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万玛东智

    摘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被诸多问题所掣肘,諸如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防疫体制不健全、相关技术人才匮乏等,根据以上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动物防疫工作;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46-01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导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好畜牧业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但目前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被诸多问题所掣肘。抓好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仅仅为了保障畜牧动物的健康,也是提高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但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稳抓重心,长此以往的坚持和努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做好防疫工作,更要建设好完善的防疫体系,才能保障机构的健康发展。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不足

    近年来,中国对乡镇畜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加大了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及推广,但是仍不乏有诸多基层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的发展滞后现象。在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人员补助上,由于资金不足,无法采办先进的消毒设备、储存疫苗的冰箱等,从而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和落实[1]。

    1.2 防疫体制不健全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让动物防疫工作赶超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防疫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重点在于村级地区,尽管诸多地区建立了相应防疫站,但是由于村组防疫体系链条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检测系统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职权范围不清,导致出现事故互相推诿,产生疫情不能及时得到切实有效的处理。

    1.3 相关技术人才匮乏

    动物防疫工作的一大重点,没有相应技术人才的实际行动,所有的开展计划都是纸上谈兵。目前中国的畜牧兽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是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较为偏远,薪资待遇不够优越,条件艰苦,不能够吸引专业的技术人才参与到基层工作中来,共同造成了基层畜牧动物防疫站老龄化严重、专业性不足的现象[2]。

    2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改善措施

    2.1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乡镇防疫工作关系着人民健康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属于公益性事业,因此,应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动物防疫事业的重视程度,呼吁社会各界加入到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中来,为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募集资金,保障防疫工作开展的基础。其次,合理分配资金,保障资金投入后能够实现相应的目标,并且让偏远的基层地区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工作经费,实现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普及[3]。

    2.2 完善防疫体制

    完善防疫链条建设,对各个部门及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简政放权。在乡镇政府、兽医院、防疫站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基层动物疾病预防、监测、治疗及知识学习的一体化纽带,保障防疫工作的及时推动落实。同时细化各个部们和人员的责任与权力,将工作明确划分,责任到人,例如疫苗有专人负责存放和登记,器材有专人管理等,从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感,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2.3 引进动物防疫专业人才

    为引进更专业的动物防疫人才,可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采用开放式用人体制,并提高相关福利待遇。招聘人员更加公正、公开、透明,择优录用,保障聘用的人才更有能力,并有志于此,保障防疫事业的提升。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工作突出的员工予以相应的奖励,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建立严格的绩效核算和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督促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并适时组织培训学习,保障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时俱进[4]。

    3 小结

    随着人们对肉食品安全的重视,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对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的考验,也是让动物防疫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契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任重道远,应从资金、制度、人才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开展,才能提高动物防疫质量,并扩大动物防疫范围。尽管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不断地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明.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当代畜牧,2015(23):27-28.

    [2] 何桂强,邓启灵.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个人防护[J].当代畜牧,2015(20):3.

    [3] 苏友力才次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9):56.

    [4] 李廷军.谈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J].中国畜禽种业,201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