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活起来,在认数中培养数感

    王凤

    

    

    

    摘要:数的概念是数学系统的细胞,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这个细胞,渗透在数学课堂的角角落落,也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既然它如此显而易见,又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研究、去培养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此触动,我想结合《认识小数》这节课,粗浅地谈谈在数的概念教学中,怎样融合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数感?认识小数?生活情境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认识小数》的课。课的内容,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孩子的表现,也可说是中规中矩。可就是这样一节再平常不过的数学课,使我的心里产生波动,让我对数的概念的教学课,产生了一些想法。数的概念是数学系统的细胞,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这个细胞,渗透在数学课堂的角角落落,也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既然它如此显而易见,又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研究、去培养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学习数的概念时,会读与会写并不是一件难事儿。让他们去利用这些数进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也是水到渠成、一点就通的。但这也并不足以作为我们来衡量学生对于数概念建立的唯一标准。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看见数的同时,产生更丰富的想法。数字在这里不仅是一个符号,还蕴含着更多的生活意义。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带来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每个孩子看到以后,脑海中可能浮现不同的画面,可能是家里的餐桌——边长大约1米,可能是一个小妹妹——身高大约1米,也可能是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高度大约1米……如此丰富的画面,这就是孩子们对于“数”的感觉,也是数学课堂学习与生活情境的融合,让学生的数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由此触动,我想结合这节课,粗浅地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数的概念教学中,怎么样融合数感的培养。

    一、再现生活情境,唤醒数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很广泛。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的价格都用小数写在标签上;加油站里,每个加油枪连接的柜子上,都显示着小数表示的油价和加油量;每年学生都有体检,拿到体检报告时,看到的身高、体重、视力等,都是用小数呈现的……

    课程开始,老师对自己做了一个简介,内容包括很多数字信息,有年龄、身高、体重……然后老师问了一句:你们能把这些数字分分类吗?如此一来,唤醒了孩子们脑海中的生活经验,无形中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这些我在生活中见到的东西,也是数学知识啊!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可能就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既减轻了学习压力,又让生活情境自然地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在教学例题时,老师也是先出示米尺,孩子们都认识,然后看着尺子数,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接着老师抛出问题:5分米是多少米呢?那么,孩子们就要思考:5分米没有10分米多,不到1米,怎么办呢?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看似简单自然,其实就是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情境唤醒孩子们脑海中的数感。

    在学生通过米和分米的换算,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后,老师又一次引导:只有这几个例子吗?只能用米做单位吗?引导孩子们继续探索,从而促使学生想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单位换算都可以用上小数,如5厘米=0.5分米,5角=0.5元,3分=0.3角……通过不断追问,一步步引导孩子,丰富其对小数的认识,加强数感的构建。

    二、通过操作探究,生成数感

    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活动。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身体验、同学交流等,不断探究、发现、构建数学知识。优秀的老师,会为孩子们提供很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思考,互帮互助,合作分工。这样的学习过程,会是孩子们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也是孩子们数感真正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米做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用米做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这位老师让孩子们进行了“给自己喜爱的一幅漫画做边框”的活动,孩子们自然就想到要测量边框的长度。学生用米尺量,先了解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再想5分米是5/10米,进一步認识还可以用0.5米表示,在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丰富了数感。测量好了,下一步就是准备材料,老师出示第二幅主题图:胶水1元2角是多少元?相框3元5角是多少元?学生又一次投入到积极的合作探索活动中……

    三、利用线段和图形,强化数感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小的时候更易于接受图形知识。不认字的宝宝,也喜欢翻看绘本故事,看到有趣的地方,会发出“呵呵呵”的笑声,看到不喜欢的事物,还会紧张、大叫甚至哭喊。这些并不是无意识的活动,他们从这些图画中,已经“读懂”了故事,感受到故事中表达的情感,这是对知识的吸收。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通过线段或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也是抓住这一点,利用图形与数的转化,巧妙地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

    例如: 教学例题1时,老师出示下图,把1米用线段图出示,要求用小数表示1分米、5分米、7分米、9分米……

    练习时,第一题是长条图被平均分成10份,一份是1厘米,让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同样的还有3厘米、7厘米和9厘米。第二题是一个大长方形图,也是平均分成10个小长方形,上面用分数1/10、2/10、3/10……10/10表示,下面用小数0.1、0.2、0.3……来表示。第三题用数轴表示数,从零点几到一点几,再到几点几。

    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还经常会出现下面这个练习:

    这样的练习,通过数字与图形的结合,培养了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由形象感知抽象形成数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使新知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数感。

    结束语

    数感的培养,任重道远。这个话题太大、太沉重。但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很多。只要我们肯钻研,善思考,积极研读教材,真正立足学生,用心设计教学,就能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开始,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慢慢唤醒其数感,生成数感,并且让数感在他们的意识中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节课,时间很短,40分钟,可是它带给我的思考很多。今天只是针对数感,发表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可以给各位同事一点灵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迸发出更多精彩火花!

    参考文献:

    [1]李辉德.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学周刊,2020(2):72.

    [2]吴红梅.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10):92-93.

    [3]任隽.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5(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