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广播记者增强“四力”的有效途径

    徐定华

    【摘要】全国宣传思想战线正在全面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广播记者加强现场报道,是增强“四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扎实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新时代? ?四力? ?现场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 ?【文献标识码】A

    一、增强“四力”的现实意义

    对于新闻宣传工作来说,新时代是媒体融合不断向深度迈进、全媒体加速发展、媒体人守正创新的时代。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①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性非常强。任何一家媒体唯有具备传播力和引导力,才会有影响力和公信力。那么,媒体又该如何去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呢?总书记从实际操作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要不断增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四力要求系统全面、指向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凝结着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阐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时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好的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加强“四力”

    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中,脚力是基础:“眼力、脑力、笔力,归根到底要从脚力中得来。只有锤炼过硬的脚力,行千山万水,走千村万寨,入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新闻工作才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才有深厚的人民情怀,才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才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才有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的蓬勃力量。”③眼力是保障,是记者分析、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脑力是统帅,在“四力”中居中枢地位,它是记者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集中反映。笔力是结果,是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的集中体现。一个综合能力强、笔力深厚的记者必定以过硬的脚力、眼力和脑力作为基本功。作为广播媒体的从业者,做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增强自身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把一套广播频率的节目比作一桌大餐的话,现场报道则属新闻资讯这道“主菜”中的“硬菜”。为做好这道“硬菜”,记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或宅在家里闭门造车、寻章摘句地完成稿件的编辑。记者必须要来到新闻现场,并在新闻现场进行快速、准确的观察、判断、分析,然后进行记录、采访,经过素材整理后向听众进行现场报道。做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在新闻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对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全方位锻炼,记者只有多跑、多看、多想、多记,才能把现场报道这道“硬菜”做得出新出彩。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观察、边采录、边述说评论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因其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一直都被业界所重视和听众所喜爱,它是衡量广播记者综合素质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记者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是对记者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全面考验。

    为增强广播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他们做现场报道的积极性,浙江省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交通音乐广播(以下简称金华交通音乐广播)借今年年初节目改版之机,专门开设了一档名为《942第一现场》的新节目。这档节目每期时长3到5分钟,不定时地安排在全天多个时段播出。频率要求每位记者每天必须深入金华市的街道社区、医院学校、工矿企业等地发回现场报道。为保证现场报道的质量,频率每天召开选题策划晨会,对当天的报道题材进行策划,确定报道选题,之后再分派记者、主持人前往新闻现场采制。经过短短4个月时间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做现场报道,自己比以前更多地接近了现实生活、了解了百姓心声、关注了社会热点;而作为频率管理者则切实感受到,通过做现场报道,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慢慢学会了多跑、多看、多想和多写。当下,做现场报道已经成了广播记者的自觉行动,大家主动找线索、报选题、提方案。为此,很多听众通过电话或微信来为频率开设《942第一现场》点赞,同时还主动提供新闻线索以供节目使用。

    正是看中现场报道对增强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很多广播频率都开设了类似现场报道栏目,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有《直播中国》、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有《市民政务通-直通990》、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有《民声热线》、杭州文广集团新闻广播有《连线快评》等。

    第一,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相较于录音报道、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和广播评论等新闻样式,客观地说,现场报道是最难做的,广播记者如果没有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没有几下真功夫,要想把现场报道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广播记者一定要在多跑动中锻炼脚力,在多观察中练就眼力,在多思考中培养脑力,在多寫作中磨炼笔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那么,在实践中又该如何去做好现场报道呢?首先,要善于描述现场,以充实的内容吸引人。既然是新闻报道的范畴,那么现场报道首先要满足新闻要素的要求,把新闻最基本的“五个W”〔即: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向听众描述清楚;其次,由于广播的现场报道是靠声音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的,它不像电视现场报道那样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让观众看到新闻现场,所以广播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必须要学会描述现场,以便迅速把听众带入新闻现场。现场描述需要记者把自己所处的方位搞清楚,然后再来确定描述顺序以保证听众听得明白,为此,记者要不惜脚力和眼力,要想办法提前到达报道现场来做好报道准备,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现场报道的成功概率就越高。

    第二,要善于捕捉细节,以真实打动人。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而细节往往最能反映真实、表现真实。关于细节的解释主要有以下4种,即:“1.起关键作用的小事;2.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3.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4.指微观领域的事物形态。”④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可以起到说明事物、丰富人物、强化主题、震撼人心的作用。2018年7月2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其中就运用了像“总书记用陕西方言喊小伙伴的名字”“总书记回忆美味的酸菜”“刘瑞莲一家用勤劳换来了好日子”“梁家河人学说普通话,为游客当导游”等大量的真实细节,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并反映了梁家河40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又如2018年4月8日,央广联合宁波北仑广电中心联合制作的纪实广播剧《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用“揭秘衣冠冢”“寻访摄影楼”“转战井冈山”等细节来塑造我党早期党员、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保存者——张人亚的英雄形象,让人可感可敬,感动至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是位善于捕捉细节的高手,他在为全国两会做现场报道的时候,非常善于从细节入手,拿细节说事,通过细节来反映两会的新变化,让人信服。发现、捕捉细节,需要记者以工匠精神去练就一双慧眼,新闻随时发生、细节无处不在,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火眼金睛”。

    第三,要善于运用音响,以情感染人。声音是广播的灵魂,广播是声音的艺术。“真实的声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穿越时空与之共鸣。有生命力的声音,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余音绕梁,经久不衰;有表现力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让人浮想联翩。珍贵的声音,千古绝唱。”⑤现场报道中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3种,首先是记者自己的音响,作为现场报道的主角,记者的声音一定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让听众听起来感到舒服,这要求记者平时要加强发音发声训练;其次是采访对象的声音,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经常要邀请新闻当事人接受采访,如果采访对象善于表达、口齿伶俐,那么这篇现场报道就能事半功倍、锦上添花,所以采访对象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后是新闻现场声,好的现场声足以胜过记者的千言万语,特别是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新闻事件的现场音响,记者一定要善于利用,用现场声来营造氛围、传递感情,用情来感染人。2015年央广中国之声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其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新闻现场音响,这些声音直抵人的内心深处,听后让人百感交集,为那些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扼腕嘆息。

    现场是骨架,细节是血肉,声音是筋络,一篇现场报道只有具备可知的现场、可感的细节、可听的声音这3个元素,才能算得上是一篇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好报道。

    第四,要善于追寻本质,以理折服人。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爆炸乃至过剩,现在的听众早已不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更想知道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之后事件的走向。为此,需要调动记者的脑力和笔力去分析、比较、辨别和归纳,寻找到原因和规律,从而以理服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告诉听众新闻背后的新闻,这应该成为广播记者追求的境界。当然,也只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扎实的记者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此外,记者在做现场报道时要学会抓住报道重点,突出报道主题,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面面俱到,让人听得云遮雾罩,不知所云。

    三、结语

    就新闻产品的样式来说,现场报道并非创新之举,但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现场报道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因为现场报道是最符合融媒体传播的新闻产品。融媒体传播最大的特点,一是快,二是用户体验好,现场报道最具有这种属性。现场报道又最能提升和增强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有助于拓展“四力”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因此,现场报道值得广播记者去努力尝试和大胆实践。

    注释

    ①习近平:《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网,2018年08月23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823/c40606-30245183.html.

    ②③蔡名照:《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更好地履行新时代新华社的职责使命》,《中国记者》,2019年第4期。

    ④百度百科:细节,https://baike.baidu.com/item/细节/82732.

    ⑤冯洁萍:《极致的声音成就魅力广播》,《中国广播》,2017年第9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广播电视总台)

    (本文编辑:林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