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错误归因及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邬琪红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探索学生应用题错误原因,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学生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审题能力欠缺、解题思路模糊。提升解题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学科体系;提升审题能力,明晰题型题意;拓展解題思路,重视数语逻辑。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错误归因?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要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表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因其涉及内容范围广、教学时间长、能力要求高、试卷分值高等特点,而备受师生们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应用题的解答也是小学学习的难点所在。学习应用题不仅需要会解题,还需要会读题、审题,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小学教师需厘清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错误归因

    (一)基础知识不牢

    数学基础知识是小学应用题答题的基础。小学开始应用题教学,正处于数学学习和知识的综合阶段。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概念公式、计算解题、空间几何、方程列解等基本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文字语言理解能力和生活常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两点问题:一是存在知识基础不牢、概念不清的现象,从而导致对应用题的解答无从入手;二是在方程、公式等方面掌握不熟练,则容易导致计算过程出现错误。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和生活常识的缺乏则会导致其对题目的理解产生偏差,进而影响解题。

    (二)审题能力欠缺

    审题能力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应用题的答题方向。学生审题能力欠缺,一方面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担心学生年龄小,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审题欠佳。第一,学生答题往往具有盲目性,未能在下笔时提前进行审题,经验式定向解题问题也很突出;第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是导致审题能力欠佳的重要原因;第三,学生在处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时,理解不够到位,不能正确把握内在联系,缺乏对应用题的整体分析。

    (三)解题思路模糊

    解题思路是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解题能力,能够根据题干选择正确的解题策略,并能组织数学信息,对解题过程进行心理监测,对计算结果进行正确性判断等。在对学生错误归因时发现,部分学生数学解题思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时较为片面,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定向思维严重,严重依赖课本,只会照着例题生搬硬套,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解题技巧上也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的各种公式、定理,不能根据题目进行公式的合理选择;解答完之后,未能进行正误的反思判断。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学科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实现应用题的顺畅解答,首先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材应用题较之前版本的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综合分析教材应用题,发现其依然重视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考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只有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计算中才能不落下风,游刃有余。

    小学数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以核心知识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归纳、练习和总结来完成。例如,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阶段的数学几何图形的学习已经结束,图形几何的应用题开始朝着较为复杂的方向进行。此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几何图形计算公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快速从脑海里提取关键知识点。图1是笔者根据小学阶段的图形关系构建的平面几何周长、面积公式体系。

    (二)提升审题能力,明晰题型题意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题和审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读懂和理解题意。一般来说,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应用题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读题目,养成看题、审题习惯。接着,抓住应用题中的主要含义和应用题中的数理逻辑,学生能够根据题目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和提问点,特别要强调其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和信息。

    我们以平时教学中的几道应用题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自编)小明本月有零花钱200元,其中购买零食花了75元,买书花了55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案例二:(苏教版六年级)2012年12月10日,丹丹把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一年的利率是3.25%。到期后,丹丹应从银行取回多少元?

    在案例一里面,要让学生找准关键词,并进行准确审题,如“有”“花了”“一共”“还剩”等,这些词对于分析本题的相关数量关系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些词不能很好地理解,那将会导致解题出现错误。在案例二里面,由于缺少相应生活经验和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式,看完题便以为所求的是利息,而忽略了本金,从而导致错误。

    (三)拓展解题思路,重视数语逻辑

    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展解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应用题的题型、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等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实现快速解答,当然也要避免出现思维定式。同时,解题过程要重视数量关系和数语逻辑,力求一题多解,减少错误产生。要想解题思路清晰,研究题型是关键一步。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型多样,其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对应性。比如“归一问题”:先求单一量,以单一为基础求问题所求量;“归总问题”:先要求出总量,再根据总量求出所求数;“差倍问题”“和差问题”与“和倍问题”则直接利用公式计算简单的题,复杂的问题则需要转型再运用公式求出。

    扩展思路最重要的方式是实现一题多解。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东山村去年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学生在这道题上的思考通常会出现下述三种:(20-16)÷16×100%=25%;20÷16×100%-100%=25%;(20÷16-1)×100%=25%。通过对题型的分析,这是一个百分数问题,其主要是明确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多种解法。教师在解法多样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区分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从而举一反三,扩充思路。

    综上所述,学生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而产生错误,教师要根据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施泽.关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5(26):53-54.

    [2]张卫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8(35):44-46.

    [3]魏瑛.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J].江苏教育,2018(5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