动教育平台。它具有双向白板、多人视频、答题卡、举手上麦、幻灯片播放、课程录制、布置作业、班级群互动、上课提醒以及直播人数分析等作用。

    正是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让我对CCTalk有了一些认识,也正是我们的导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胡献钊老师把我们带入了这个课堂。而我们培育站战队里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便是张莉老师,她在第一期培训后作出《“逼迫”,推我成长》所感,让培育站里的每一位老师十分感动。它对于我们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大家很茫然,对于张莉老师来说,更是压力山大。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第一期的CCTalk课堂却完成得非常成功,张莉老师因自己的努力付出成长了一大步。当然,这与导师的耐心指导与引领密不可分。其他老师在CCTalk课堂里同样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有讲授、有发言、有总结、有评论,真是热闹。有了第一期的经验,第二期的CCTalk容易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迫于时间的压力,我们小组虽然没有机会主持一期CCTalk,但是有了前面几组的经验积累,相信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无论怎样,通过学习CCTalk,我们提高的不仅仅是对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新兴事物的勇气!

    四、有一种力量叫团队

    每一个人的荣誉关系到每一个小组的荣誉,每一个小组的荣誉辉映着培育站的荣誉。“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培育站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组则是一个小家庭。培育站里的每一项工作基本上都是分小组分任务完成,总结收缴、简报制作、CCTalk课堂教学、宣传报道的撰写等,这些工作的完成无不渗透着每一位学员的努力与付出。

    为了能够把培育站的工作顺利完成,我们的大家庭专门成立了QQ群与微信群,小家庭也分别设立了微信群(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第××小组)。针对不同的问题,随时切换讨论群体。需要本组完成的任务,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群发布通知、出谋划策、提意见、任务分工等,这样事情处理起来游刃有余。记得我们组做第一期简报时,不知怎么入手去做,班长便主动与胡特联系请教,后来还专门从网上下载了一篇简报,发到第一小组群里,每一位老师发表意见后,孙班长设计出了简报的篇头,并写出了第一小段,李亚老师紧接着完成了其他文字写作,再次发到群里大家共商修改意见。文字确定后,图片毋庸置疑来源于小群,通过小群确定下来后,我来处理图片与排版,“编辑”的工作真是不好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后,再次发到小群共商,经过几番修改,最终完成了第一期简报。如今看来,第一期简报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不管怎样,“态度决定一切”“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想做成一件事情的“聚会”才能称得上是“团队”!

    铜山区乡村初中體育骨干教师培育站,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觉知要钻研的路很难。“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习与成长不分早晚与快慢,愿我们每一位铜山体育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