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少数民族脸盆架雕刻艺术特点研究
[摘要]脸盆架家具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有特点的民俗家具之一。湘西脸盆架家具雕刻艺术具有题材多样、技法丰富和民俗文化鲜明的特征,其雕刻题材再现了百姓日常生活,雕刻技法以线概括、以意造型,雕刻理念遵循民俗文化审美诉求。
[关键词]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脸盆架家具;雕刻艺术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1.017
湘西地区居住着苗、侗、回、瑶、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在民间遗存下来大量功能各不相同、形态各具特点、风格各有差异的民俗家具[1],在这些民俗家具简朴含蓄的外形和精美的雕刻装饰之中,蕴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湘西地区民俗家具丰繁复杂的雕刻艺术在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的交互影响之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蕴涵了湘西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民俗的观念和情趣。
笔者在近1个月的对湘西地区民俗家具调研中发现,脸盆架家具是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有特点的民俗家具之一。脸盆架家具体量虽然不大,功能也较单一,但是其雕刻艺术极富特点:雕刻题材多样;技法丰富;民俗文化鲜明。
一、 雕刻题材:再现百姓日常生活
脸盆架家具因其特定的使用环境,往往与百姓生活、劳动等方方面面有更多、更直接的关联。雕刻的内容和题材大都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劳动场景,或耕于农田,或嬉于溪水,一派平和天然的农家乐场景。农事、织布、纺纱、渔猎和砍伐等劳动生活场景,是脸盆架家具上最常使用的雕刻题材[2]。这些雕刻题材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内容和劳动生活情趣,表现了农家的恬静之心。同时,传统历史典故、历史神话和戏曲故事也是比较多见的雕刻题材(见图1)。
访谈中得知,湘西脸盆架家具大多是祖辈留传下来的,且多数是作为姑娘的陪嫁物品。它们基本上是由杉木或柏木制成,还有少数是由楠木或椿木制成。这种家具的整体结构分上下两部分,雕刻装饰多在其上端,下部分立柱头等以圆雕的动物作装饰。脸盆架足的造型多种多样,有三弯腿的兽足,也有马蹄足,整体多为六角形,适合摆放于角落。由于这些祖辈留传下来的脸盆架大都制作年代久远,家具构件难免有残缺和损毁,部分雕刻图案的题材内容已漫漶不清,不易或无法辨识。与此同时,湘西民间木工雕匠在制作时由于受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尤其注重讨口彩、图吉利,常常大胆突破,把许多不相干的内容和题材融于脸盆架家具的雕刻之中。通过反复比较雕刻内容和题材,询访有关木工雕匠,以及咨询相关专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可初步确定其雕刻内容和题材的基本类型:一是民俗生活场景,如纺线、采桑、织布、农耕、祭祀、鱼猎等;二是民间戏曲故事,如《三国》《水浒》《说岳》《封神》等;三是民俗神话人物,多为
“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 、“刘海戏蟾”和“八仙”等;四是其他,如祥云山水、文字器物、花鸟鱼虫之类。
二、雕刻技法:以线概括,以意造型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先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泽原野之中,他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无策,极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而且“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也对先民的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先民就把生产劳动、工艺创作与自然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所闻、所看、所思、所想都受着大自然的影响。“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就是其世界观最好的写照[3]。
脸盆架构件不同对于雕刻题材和技法的选择也不同:脸盆架搭脑的雕刻多选择对称的纹饰,形体起伏变化比较大,采用透雕或者镂空雕;脸盆架背屏多选择戏剧人物题材,使用高浮雕、浅浮雕、线刻技法等;脸盆架两侧的倒垂牙子多用几何纹饰,左右对称,以烘托中间的背屏、镜子。脸盆架框架一般饰以黑色漆,底色为红色,凸出的形象饰以金漆,整件家具的装饰华丽浓艳、色彩鲜明。
1.以线概括
民间雕工匠人一般对光影明暗视而不见,脸盆架家具的雕刻不论是平雕、浮雕或透雕技法,雕刻创作的基本形态都是以线构型,是线与立体的结合。一直以来,线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被赋予独特的民族特性。同时,线造型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正因为如此,民间雕工匠人从意象观物、本质造型出发,把立体的题材按个人的思维加以抽象、提炼和加工,去除繁缛细节,运用线的语言实现造型。线造型语言不仅具有描摹形态的能力,而且足以直接唤醒我们对于日常某种劳动、生活和环境的体验或情感,从而成为状物或抒情的载体。正是因为线造型语言的这种特殊性,脸盆架家具雕刻的造型手段与造型思维才得以实现高度的统一(见图2)。
2.以意造型
湘西地区脸盆架家具的雕刻题材,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草,更多采用的是具象雕刻手法,但在造型技法上使用大胆的夸张手法。如人物题材往往雕成头大身小,即便是花鸟、动物或风景题材的雕刻,仔细观察后,其形象并不像题材本身那么“真实”,但是人们仍然能够感觉到雕刻形象的真实存在,这种真实其实是意象的真实。民间雕工匠人在塑造雕刻形象时寻求的是形象趋势语言,是在对整体造型态势有很好把握的基础之上,通过借助造型趋势的“动”和“活”以破除雕刻题材表面的“静”和“呆”。充分利用夸张、暗示等手法,突出雕刻题材造型的稚拙、质朴(见图2),使得少数民族民间家具雕刻艺术
呈现出精神与物质相交融的特征。湘西地区脸盆架家具的雕刻造型艺术虽然也受到外来民间文化的冲击和融入,但更多的是湘西地区各个少数民族质朴民俗文化的积淀,其中主要的是基于生命本体的文化进化活力。脸盆架家具雕刻艺术所表现出的活跃、夸张乃至幽默好玩的态势,使脸盆架家具整体形象更加鲜活。
三、雕刻理念:遵循民俗文化审美诉求
在湘西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始终不断,但是,这方水土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都具有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这种文化魅力反映在脸盆架家具雕刻文化中,就是群体与个体的彼此和谐:一方面遵循传统的程式化要求,传承民族和地域的历史命脉和共同的生命基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雕工匠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生命个体的生存意义,让传统文化在前进中顺势延展。
吉庆祥瑞、平和天然的民俗文化是脸盆架家具雕刻的主要文化追求。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清代改土归流后的湘西地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盛、家兴人旺、吉祥平安更是普通民众的心声。整体来说,湘西民间脸盆架家具雕刻的主要文化追求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表达的是对幸福美满和财富的热切渴望。[4]
在湘西民俗文化中尤以龙和凤的艺术文化最具典型性。“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图腾与自然神的综合演化物,因此在湘西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从形式到内容几乎大同小异的“招龙”祭祖民俗。“凤”在湘西地区被认为是“通天使者”的形象,被湘西人赋予了极为不一样的灵性。可以说龙凤图案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符号。脸盆架家具上龙的雕刻形态无论是写实或写意,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粗犷而又生动流畅的曲线构成,缭绕盘旋的“龙”表现出强烈的动势和韵律感(见图3)。“龙”在脸盆架家具雕刻中被表现成或五彩斑斓,或腾挪闪躲,异常的美丽和生动。自古以来,龙凤就是最高的吉祥神物,故有“龙凤呈祥”的成语。[5]龙凤图案不但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也是夫妻间美满结合的象征,还是世间一切物质与精神的阴阳调和的象征。因而,湘西地区脸盆架民俗家具上的龙凤图案始终保持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民俗风格,具有浓厚的民俗生活气息。此外,“金榜题名”、“鹿鹤同春”、“五蝠捧寿”以及如“刘备招亲”、“郭子仪祝寿”、“大闹天宫”等历史戏曲和神话故事,也都常常是脸盆架家具雕刻中所采用的民俗文化题材。采用含蓄和隐喻的设计方法也是传统脸盆架家具雕刻的创作手段,如“凤穿牡丹”,把牡丹和凤凰作为家具雕刻形象,有“富贵吉祥”的民俗内涵;“麒麟送子”的民俗解读就是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喜鹊登梅”则体现了人们期盼国泰民安的朴实心愿。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民俗艺术文化造型的重要理念。这一重要理念在脸盆架家具的雕刻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和表达。[6]
四、结语
湘西地区以林木、农耕、渔猎为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相对封闭的交往方式,使得这块湖泊、山岭与丘陵共存的土地既重视吸纳外域文明,同时又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家具始终围绕“人”这一主题,抱着“也坐,也卧,也思想”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享受美,野性的本真和民俗文化的特质孕育了充满神秘色彩和无穷魅力的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俗家具,并最终成就了其雕刻艺术之美。脸盆架家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参考文献]
[1]
张秋梅.湖南民间家具的研究[J].装饰,2006(10):34.
[2]郭建国.湘楚民间木雕造像的艺术意蕴[J].装饰,2006(4):43.
[3]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34-36.
[4]张青.庄禅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家具特征[J].装饰,2007(2):51
[5]张秋梅,郑晶.湖南民间家具装饰特征的研究[J].装饰,2007(1):94.
[6]张秋梅.传统民间家具装饰符号的传承与创新[J].包装工程,2009(7):116.
吉庆祥瑞、平和天然的民俗文化是脸盆架家具雕刻的主要文化追求。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清代改土归流后的湘西地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盛、家兴人旺、吉祥平安更是普通民众的心声。整体来说,湘西民间脸盆架家具雕刻的主要文化追求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表达的是对幸福美满和财富的热切渴望。[4]
在湘西民俗文化中尤以龙和凤的艺术文化最具典型性。“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图腾与自然神的综合演化物,因此在湘西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从形式到内容几乎大同小异的“招龙”祭祖民俗。“凤”在湘西地区被认为是“通天使者”的形象,被湘西人赋予了极为不一样的灵性。可以说龙凤图案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符号。脸盆架家具上龙的雕刻形态无论是写实或写意,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粗犷而又生动流畅的曲线构成,缭绕盘旋的“龙”表现出强烈的动势和韵律感(见图3)。“龙”在脸盆架家具雕刻中被表现成或五彩斑斓,或腾挪闪躲,异常的美丽和生动。自古以来,龙凤就是最高的吉祥神物,故有“龙凤呈祥”的成语。[5]龙凤图案不但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也是夫妻间美满结合的象征,还是世间一切物质与精神的阴阳调和的象征。因而,湘西地区脸盆架民俗家具上的龙凤图案始终保持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民俗风格,具有浓厚的民俗生活气息。此外,“金榜题名”、“鹿鹤同春”、“五蝠捧寿”以及如“刘备招亲”、“郭子仪祝寿”、“大闹天宫”等历史戏曲和神话故事,也都常常是脸盆架家具雕刻中所采用的民俗文化题材。采用含蓄和隐喻的设计方法也是传统脸盆架家具雕刻的创作手段,如“凤穿牡丹”,把牡丹和凤凰作为家具雕刻形象,有“富贵吉祥”的民俗内涵;“麒麟送子”的民俗解读就是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喜鹊登梅”则体现了人们期盼国泰民安的朴实心愿。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民俗艺术文化造型的重要理念。这一重要理念在脸盆架家具的雕刻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和表达。[6]
四、结语
湘西地区以林木、农耕、渔猎为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相对封闭的交往方式,使得这块湖泊、山岭与丘陵共存的土地既重视吸纳外域文明,同时又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家具始终围绕“人”这一主题,抱着“也坐,也卧,也思想”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享受美,野性的本真和民俗文化的特质孕育了充满神秘色彩和无穷魅力的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俗家具,并最终成就了其雕刻艺术之美。脸盆架家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参考文献]
[1]
张秋梅.湖南民间家具的研究[J].装饰,2006(10):34.
[2]郭建国.湘楚民间木雕造像的艺术意蕴[J].装饰,2006(4):43.
[3]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34-36.
[4]张青.庄禅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家具特征[J].装饰,2007(2):51
[5]张秋梅,郑晶.湖南民间家具装饰特征的研究[J].装饰,2007(1):94.
[6]张秋梅.传统民间家具装饰符号的传承与创新[J].包装工程,2009(7):116.
吉庆祥瑞、平和天然的民俗文化是脸盆架家具雕刻的主要文化追求。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清代改土归流后的湘西地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盛、家兴人旺、吉祥平安更是普通民众的心声。整体来说,湘西民间脸盆架家具雕刻的主要文化追求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表达的是对幸福美满和财富的热切渴望。[4]
在湘西民俗文化中尤以龙和凤的艺术文化最具典型性。“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图腾与自然神的综合演化物,因此在湘西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从形式到内容几乎大同小异的“招龙”祭祖民俗。“凤”在湘西地区被认为是“通天使者”的形象,被湘西人赋予了极为不一样的灵性。可以说龙凤图案是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符号。脸盆架家具上龙的雕刻形态无论是写实或写意,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粗犷而又生动流畅的曲线构成,缭绕盘旋的“龙”表现出强烈的动势和韵律感(见图3)。“龙”在脸盆架家具雕刻中被表现成或五彩斑斓,或腾挪闪躲,异常的美丽和生动。自古以来,龙凤就是最高的吉祥神物,故有“龙凤呈祥”的成语。[5]龙凤图案不但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也是夫妻间美满结合的象征,还是世间一切物质与精神的阴阳调和的象征。因而,湘西地区脸盆架民俗家具上的龙凤图案始终保持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民俗风格,具有浓厚的民俗生活气息。此外,“金榜题名”、“鹿鹤同春”、“五蝠捧寿”以及如“刘备招亲”、“郭子仪祝寿”、“大闹天宫”等历史戏曲和神话故事,也都常常是脸盆架家具雕刻中所采用的民俗文化题材。采用含蓄和隐喻的设计方法也是传统脸盆架家具雕刻的创作手段,如“凤穿牡丹”,把牡丹和凤凰作为家具雕刻形象,有“富贵吉祥”的民俗内涵;“麒麟送子”的民俗解读就是祥瑞降临、圣贤诞生;“喜鹊登梅”则体现了人们期盼国泰民安的朴实心愿。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是我国民俗艺术文化造型的重要理念。这一重要理念在脸盆架家具的雕刻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和表达。[6]
四、结语
湘西地区以林木、农耕、渔猎为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相对封闭的交往方式,使得这块湖泊、山岭与丘陵共存的土地既重视吸纳外域文明,同时又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家具始终围绕“人”这一主题,抱着“也坐,也卧,也思想”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享受美,野性的本真和民俗文化的特质孕育了充满神秘色彩和无穷魅力的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俗家具,并最终成就了其雕刻艺术之美。脸盆架家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参考文献]
[1]
张秋梅.湖南民间家具的研究[J].装饰,2006(10):34.
[2]郭建国.湘楚民间木雕造像的艺术意蕴[J].装饰,2006(4):43.
[3]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34-36.
[4]张青.庄禅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家具特征[J].装饰,2007(2):51
[5]张秋梅,郑晶.湖南民间家具装饰特征的研究[J].装饰,2007(1):94.
[6]张秋梅.传统民间家具装饰符号的传承与创新[J].包装工程,2009(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