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吐谷浑时期的吐谷浑与羌人的关系

    梁建强

    吐谷浑是魏晋至隋唐时期活跃在今我国青海及甘肃、四川部分地区的民族,曾在4世纪至7世纪30年代建国,国名亦称吐谷浑。立国约三百五十年。作为一个由辽东远徙而来的民族,吐谷浑能在有众多羌人部落聚居的甘青地区建国且又延续近四个世纪,不能不为人所称奇。因而吐谷浑与甘青地区羌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吐谷浑历史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面之一,本文试对双方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吐谷浑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吐谷浑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700(《晋书》本传为“一千七百家”)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嫡子奕(一作若)洛壤(即幕客魔)继为单于,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袍罕(令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吐谷浑死后,长子吐延继位。西晋成和四年(329),吐延为昂城(今四川省阿坝境)羌酋姜聪所刺,临终时嘱长子叶延速保白兰(令青海省巴隆河流域布兰山,即柴迭禾盆地都兰县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立总部。仿汉族帝王传统,以其祖吐谷浑之名为氏,亦定国号为“吐谷浑”。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族名乃至国名。由于地处黄河之南,其首领受大夏、刘采等封为河南王,故叉被称为河南国。其疆域东起洮水,西至白兰,南抵昂城、龙涸(今四川省松潘县),北这青海湖一带。最盛时辖地西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且末县;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毗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吐谷浑逐渐与羌、氐、汉、匈奴、西域胡、高车等一些民族融合成为新的民族共同体。

    二、吐谷浑与羌人的关系

    (一)吐谷浑初至甘青,与羌人剑拔弩张

    谷浑由辽东迁徙至袍罕后,势力避渐发展,开始向广大羌人聚居区推进。史载其“属永嘉(307—312年)之乱,始度陇而西”,止于抱罕。当时令甘肃西南、青海东南部聚居着为数众多的氐、羌部落,他们互不统属,各自游牧,其中以羌人的部落居多。而吐谷浑及其部族同样也是过着避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他们之间为争夺草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当时,羌人虽人数众多,但内部纷争不息,而吐谷浑部落人数虽不占优势,但在长期的迁徙中已是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部族。因此,羌人各部落是很难与之抗衡的,也正因为如此,吐谷浑与其部族才能立足于艳罕。

    然而吐谷浑部与羌人的矛盾是一时无法调和的,激烈的冲突再所难免。到吐谷浑死后其长子吐延继位时,吐谷浑部与羌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了。吐延“身长八尺,勇力过人,性刻暴”,这位“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日项羽”,自称“所以控制诸羌者,以吾故也”。吐延继续侵逼诸羌的政策引起了羌人的激烈反抗,最终为昂城羌酋姜聪所刺。伤重而死。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当时吐谷浑部的发展迅速,已经由甘青地区发展到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吐谷浑部与羌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此外,吐谷浑率领部族刚进入陇西、青海时,“西北诸杂种谓之阿柴虏”,对于这个称呼的来源,不少人认为匈奴称奴隶为“赀”,与“阿柴”、“阿赀”同音,“阿柴虏”一称即来此。《魏略·西戎传》记载:“赀虏本匈奴也,匈奴名奴婢为赀。始建武时,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东西,畜牧逐水草,钞盗凉州,部落稍多,有数万,不与东部鲜卑同也。其种非一,有大胡,有丁零,或颇有羌杂处”。这个记载是说,早在东汉初,一批匈奴的奴婢——赀虏,逃到河西一带,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鲜卑人,但时间长了,与东部鲜卑在习俗、语言上已有了区别。这些人,在当时亦被看作匈奴的一部分。到两晋之际,吐谷浑率部进入河湟地区,在这里四处吞并、抄掠,引起许多土著民族的愤恨,遂轻蔑地亦称吐谷浑族为“阿赀虏”。其中包括以后的吐蕃人也以此名称吐谷浑。这个称呼的出现,一是表示他们对吐谷浑的轻蔑,二是反映出他们认为吐谷浑与“赀虏”一样“钞掠”凶残,三是反映吐谷浑与“赀虏”都有鲜卑的成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吐谷浑与甘青地区的羌人之间的矛盾的激烈程度。

    (二)吐谷浑励精图治,与羌人逐渐融合

    吐延被昂城羌首姜聪刺杀伤重致命时,“剑犹在体,呼子叶延语其大将纥拔泥日:‘吾气绝,棺敛讫,便速去保白兰。地既险远,又土俗懦弱,易控御。”显然。吐延在临死时已经意识到自己兼并诸羌部落的措施是引起自己杀身大祸的原因之一,所以才在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与大将不能急于报仇,要速保土俗懦弱的白兰。这是因为居住于白兰其地在今天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西部。北控积石山,南依巴颜喀喇山,西北拒黄河天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白兰羌“又土俗懦弱”,易于控制,是吐谷浑部休养生息的最佳基地。

    叶延退保白兰后,开始转变对羌人的措施,逐渐缓和羌浑之间的矛盾,并与羌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融合,于是大量的羌人在吐谷浑的统治之下逐渐融入吐谷浑中,从此一个新的民族、新的政权——吐谷浑,在叶延时期开始形成。

    从叶延开始,历代吐谷浑王将当地的一些羌族首领或有影响的人吸收到自己的政权中,利用这些羌族大豪对所控制的羌族部落进行稳固统治,也加强了羌浑之间的融合。这个时期,吐谷浑与羌人建立了以吐谷浑为中心的与诸羌豪酋的联合政权,在吐谷浑第四代王辟奚(亦称碎奚)(351—371)时,作为朝臣首辅的长史一职就已经可以由羌首担任了。《资治通鉴》卷一。三简文帝成安元年条栽:辟奚三弟专恣,国人患之。长史钟恶地“谓司马乞宿云日:‘……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白王,恶地日:‘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遂于坐收三弟杀之”。钟恶地是钟羌部落的豪酋,汉代以来,钟羌主要分布于黄南和甘南一带,是比较强大的一个部落,钟恶地能在辟奚时住居首辅,说明了羌酋在吐谷浑政权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吐谷浑政权得到了羌人的支持与合作。吐谷浑王树洛干在位时,《晋书》本传称:“沙浪杂种莫不归附”,则其东部已扩展到洮水南岸的洮漒和其西部的沙瀣。树洛干之后的继位者其弟阿才时期(417~426),吐谷浑“兼并氐羌,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之后的慕喷时期(426~436)“招集奏凉亡业之人及羌、戎、杂夷,众至五六百落,南通蜀汉,北交凉州、赫连,部众转盛”,势力再次达到鼎盛时期,由此可见吐谷浑与羌人积极融合是吐谷浑发展的基础,同时羌氐的向背也直接影响到吐谷浑的盛衰。

    吐谷浑除吸收羌族豪酋进入其政权中心外,还用羌人酋长管理本部落事

    务。“吐谷浑的军队每到一处,便占领当地的城郭要塞,凭了这些城郭要塞以统治附近的羌民部落。……除了吐谷浑的部落酋长之外,还有许多羌族的酋长,例如漒川的羌酋彭利和、赤水的羌酋弥姐康薄以及南羌的首长粱弋等。”吐谷浑利用当地羌人部落的酋长对地方进行管理,使其成为自己政权之下的基层组织,这同样也加速了吐谷浑与羌人部落之间的融合。

    此外,吐谷浑还与羌人进行联姻。以婚姻的形式加强与羌人之间的融合。吐谷浑作为外迁而来的部落,相对于羌人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因而吐谷浑部要想生存、兴盛,就必须与羌人部落进行通婚,而吐谷浑部处于羌人部落之间,想要阻止部民与羌人的通婚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同时通婚也能更加密切羌浑之间的关系,吐谷浑与羌人的融合也就更加方便、容易,而且自然。《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中祢党项羌“有拓拔赤辞者,初臣吐谷浑,幕容伏允待之厚,与结婚”,虽然幕容伏允在位时已是吐谷浑的后期,但从他与党项羌通婚这一点来看,其宗族与羌人部落通婚恐怕还要早的多。通过联姻的形式,羌人也成为吐谷浑最重要的盟友。吐谷浑在其东部骚扰中原政权的边郡时,往往约会周边的各羌族部落首领,一起掠夺边郡地区,同时诸羌的控制地区还是吐谷浑主避难的地方,如伏允在遭受隋炀帝的打击之下不得不逃入党项羌的部落中,并在党项羌部落中长住了十几年,最后乘隋朝大乱时,才得以重建吐谷浑王国。由此可见,吐谷浑与诸羌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三)吐谷浑势衰国亡,与羌人一同吐蕃化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吐谷浑王夸吕世子世伏立,上表称藩,归属隋朝。世伏后在国内混乱中为国人所杀,国人又立其弟伏允为可汗。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即位,借隋朝鼎盛之势,立意征服吐谷浑与突厥,交通西域,发展丝路贸易,招徕西方奇货,于大业五年(60g)三月亲征吐谷浑。伏允遭隋军打击南奔党项(令青海果洛)。隋于是拥有吐谷浑故地“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大业末年,佚允乘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王朝无暇西顾之机。率众返回故地,但吐谷浑的兴盛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唐太宗时,吐谷浑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此时在吐谷浑的西边一个强大的政权——吐蕃正处于兴盛勃发之时,吐谷浑成为吐蕃东向发展的障碍。吐蕃遂开始对吐谷浑周边的羌人部落进行蚕食,首先征服和兼并了藏北及青南长江黄河上源地区的许多羌人部落,史籍中提到的有苏毗、当弥、党项、白兰等等。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吐蕃开始对吐谷浑大举进攻。龙朔三年(663),吐谷浑亲吐蕃的大臣素和贵叛投吐蕃,吐蕃因此尽知吐谷浑内部虚实。于是吐蕃集兵北进,在黄河岸边击溃吐谷浑军队,吐谷浑王诺曷钵与其妻唐弘化公主一起率数千帐投奔唐境凉州,吐蕃遂占领吐谷浑全境,后唐朝虽也派兵出击吐蕃,希图恢复吐谷浑故地,却在大非川一败涂地,至此吐谷浑王国败亡,其部民除一部分随诺曷钵迁往唐境甘凉地区,后逐渐融入汉与北方各民族中。唐以后逐渐销声匿迹;大部份留在吐谷浑故地。与当地羌人一同在吐蕃的统治下与迁入吐谷浑故地的吐蕃人同化。

    三、结语

    吐谷浑自4世纪从辽东远迁至甘青地区后,在此后的三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仅在甘青地区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草原王国吐谷浑。而且不断吸收当地羌人部落的血液,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吐谷浑族,政治上吐谷浑仍是以部落为基础的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经济上是以游牧为主,后期由于控制丝绸之路的青海道。还出现了商业性质的游牧经济;文化上兼吸收羌汉文化。杂以鲜卑族的文化,后期还吸收了西域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纯种鲜卑族的吐谷浑人。因而吐谷浑族的形成是建立在吸收、融合羌人的基础上的,羌人只是为吐谷浑提供民族形成的某些因素,如血液、文化等,它还没有完全被吐谷浑所融合,在吐谷浑统治时期只是发生了吐谷浑化的趋势,但最终在吐蕃统治时期与吐谷浑共同吐蕃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