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搜索

全球首制破冰型救助船交付
6月24日,世界首艘同时具备海上救助与破冰功能的救助船“北海救117”号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长洲厂区交付。
“北海救117”号是黄埔文冲为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建造的第18艘8 000千瓦海洋救助船,抗冰能力达到中国船级社(CCS)最高的B1*级(与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相同),可破1米厚一年生冰层,在冰封的海洋中进行海上救助。同时,该船具备主机PTI混合推进功能,可大大提高船舶节能减排水平。
“北海救117”号在黄埔文冲此前建造的8 000千瓦海洋救助船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抗冰“升级”:将球鼻艏改为破冰型艏部,并优化了线型和结构,确保艏柱破冰、艏部排冰,在艉部还加装了冰刀;压载水舱采用空气扰动防冻,淡水舱采用加热盘管防冻;艏部甲板面采用蒸汽伴热,上建绝缘整体加厚以增强保暖性能;船体外表面油漆采用超强耐磨环氧油漆,在整体打砂处理后采用双组分喷气机喷涂,一次成型。
GustoMSC推出最新超深水钻井船设计
6月16日,海工设计公司GustoMSC推出最新的超深水钻井船设计,以环球航行的领导者Ferdinand Magellan命名。
GustoMSC表示,“Ferdinand Magellan”级钻井船能够在水深12 000英尺或更深的区域运营,装配适合超深水作业的20K PSI井控系统。
“Ferdinand Magellan”级钻井船设计项目经理Sjoerd Hendriks评论,“该钻井船设计特别关注运营商的需求,我们设计的现有产品从他们中收到了很多反馈,并从行业中广泛跟踪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出最新设计的钻井船。2010年发生Macondo钻井事故后,钻井船的设计和审核尤其重视安全性。当然我们也希望把我们获得的最新信息应用到最新设计的钻井船中。”
“Ferdinand Magellan”级钻井船是GustoMSC迄今为止设计的最大钻井船。
挪威将建世界最先进科考船
挪威将建造一艘世界上最先进的科考船,作为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联合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渔业管理的一部分。
这艘耗资8 000万美元的新科考船“Dr Fridtjof Nansen”将取代1993年以来在非洲海岸进行EAF-Nansen项目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旧科考船,该项目为期40年。
项目是涉及沿海32个非洲国家的工程,以帮助他们获得需要的详细海洋资源信息,使他们能够制定渔业管理计划,重点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发展。
该项目将由挪威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参与,该船将采用3D图像来绘制海床,收集数量庞大鱼类种群、水文和沉积物质量数据,测量从海鸟到鱼类、浮游植物至动物的整个生态系统。
在未来几年内,该项目将重点放在气候变化和污染上,包括监测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该科考船将于2016年下水,配有7个实验室、礼堂,安装动力定位系统、声呐设备、映射设备、远程水下机器人等,能够生动反映鱼类分布和海底生活画面。
川崎重工研发全球首艘液态氢运输船
据悉,日本川崎重工计划设计全球首艘液态氢运输船,应对液态氢海上运输预期市场发展。目前,液态氢主要用于燃料电池,一般采用陆路运输。燃料电池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气体,但是液态氢是最有效的气体。
目前,液化氢(LH2)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液态氢的运输系统上。川崎重工利用LNG船的设计和建造的丰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液化氢储存系统。液态氢是一种易挥发的液化天然气,所以必须改装封闭系统。目前,川崎重工已经获得NK批准,设计和建造一艘安装该封闭系统的液化氢运输船。
该船遵守IGC规则和船舶入级规则,以及危险识别安全分析(HAZID)风险评估。
这艘叠加型储罐的液态氢运输船货容量为1 250立方米。液态氢需要在超低温(-252℃)的情况下运输,储罐为圆柱形,水平方向安装在船体上。
由于外部热渗透产生的汽化气体将被紧紧地藏着耐压货物储存容器内,使得液态氢通过内置密闭容器或者简单通过压力差从泵装置排出。
为了尽量减少液态氢热渗透,其货物维护系统将使用一个类似于“热水瓶”双壳真空绝热系统。支持船体结构的安全壳是采用热传导非常低并且结构强度非常高的新开发的复合材料组成。圆顶室已被添加到该储罐上,只提供一个进行储罐内部检查的孔,这将类似于双层绝缘系统。
川崎重工已经开发了两型液态氢运输船设计备选方案:两个球型储罐和多个球型储罐船舶,货运能力均为2 500立方米,船体均为双面壳和双层底壳,以尽量降低搁浅或者碰撞发生的事故风险。货舱为全覆盖,以防止安全壳外部损伤和露天。
初步阶段,船舶主发动机建议为正常的柴油发动机或者纯蒸汽机。然而,未来的设计计划采用燃料电池发电机,则液态氢运输船蒸发的气体用于发电板。
液态氢运输船还没有明确的运营航线。似乎没有液态氢远洋运输的逻辑需求,氢气可以在大多数有足够电力供应的地方进行。这表明,液态氢运输船将在沿海贸易中使用,为液氢的生产站点和市区里使用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服务。
大连船柴交验国内首台环保W6X72主机
6月27日,国内首台绿色环保W6X72主机在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顺利交验。该机最大输出功率为21 660千瓦(29 448马力),将装配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新加坡环球航运公司建造的21万吨散货船上。
W6X72机是瓦锡兰公司2012年推出的最新智能型主机,自问世以来,其绿色环保和低成本运行的优点深受船东青睐。该机型90%的零部件都经过了优化设计,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更易装配、运行更可靠、操作更灵活以及大修期较长等诸多优点。在环保方面,W6X72机配置新型FAST型喷油器,使油耗至少降低1-2g/kW.h。该机采用的UNIC控制系统,可实现定时喷油及排气阀开关,进一步降低了油耗。同时,该机在全负荷范围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无烟运行,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I排放标准。
Danelec航行数据记录仪获IMO型式认证
日前,Danelec-Marines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 DM100-VDR(产品库 求购 供应)航行数据记录仪。该航行数据记录仪为市场上第一台通过新的IMO标准型式认证和Wheelmarked认证的航行数据记录仪。DM100-VDR航行数据记录仪已经通过德国联邦航海和水文地理管理局(BSH) 型式认证。
德国联邦航海和水文地理管理局(BSH) 型式认证证明Danelec DM100 VDR航行数据记录仪满足所有修改过的国际海事组织(IMO)性能标准和技术要求,根据国际海事组织MSC.333(90)决议和IEC 61996-1 Ed.2定义,满足欧盟Wheelmark要求。
新的IMO标准海事2012年5月份通过的2014年7月1日生效。此后,所有装在新船上和改装船上的航行数据记录仪都必须满足IMO新的标准要求。
Danelec DM100 VDR航行数据记录仪采用了该公司创新的先进的软件技术,可以在热插拔存储卡上存储所有的程序文件和配置文件。如果,航行数据记录仪发生故障,服务技术人员就可以从出故障的航行数据记录仪中取出记忆卡并插入一个替代卡。这样就可以将有故障的记忆卡带到岸上并送到Danelec公司进行修理,因此有助于该船继续按计划航行。
我国航标管理将应用无人机技术
近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在连云港港主航道及赣榆港区航道开展了无人机航标管理应用探索,对示范航标点进行无人机低空飞行拍摄作业,初步形成一套在航标管理上行之有效的飞行作业模式,达到预期拍摄效果,为后续构建三维可视航标监管体系奠定基础。
据了解,船舶未能及时、准确获取航标信息或使用有误的航标信息是海上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随着数字航标和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应用,逐步实现了对航标的远程动态监测和状态控制,但是,受限于数据传输的方式与作用距离以及设备的可靠性等因素,仍有相当部分航标失控于日常监管。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建立了一种高机动性、低成本、小型化、专用化遥感监测系统,能够提供实时、高清的遥感影像,包括数字航空像片和视频影像,通过结合航标的物联终端数据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数据实时和准实时传输,最大限度地提高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效率,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在对连云港港主航道及赣榆港区航道多座示范航标点的飞行作业中,通过对飞行高度、机载设备、航线设计等进行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一套适合航标巡检的飞行作业模式。
PPG公司推出高温涂料
日前,PPG公司保护性船舶涂料(PMC)部门推出了一款可以防止保温层下基板腐蚀(CUI)和可直接用于温度高达400 华氏度热表面的 PPG HI-TEMP 222G高温涂料。据PPG 公司介绍,这种涂料为一种单组产品,需要不多的涂料罐,不需要混合,因此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这种高温涂料适用于诸如电厂、石化设施、炼油厂和海上钻井设备等环境。保温层下基板腐蚀是这些设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造成的设备损坏和设施停工导致的停产每年将使他们损失成千上万美元。独立研究显示,保温层下基板腐蚀带来的维护成本占所有管道维护成本的40%~60%。
据PPG实业公司美洲的保护性船舶涂料副总裁Diane Kappas介绍,“此涂料是为了解决代用保温层下基板腐蚀解决方案专门设计的。随着工业标准HI-TEMP 1027涂料的推出,PPG公司将继续为防止保温层下基板腐蚀提供最全方位系列涂料解决方案。”
美国研发无人驾驶船将实现海上自主追踪
美国最新研发的这种未装备武器的无人驾驶船只被称作反潜艇追踪无人驾驶船(ACTUV),它的目标是使用激光探测器、雷达和声纳来追踪潜艇。这种船的设计使用了一种三体船的形状,在船身两侧各有一个海鸥一样的“翅膀”接触水面,因此当它高速行驶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在海面上飞行。人类驾驶员能够远程操控它离开港口,但是当它开始巡航并且追踪潜艇的时候,它自己的智能大脑就能够开始负责各种工作。
海上巡航理论上能够持续60至90天时间而不需要任何人类控制或者维护。ACTUV一般能够在51至61公里每小时的狂风条件下生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2012年8月授予科学应用国际公司5 800万美元的奖金,目的在于资助这种无人驾驶船只的建造和测试。DARPA希望这种无人驾驶船只能够在2015年中旬之前就开始进行海上巡航。
这种无人驾驶船使用激光探测器、雷达和声纳来追踪潜艇。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卡内基梅隆大学都参与到了船的大脑软件的研究工作中。美国国家工商管理局也征募俄亥俄州钢铁厂和造船厂来帮助无人驾驶船只的设计、制造和试航工作。这样一种无人驾驶反潜艇追踪船只将成为未来众多为美国海军工作的最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之一。
ABB船载直流电网助船舶节省燃油高达27%
近日,ABB公布的第三方检测数据表明,其船载直流电网技术可显著降低船舶油耗及噪音,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ABB和Pon Power联合对ABB早前交付给挪威Myklebusthaug Offshore公司的平台供应船“Dina Star”做了一系列测试,结果证明ABB提供的船载直流电网技术可节省高达27%的燃油。这是首次来自配备ABB船载直流电网船舶的记录结果,证实了该技术可使船载发动机根据不同载荷调整转速,优化能效。
不仅如此,还针对恶劣天气环境下,船舶在动力定位状态时的油耗作了检验,结果显示ABB提供的船载直流电网能节省能源14%。动力定位操作是指计算机自动控制船舶位置和航向,在海上作业船舶中应用广泛。
ABB集团过程自动化业务部负责人芮尼克表示:“我们的船载直流电网是向船舶电气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非常高兴看到测试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对船东而言,船载直流电网能提高燃油效率并降低排放,从而提高其竞争优势。船载直流电网技术可应用于海洋工程船、渡轮、游艇在内的多种船型。”
除了油耗,Pon Power和ABB还针对船载直流电网对于引擎室的噪音程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噪音降低30%,显著改善了船舶上的工作环境。
ABB于2011年推出了创新的船载直流电网配电系统,Dina Star平台供应船是首条配备该系统的船舶,由Kleven船厂于2013年交付给Myklebusthaug管理公司。ABB船载直流电网输配电系统也于2014年1月获得了“ABS船级社原则性认可”。
日本EMP公司展示太阳能电能混合动力无人水面艇
日本EMP公司(Eco Marine Power)致力于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技术开发,比如2012年运用风力和太阳能推进的Energy Sail。近日,该公司展示了名为Aquarius USV的太阳能-电能混合动力无人水面艇,其三体船型上设有轻质灵活的太阳能板阵列,可对艇载锂电池充电,同时该艇亦可通过岸基快速充电技术实现能源补给。
为实现数据采集和任务执行,该艇上搭载有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各类传感器,整套系统基于KEI3240舰艇计算系统改进而来,后者已通过数百艘各型舰船的应用验证了较高的可靠性。Aquarius USV装载的部分传感器由EMP自行研制,可采集海上和水下的数据,数据传输可通过Wi-Fi、移动手机或卫星通信。
EMP表示,Aquarius USV可用于执行监察港口污染、海洋地理探测、沿海边境巡逻和舰艇数据收集等任务,如果进行相关改装,亦可执行秘密任务。
目前,Aquarius USV设计方案规格为:长5米,翼展最宽8米,轻质铝合金建造,巡航速度6节,目前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2015年将进行原型样艇测试。
博隆福斯推出船载排放监测系统
日前,博隆福斯工业公司推出了一种据说可以记录所有排放并与全球定位系统(GPS)连接的船载环境监测系统。
据博隆福斯工业公司介绍,该系统将有助于满足适用的排放法规要求。该系统被称之为Turbulo BlueMon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对排放进行无缝评审和排放验证。该系统可以记录船舶所有的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 )73/78各附录列出的限制值。此外,该系统可以提供其他法规要求提供的排放数据,如美国船舶普通许可并通过与全球定位系统连接清楚地记录何时何地发生了排放。这些数据至少可以储存24个月,有助于追溯和证实排放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全球定位系统连接有助于船舶驶向实施特别排放法规海域前向船桥报警,因此可以检测排放值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除向空气中排放外,Turbulo BlueMon可以控制其他排放,如船底污水排放。
由于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定制配置。作为标准,该公司的船载环境监测系统有一个中心数据记录仪与一台个人电脑连接。该公司将为满足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规则不同附录要求提供不同的软件包。如有要求,该公司将提供相应的技术构件。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系统监视器上显示,既可以作为排放值的概述,又可以作为一种区域排放值的显示。
国内首艘9200TEU大型节能环保集装箱船交付
国内首艘9 200TEU大型节能环保(ECO)集装箱船“达飞·多瑙河”轮近日在大连交付使用。该项目由中集集团总承包,未来还将陆续交付9艘,涉及建造金额8.2亿美元。这是中集集团首次涉足船舶租赁业务,也是内地首次自主研制生产大型节能环保(ECO)集装箱船。
为这一总承包项目提供船舶设计服务的,是2年前设立在浦东金桥的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该船具有优良的水动力性能,采用多项组合节能措施,综合节能效果明显,实际运营中的各项油耗平均降低了10%,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得到了达飞船东的充分认可,并将作为新的旗舰船型投入运营。
青岛港将打造成为亚洲最大冷冻冷藏中转港
日前,青岛港与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运营商——冰岛怡之航集团正式签约冷链物流合资项目,双方将共同经营管理前湾港区冷链物流业务,加快发展青岛口岸冷链物流,逐步把青岛港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冷冻冷藏中转港,助推西海岸新区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7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协定》。
冰岛怡之航集团始建于1914年,是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运营商,也是冰岛第一家船公司,在全球拥有90多家冷库设施,超过100万吨的储存能力,为全球范围内的冷冻保鲜货物提供运输服务,其冷藏物流分支机构遍及地中海、欧洲、美洲及亚洲地区。
近年来,伴随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亚洲市场成为世界各大冷藏物流运营商争夺的热点区域。作为行业龙头,怡之航集团积极寻求在亚洲市场的业务合作伙伴。正是基于青岛港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港口运营商的地位和物流优势,怡之航集团2007年与青岛港建立合作关系,并于当年10月成功合作运营了其在亚洲第一个冷库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并取得良好业绩。
上海与洛杉矶启动“港口岸电”项目
作为“2014年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六个项目之一,上海与洛杉矶将在上海外高桥2期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3期码头、吴淞邮轮码头启动岸电试运营项目展开合作交流,项目日前在北京完成签约。
据介绍,港口岸基供电是指让靠泊船只关闭船舶自备辅助发电机,转而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洁能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的技术,对保护大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上海港船舶对本市大气污染物总量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中远洋船是船舶排放的首要来源。插入岸基电源能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柴油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