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学前教育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王福兰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学科初建(1949~1976年)、学科重建(1977~2000年)、学科稳步发展(2001-2019年)三个阶段,在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使命、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持续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备的学科。今后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应进一步强化学术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提升学科体系建设水平;加强本土化研究,使学科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与国际学术交流,充实和完善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内容。
[关键词] 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引进、模仿到中国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前,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著作编写、理论研究、行业协会、专业刊物等方面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二级学科。对其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促进其科学化和中国化发展。
一、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学科初建阶段(1949~1976年)、学科重建阶段(1977~2000年)和学科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9年)。
(一)初建阶段(1949~1976年)
从1949年到1951年,我国学前教育界主要是改造新中国成立之前建立起来的旧式学前教育体系。首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初等教育司下面设立幼儿教育处,建立了国家学前教育领导体系,对学前教育开始规范管理。其次,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明确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初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再次,对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单元教学”开展批判。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学前教育界全面学习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布了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制定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1952)等规章制度。利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契机,国家在6所大学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同时设置了两所幼儿师范学校,以承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幼儿师范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三学”“六法”为我国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1957年到1966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艰难探索时期。1957年,新中国第一本幼儿教育刊物《学前教育》正式公开发行,但由于受到批判苏联修正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该杂志于1958年停刊。《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也因过多引用苏联的内容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遭到批判。1960年幼儿教育处被撤销,1961年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停止招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前教育遭到严重破坏,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研究院所以及高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等都被停办或撤销,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纷纷分流或转岗,造成了学科发展的时空断裂。
(二)重建阶段(1977~2000年)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科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科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和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学前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到1987年共有22所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1984年和1993年更是分别有师范院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科地位和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二是研究阵地初步建成,学术交流平台逐步完善。1978年7月,国务院批准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同时设立幼儿教育研究室。1992年,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并于1995年设置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游戏与玩具、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学前健康教育5个专业委员会。《学前教育》于1980年在北京复刊,此后《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教园地》《上海托幼》等杂志相继创办。三是学术研究内容不断丰富。陈鹤琴、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重新得到重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于1991年11月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了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四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研讨会。这一时期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对儿童观、课程、教师等主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四是广泛开展课题研究,研究主题逐渐丰富。自1979年起,学前教育开始纳入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并从“七五”规划开始有了独立的学前教育研究课题,且数量逐渐增多,涉及“幼儿素质的研究”“幼儿教育体系研究”“幼儿家庭教育研究”“幼儿师资素质研究”“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等多方面主题,学科建构意识明显增强。五是学科研究成果显著。1989年,由黄人颂教授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作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业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随后,一系列教材相继出版,从不同视角深入研究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深化了我国学前教育学的教材体系建设。
(三)稳步发展阶段(2001~2019年)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研究成果日益豐富,学科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学前教育学分化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史、比较学前教育等研究方向,同时形成了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评价等交叉学科,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二是研究主题丰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课题数量及层次有了很大提升,研究主题不断扩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从“十五”规划开始课题的立项与管理工作,促进了学前教育学术研究的繁荣。地方院校和幼儿园研究人员的比例不断增大,大批青年学者加入到学前教育研究队伍中来。三是学术交流日趋频繁。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组织下,全国有关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密集的学术交流探讨了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开创了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提升了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二、研究进展概述
经过70年的探索,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主要取得如下成果:第一,关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目前多数人的观点是学前教育学需要借助其他学科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尤其要大力加强对哲学、系统科学及有关边缘科学研究结果的吸收、利用和借鉴。[1][2]第二,关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有的研究者强调其基础性,[3]将学前教育视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有的强调其理论性,[4]将学前教育学视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有的则强调其学前性,[5]以突出学前教育学科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第三,关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使命,大部分学者认为学前教育学应承担基础理论研究、政策制度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三重使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推动学前教育研究不断走向科学化,以促进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引领学前教育实践。[6]第四,关于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学前教育现象、[7]学前教育规律、[8]学前教育理论[9]以及儿童、教师等研究领域,[10]可以分别归结为“现象说”“规律说”“问题说”“内容说”。[11]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是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五,关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学科体系主要包含六个部分:一是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二是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三是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四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五是学前教育的实施,六是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虽然这一学科体系经过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学科体系大多建立在教育实践需要和具体活动之上,还缺乏对学前教育学科自身内在逻辑体系的深入思考。这可能与学前教育学在高校多被视为一门专业而非一个学科体系有关,如此定位限制了研究和实践的思维视野。第六,关于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我国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以构建学科体系为目的而采用的“体系范式”、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的“实效范式”、解决学科归属问题的“文化范式”等发展阶段。有研究者认为,学前教育学术界应当加强理论建设,努力形成“学术共同体”,形成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和学科范式。[12]在研究方法上,有研究者认为学前教育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研究者则认为学前教育学应当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事实上,随着学科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者开始考虑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研究方法,而不再囿于研究方法是否是学前教育领域独有的。[13][14]
三、学科发展展望
(一)强化学术意识和学术研究,完善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体系是学科独立的重要标志,应当从学前教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尊重其内在发展逻辑与规律,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强化学术研究意识,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实践问题研究之间的关系,不能以对热点问题的研究来代替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学前教育研究者应对那些关乎学科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提炼和深入分析,并通过深入研究构建起一个包含概念、原理等要素的完整知识体系,并运用此学科知识体系去解释实践中的重大问题,预测、指导和规范实践过程。加强学前教育学科研究,不仅包含对研究对象问题的研究,而且包括对学科本身的元研究,就是要从学前教育学科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出发,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探究和认识,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学科体系。
(二)加强本土化研究,使学前教育学科建设成果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学前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本土化的学前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实践需要,根据我国儿童的发展情况、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和儿童发展,并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为世界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与智慧。
(三)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学科建设水平
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和研究范畴也不断拓展,但从整体上来看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队伍体系,在学术研究上存在着理论建树少、学术争鸣不足等问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改变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不足、研究团队难以形成、学术研究多重复和低效的现状,通过学科队伍建设来提升学前教育学科的建设水平。
(四)加强国际化学术交流,充实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内容
尽管我国学前教育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由于起步晚和研究不充分,在理论建构、方法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应继续打开视野,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认识、了解和吸收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我国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内容,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建设走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于京天.对学前教育研究自身去向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994(02):1-6.
[2][7]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
[3]潘洁.当前学前教育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02):18-25.
[4]王颖蕙.关于幼师院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55-57.
[5]苗曼.论学前教育的“学前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7(12):38-42.
[6]宋艳梅.大学学前教育学科地位与使命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2(06):112-113.
[8]李生蘭.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9]傅建明.学前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8-19.
[10]姜勇,郑楚楚.汇聚与变革:改革开放4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历程解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03):31-40.
[11]张利洪,李静.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学前教育研究,2011(09):38-42.
[12]刘晓东.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路向[J].教育学报,2010(05):43-49.
[13]刘晶波,丰新娜,李娟.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3-12.
[14]朱家雄.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