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交通广播乐章 共奏中国广播交响

    潘力

    1991年9月3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呼出了我国交通广播的第一声。20多年来,交通广播从初创时的几家发展到当今的百余家;从最初广告收入几十万,到2013年广告收入50.1亿元(指国家批准加入行业组织的110家播出机构),不仅创造了中国广播广告单一频率收入的新高,且在2013年全国广播广告140亿元的总收入中,贡献超过了30%,并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交通广播经历了初创、成长、发展、壮大、成熟五个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服务移动人群为传播主体的运行模式,并逐步形成了省(直辖市)市地县4级办交通广播的格局。

    与公安交警合作,奠定了中国交通广播的发展根基,成为“合作出成果、合作出效益”的成功典范。根据受众特征调整对策,满足出行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交通广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获得了特定受众的认同、忠诚和美誉。而把“车轮上的广播”文章做大做强,形成“企划、经营、销售、推广”的理念,延展“随行广播”的优势,成为交通广播不懈的追求。

    交通广播20多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行业组织的有效引领。成立于1995年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交通宣传委员会,以行业纽带和桥梁的作用联动着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通广播,以“思想引领行业,活动带动行业,创优提升行业,服务触动行业,创新推动行业”的行为准则,通过组织年会、评审、论坛、培训、研讨等有实际推广价值的活动,不断增强着交通广播的“思想渗透力、活动凝聚力、品牌影响力、媒介融合力、创新推动力”,使交通广播成为中国广播领域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专业主义激情”的创新播出团队。

    全国交通广播有一种“勇于拼搏、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交广精神”,也流传着一句口头禅:“交广一家亲”。近年来,各地交通广播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疏导交通、抗震抢险救灾、紧急预警发布、重特大事故处置等方面运筹帷幄,特别在处理重特大突发事件上,彰显了交通广播的独特魅力。它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危险时刻冲得上、能战斗、敢打拼、无私奉献爱心的专业广播媒体,更是党和政府在处理突发应急事件中的得力助手。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媒介产业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交通广播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借鉴和吸收有利于广播媒体发展的模式,归纳和提炼广播产业发展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和整体解决方案,扩大传媒产业规模,为文化创意产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是中国交通广播发展的最终目标。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交通广播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有效融合,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网络广播、手机App互动平台等多种全媒体传播形式,打造音频、视频、物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等大数据全媒体的交通信息网络播出平台,构建全方位快捷顺畅的“衣食住行娱休康乐”随行向导网络广播电台,是我国交通广播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势。

    “后大众传播时代”将面临从“传播”向“服务”的转型,“点对点、个性化、多样化、交互式、全方位”的体验式服务,将彻底改变传统广播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交通广播能够在各个时期超越自身发展,成为当今广播的主流媒体,取决于对广播规律的认识和潜能的发掘。“办有思想的交通广播”“办能影响有影响力人的交通广播”,成为行业不懈追求目标。我国交通广播的定位、宗旨、理念、意识、创新,从发轫之初,就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经过20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广播界、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交通广播现象”,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我国交通广播20年来走过的历程,全面再现了专业化广播的特色,对我国广播未来的出路和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我们应该用新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交通广播兴旺的意义所在,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政策背景下,交通广播将和其他媒体一样,在相互融合和变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交通广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谱写中国交通广播的新乐章。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交通宣传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产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