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白痢病的诊治与预防

    刘岩

    摘要:对一例仔猪白痢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发病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仔猪;白痢病;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12-01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为哺乳期仔猪常见的腹泻病。致病菌由消化道进行感染,典型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白色或者乳白色腥臭稀便,发病率高,但是致死率不高。一旦感染,仔猪生长发育受限,致病因素复杂多变,具体病因尚待确定。普通的观念认为由于仔猪肠道微环境遭到破坏,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诱发。有资料证实轮状病毒为仔猪白痢重要病原之一。该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或者天气忽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如果条件较好,医治及时也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衰弱死亡。

    1 病例介绍

    2016年7月9日,凌海市一养猪户饲养的一头母猪产仔9头,7月25日上午,有3头仔猪出现精神萎靡,恶寒,不吃奶,呼吸困难,排出的粪便呈灰白色且腥臭。使用药物后病情无明显好转,下午大多数仔猪出现上述情况,7月26日上午死亡1头。

    2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解剖后发现仔猪胃黏膜充血、水肿、变形等,胃内聚集大量黄白色凝乳块,幽门部有出血点。肠道内有大量气体和灰白色内容物,并伴有浓烈的腥臭味,肠黏膜有大量出血点,部分脱落,十二指肠特别严重。心脏扩张,肺部发生水肿,肾脏有出血点。仔猪脱水严重。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仔猪白痢。

    4 治疗

    4.1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为发现一头仔猪患有仔猪白痢病,就应对全窝仔猪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否则发病后再治疗往往疗效不佳。

    4.2 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疗法

    首选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4~11 mg/kg,每天2次,口服;4~7 mg/kg,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卡那霉素,5~15 mg/kg,每天2次,肌肉注射;乙基环丙沙星,2.5~10.0 mg/kg,每天2次,肌肉注射;青霉素8万IU加硫酸链霉素80 mg,一次内服,每天2次;磺胺眯0.5 g加甲氧苄胺嘧啶0.1 g研末,每次5~10 mg/kg,每天2次;庆增安注射液,0.2 mL/kg口服,每天2次。

    4.3 微生态制剂疗法

    北京好友巡天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壮崽2号,这是一种纯生物制剂,可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对出现拉稀症状的仔猪,轻者1包(3 g)用水调成糊状直接喂入口中,重者6 h后再喂一包即可痊愈。

    5 分析

    5.1 发病原因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显著升高。圈舍潮湿,缺乏垫草,粪便不能及时清理,温度变化不一,饲料等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增加仔猪白痢的发病率。

    5.2 预防措施

    (1)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对怀孕母猪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喂养,减少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防止母猪产后不食、便秘而导致仔猪腹泻;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初生的仔猪,尽量使其吃到初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强环境卫生,夏季通风降温,减少热应激,冬季加强圈舍保暖,勤换垫草,防止冷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染白痢;制定严格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2)要做好初生仔猪开奶前的用药工作,提高保护率。母猪妊娠70 d后利用药物直接饲喂净化母猪肠道,减少妊娠母猪大肠杆菌的排出,同时还能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通过母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从而提高保护率。

    (3)在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可以让仔猪的肠道迅速建立菌群平衡,防止大肠杆菌的增殖。同时还能促进仔猪的免疫器官的发育,有效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