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信平台提升学生领导力的策略

    陈艳

    摘要:学生领导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领导力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的时代,借助微信平台,可以在假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从群体形成、合作学习、社区活动等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领导力的发展。

    关键词:假期培养;微信平台;学生领导力

    假期会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大打折扣,家长也常常为了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而头疼。实践证明,巧妙借助微信平台,能改变这些现状。利用微信平台的直观性、参与性和激励性,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欲望,有效提升学生领导力。

    什么是学生领导力?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认为:学生领导力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背景下,诸多素养高度综合的集合体。它不仅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的学习行为、主动帮助他人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领导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笔者尝试借助微信平台,在假期中以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领导力。

    一、在群体形成中培育学生领导力

    1.微信学习小组的建立

    在假期中,能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较少。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很多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或许是由于学生没有自主意识,习惯被人催着完成;或许是由于学生对传统形式的作业没有兴趣,缺乏主动完成的动力。在对2019年的“你好,假期!”活动方案策划讨论时,作为策划主体的学生和家长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通过讨论,我们一致决定建立微信学习小组,既可以改变假期师生、生生之间的疏离关系,又可以用这种新的形态与方式重建学生的生活与教育。微信学习小组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将每天完成的学习、活动情况发送到学习群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协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均衡小组成员的安排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由几个学生组成比较合适?哪些成员组成一队比较合理?怎样的方式更有效?大家经过讨论,决定将全班44人分成6组,其中4组每组7人,另外两组每组8人。

    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后,笔者问学生:按学号7人一组或8人一组分下去怎么样?学生纷纷表示这样不合理,认为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社区区域、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上最好有差异,各小组的总体实力要相对均衡。于是我们就这几方面因素来确定各小组的成员。分配好小组后由组员自己选好正、副组长,组长负责建立小组微信群。

    3.队名的确定

    微信学习小组成立后,又有学生提出还应该取个队名。各小组又一次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定他们认为最有意义的队名,逆袭队、恒飞队、Run ahead(向前跑)、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等队名就这样出现了。好的队名能够增强队员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激发成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熱情。

    在微信学习小组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无论是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还是在小组队名的确立上,他们变得会思考、有主见了,同时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的领导力得到了提高。

    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领导力

    当今时代,各种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团结合作能力显得极其重要。笔者认为,21世纪的学生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其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在假期中如何做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1.导师负责,滋生领导力

    成立微信学习小组后,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讨论、制定假期计划,按照计划表,组内成员相互监督、配合,开启由学生自己主导的学习模式。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都由组长负责,组长每天要对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如果有组员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也需要向组长请假。

    教师以幕后者的身份存在,组长俨然是一位小老师,在与组员的互动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队员完成任务。在真实的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的领导力得到了发展。但是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于是,笔者又顺势建立了微信学习导师群,各组长定时在导师群内反馈前一天组员的学习情况,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也在导师群内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之后各组长再将讨论结果反馈到各学习群,无形中树立了小组长的威信,学生领导力得到滋生。

    2.激励评价,助推领导力

    笔者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及时截屏表现出色的组长和各小组的组员,分享到导师群内,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表扬的小组会特别兴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舞,能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提升的动力。其他组员的团队精神、自主发展意识也会被有效激发,学生的领导力自然发生。

    3.同伴鼓励,提升领导力

    在微信学习小组中,小组长自主承担起鼓励、督促组员学习的任务,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各位组员之间也会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各小组的成员凝聚在一起,激发了团队意识,他们的自制力、领导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就这样,学生在团队中有规划地学习、成长,每天会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假期中,家长不再催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平等交流、民主和谐的新型亲子关系有机形成。微信平台突破了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在假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给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在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团结互助、互相激励,组长和组员的领导力都得到了发展。领导力的培养,要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在社区活动中锻炼学生领导力

    随着家校合作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家长群体、社会,都可能形成与学生的内在联系。社会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形式化的缺失,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学习实践的机会。假期不同于学期,学生、家长和教师是难以“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开展假期实践活动。

    1.利用资源发起活动

    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殖和幼鱼生长的重要时期,伏季休渔保护了海洋资源,使海洋渔业得到休养生息。但在禁渔期间,还有一些人顶风作案。为此,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推进“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打好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恰巧班级里有一名学生的妈妈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班,有很好的可利用资源。笔者与该学生商量可以借此资源开展关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活动,其随后在班级微信群里发起活动集结令,得到了积极响应。

    2.共同策划筹备活动

    此次活动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师策划、学生参与、家长知晓的单线方式,转变为学生、家长、社会人员、教师共同策划并组织实施的活动开展模式。确定好参加活动的人数后,成立实践团,该学生担任团长,通过微信群讨论活动安排。这个微信群中既有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也有教师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大家群策群力,确定活动主题为“亲近海洋,与我一起”,分工合作制定好团旗,安排好活动议程,并统一着装。活动的策划、准备、组织、后勤及后续工作,都由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合作完成。在微信群中,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3.亲子携手开展活动

    很多人抱怨現在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我们借助此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感悟。学生和家长跟随执法人员到市场检查是否有人在销售禁止出售的海鲜,了解禁渔期的相关知识。活动后,学生纷纷在微信群中发表感悟,有的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深深体会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有的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海洋的队伍中来;有的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海洋资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也用美篇的方式记录此次活动,并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进行分享,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海洋。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社会,形成了对社会责任感的独特体验与理性认识。

    微信平台使得地域不再是局限活动的障碍,丰富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的四方交流方式,让沟通不再局限于面对面,实现线上讨论、策划,线下活动,线上再反馈。教育的时空边界就这样极大地拓展和延长,形成教育的新形态。在学生和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合作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生的自我超越与突破,他们变得更有主见,善于创新,综合素质在提升。在真实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更好地实现了在“成事中成人”这一目标,更积极地思考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加了“你好,假期!”的学生,学习习惯得到培养,自我成长意识被唤醒。而假期中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意识的积淀,也是学生自我发展提高的基础。总之,微信平台也好,“你好,假期!”也罢,不过是一个平台,一种方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主动学习,拥有主动帮助他人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借助微信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活动实践,学生产生了主动策划或主动参与活动的行为,日益显现出主体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领导力的发展。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高度信任学生存在领导潜能,理解领导力的发展机制,具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培养学生领导力的直接行为。做一个有心的教师,把成就学生当成己任,我们会发现,平台无处不在,手段无时不有。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培养具有领导力的人:“新基础教育”对于“学生领导力”的理解与实践[J].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7(10).

    [2]翁文艳,李家成.美国中小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学科渗透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0).

    [3]李冲锋.如何培养学生的领导力[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4(2).

    [4]杨小微,李家成.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