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体育外交简要回顾

    闫炜

    体育外交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政治或外交目的,或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它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体育外交在中国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新中国的对外体育交往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了。

    一、体育外交初露端倪,中国通过体育拓展外交空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1949年,由解放区学生组成的中国学生篮球队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和第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拉开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序幕。1950年12月,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外国体育代表团——苏联体育代表团,开启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大门。195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奥运会场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1956年2月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来访的南斯拉夫足球队,请他们转达对铁托总统的问候,并提出派中国足球队回访南斯拉夫。随后,铁托也接见了到访的中国足球代表队。中南两国通过体育互访活动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1957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通过这些国际比赛,新中国同已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加强了联系,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下了基础。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重点转向打破国际体育组织的孤立,体育外交的范围也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新中国通过体育运动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1963年11月,贺龙亲自率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出席了在雅加达召开的由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新兴力量运动会”。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综合大型国际比赛,中国运动员荣获66项冠军并打破了多项世界记录,充分显示了新中国体育发展势头。1965年,新中国体育外交达到了本时期的最高潮。这一年,中国与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58次体育交往。中国国际体育活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截至1966年上半年,中国已同50多个国家进行体育交往1000多起,参加者1.3万多人(次)。

    通过这些运动会,中国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实践奥林匹克理想的决心和日益强大的实力,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持正义的委员们的理解,国际体育组织不能再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了。

    二、“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冷战僵局,改变了全球战略版图(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1年是中国外交史上重要的一年,更是体育外交史上的重要一年。这年3月,中国乒乓队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次赛会上,中美乒乓球队有了一次意外接触。后经毛泽东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队员激动万分。4月,经尼克松总统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了中国。周恩来在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称赞他们“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并通过他们转达了对美国人民友好之意。作为回应,美国总统尼克松当日即发表声明,结束了美国政府实行长达20年之久的对华贸易禁令。不到一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了北京,中美两国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这一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两国20多年不接触的冷战僵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改变了全球战略版图。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刺激了日本,加速了日本同中国建交的步伐。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尼克松访华和中日建交,结束了中国同美、日等国家的冷战状态,开始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新阶段。这不仅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三、重返奥运大家庭,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197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史称“奥运模式”的“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后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说:“从此以后,再也没什么势力可以束缚中国的手脚了,中国将为世界人民的友谊和体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体育在推动中韩关系改善和建交方面所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体育外交又一典范。由于历史的原因,中韩长期没有外交关系。1986年韩国举办第十届亚运会,中国应邀派出代表团参加,在韩国引起了中国热,拉近了两国之间的距离。1988年,中国再次派出400多人的大型体育代表团赴首尔参加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代表团还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同韩国官员进行了适当的接触,彼此加深了解,为以后两国体育交往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9年后,西方一些国家以“六四风波”为借口对中国制裁,给中国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制造了不少障碍。作为对中国支持1986年韩国亚运会回报,韩国不但拒绝追随西方国家参与对中国的制裁,而且派出700人的庞大代表团参赛。这不仅帮助中国克服了困难,也推动双方在1992年正式建交。

    面对西方的制裁,中国政府沉着应付,坚持按计划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并通过成功举办这次亚运会打破了制裁。除了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派出的强大体育代表团参赛外,中国还邀请亚洲很多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亲自来华参加开幕式等活动。除了韩国外,与中国关系还处在不正常状态的越南也受邀派出100多人的体育代表团来华参赛。越南部长会议副主席武元甲作为中国政府特邀贵宾,来华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及有关活动,为次年11月越南共产党总书记杜梅偕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访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这次亚洲运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中韩、中越关系正常化,也有利于打破西方的制裁,帮助中国摆脱孤立状态,是中国体育外交的一个胜利。

    四、成功申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一次外交盛典(上世纪90年代到北京奥运会)

    冷战结束后,中国加快了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而举办奥运会是融入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失去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机会后,中国没有气馁,一举拿下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极为成功的体育盛会,205个成员国(地区)、11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同时,北京奥运会也搭起了最大的外交舞台,成为了一次外交盛会,有80多位外国政要应邀来到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其规模创造了此前历届奥运会之最。中国政府借助北京奥运会,成功地开展了一次富有成效的“奥运和平外交”行动。奥运期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国政要共进行了100多场会晤。外国领导人排队等待与胡锦涛握手的镜头成为让世界难忘的一幕,也成为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体育元素成为习近平展现外交风采的“新常态”(北京奥运会至今)

    习近平是个体育迷,尤其是个足球迷是大家都知道的。作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更了解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的重大意义和特殊作用,因此,在他的外交活动中,体育元素成为了外交活动中的“新常态”。在许多国家场合,他都能熟练运用“体育语言”,使严肃的外交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2009年10月,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访问德国获赠勒沃库森10号球衣的照片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刊登。2012年2月,习近平访问爱尔兰期间,虽然身着正装、脚穿皮鞋,但还是在都柏林的体育场大脚开球,展示了自己的脚法,这一幕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张照片后来被习近平摆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2013年,习近平访问荷兰期间,荷兰国王在举行盛大晚宴的时候还专门邀请了荷兰传奇门将范德萨出席,习近平与这位门神亲切交谈的情景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在中荷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更是在致辞中提到了荷兰人民引以骄傲的足球,并称荷兰足球队为世界足球的“无冕之王”,风趣的话语让在场的荷兰人很是开心,讲话博得满场掌声和笑声。

    2014年2月6日至8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境外出席此类大型国际体育活动,也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这不仅是中俄两国外交的点睛之笔,更是中国体育外交史上的又一亮点,是对中国传统体育外交的进一步拓展。

    2014年5月,巴西总统罗塞夫邀请习近平亲临世界杯决赛。世界杯东道主国家领导人盛情邀请一个没有取得世界杯参赛权的国家元首出席盛典,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可见习近平热爱足球的的形象已经深入世界人民心中。7月31日,2022年冬奥会申办中国代表团最后陈述前,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表达了北京申办冬奥会的决心和信心,他说: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主张,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面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掷地有声的承诺为中国申冬奥代表团鼓足了信心,并最终取得了承办权。

    2015年10月,习近平访英期间,参观了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并与英国首相卡梅伦、曼城著名球星阿奎罗一起拍摄了一张火爆全球、被称为“足球史上最牛的自拍照”,让全世界的球迷都认识了这位被称为“超级球迷”的中国领导人。

    习近平的“体育外交”不仅以其轻松、亲和的形式拉近了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和感情,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主动融入、交流开放、虚心学习的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