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因应
王铁生?宋国锋
摘 要:新业态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校园安全形成了冲击,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业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还需采取一定措施以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新业态;高校安全教育;因应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8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湖南省高校保卫科学研究课题“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安全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1 新业态背景与高校安全教育之关联
“新业态”是相对于过去“业态”而言的,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将不同产品进行组合、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进行分解和再融合,对不同行业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紧密依托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型企业和商业模式,甚至新产业的组织形态。”[1]这种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消费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也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深得高校大学生的青睐,迅速在高校校园兴起与普及,并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诸如外卖的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校园安全形成了冲击,这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要。为此,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应该顺应新业态发展背景,进一步创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与形式,进而增强大学生抗风险能力,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促进校园安全稳定。
2 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安全教育之不足
1)高校对新业态背景下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前提与保障。随着新业态的兴起,诸如食品外卖、快递、共享交通工具等大量涌入高校校园,进而使我们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人员变得更加复杂,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然很多高校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通过加强安全管理的方式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忽略了安全教育的预防功能。当前,各高校预防安全事故的发展往往只注重于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展开, 因为这三个方面的措施取得的成果较为容易被量化显现。而通过安全教育的方式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却很难被量化,其成效一般也难以当即显现。这就使得各高校往往偏向于投入人力、物力和加强技术力量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高校学生学习新业态相关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不足。当前,也有部分高校逐渐认识到加强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已有一些高校将新业态相关的安全知识纳入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如湖南女子学院从2018年起在全校学生当中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课程。该课程共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为课堂教育,一部分为安全实训,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就含有互联网+、新业态等相关安全知识在内的多方面的安全知识。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设了含有新业态相关安全知识的安全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新业态相关安全知识的认识,基于完成课程考核的要求,他们大多只是被动参与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与未来的就业和自身职业发展没什么关联,对新业态领域的安全事故抱有侥幸心理,从而对新业态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3)高校针对新业态背景的安全教育形式还相对落后。新业态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就是“互联网+”,因此针对新业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互联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要求也就更高。然而,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形式来看,还囿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开展,缺乏新颖性,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学生兴趣。另外,与新业态相关的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安全领域的安全问题完全不同,很多高校仍然使用一套旧的教育模式运用于各类安全事故的解决,自然缺乏效果[2]。虽然当前有一些学校已经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开展新业态有关安全教育,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高校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缺乏实际性的深入应用,也使得“互联网+”平台没有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无法通过安全教育达到预防新业态背景下的各种安全问题。
3 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安全教育之因应
1)提高新业态背景下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的发展离不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大学生的安全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把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将有关新业态方面的安全知識以安全教育的形式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素质。当然,大学生安全教育其本身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高校某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紧密团结与协作,更应将其纳入学校的十大育人工作体系当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培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2)激发学生学习新业态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高校的校园安全学生的作用不容忽视,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新业态背景下高校的校园环境日益复杂,高校的校园安全面临新业态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新业态有关安全知识的主动性,积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实践中来不断强化其安全素养。一方面学校在出台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文件时,还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强化主体意识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行为自觉,进而转化为维护校园安全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在安全教育的形式方面,要不断推进教育观念更新和教育方式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应用对教育教学所带来的便利和渠道,利用好“互联网+”更易被学生接受等相关特点,改革过去的单向传输模式,形成学生充分表达自身意愿与想法的双向沟通平台,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和主动接受新业态相关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安全素养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能力”[3]。3)构建新业态背景下的“互联网+安全教育”。当今世界,“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内容和传播速度方面都与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着巨大的优势。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形式的优势,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紧盯大学生的安全习需求,努力探索安全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模式,打造“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平台,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更加符合“互联网+”的时代要求,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容易被广大学生深度接受。要进一步从加强顶层设计,要加速学校现有的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从制度设计到过程管理到基层支脉逐层深入,构建系统科学的“互联网+安全教育”管理体系[4]。为此,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平台。将新业态有关的安全知识纳入学习平台中的知识体系,学生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及时便利的学习新业态有关等有关安全知识;二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互动交流平台。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参与新业态有关的活动中碰到的有关安全问题都可以通过平台得到指导和帮助,以便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效果。另外,学生对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学校的安全管理的一些好的建设和意见也能通过该平台得到反馈与采用。三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考核平台。一方面, 高校可以通过该考核平台对大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方面的进度和深度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该考核平台对高校开展的有关安全教育工作进行评价。这种模式考核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校有关部门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学校在安全教育乃至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促进安全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郑茜,邱心贤.科技服务新业态主要形式及发展原因探究[J].广东科技,2017,26(07):71-72.
[2]曲泽鸿.当前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3]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华雪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