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张磊 孙斌 王海革
【摘要】目的 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疾病临床检出率寻找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53例患儿,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对照组患儿单方面接受血常规检查,实验组患儿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评价两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检出率情况,联合检验方法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单一的血常规检测,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疾病临床诊断中,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该方法能够提高疾病检出率,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9..01
细菌性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这是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差,再加之缺乏自制力,对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不足,在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等,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在传统的临床检验中主要使用血常规检查方法,但是经验证明该方法存在检出率低的情况,所以我院在常规检查方法基础上使用了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53例细菌感染患儿,其入院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0月,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78例,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6.82±3.37)岁。对照组患儿75例,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7.02±3.2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P>0.05)。
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标注,患儿监护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排除标准为:(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2)在采血前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3)临床资料不完整;(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单纯接受血常规检测,清晨采集静脉血2 ml后,用BC-6800五分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照说明书实施操作。实验组患儿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其中血常规检验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全血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为:使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以及原装的试剂、定标液等,先对血液样本做处理后,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检测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CRP)定量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不同检验方法的确诊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用x2值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儿的确诊率后,发现实验组患儿的确诊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关资料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儿童天性活泼,缺乏卫生意识,再加之身体免疫力未发育成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曲霉菌、放线菌等细菌感染并患病,在细菌感染后,患儿常见病症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若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造成疾病发展并引发多种并发症。所以在疾病诊断期间,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科学有效地诊断方法,并对疾病性质作出判断,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疾病发展以及因为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耐药问题[1]。在传统临床诊断中主要采用血常规检查方法,通过血常规测量白细胞计数来评估身体状况。但是在实际上,该检测方法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患儿在检测前就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会造成白细胞计数变化并处于正常参考值内,削弱了血常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因此在诊断期间容易持续出现误诊。
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对传统诊断方法进行改进,使用了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患儿在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后,患儿疾病检出率比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显著,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理想效果,检出率较高,应该成为临床诊断地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莫运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