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高效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徐继苗

    当以生为本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带来的教学改革是彻底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即由过去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陪伴者。换句话说,课堂上,在一篇课文的阅读中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不再以教师的预设来决定,而是以学定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堂生成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相应的教学,以把学生引入阅读的最近发展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站在学生角度预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揣摩学生读这一篇课文会遇到哪些生字、词语方面的问题。教师还要尽可能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角度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时出现的各种状态。

    如教学《昆虫备忘录》(三年级下册第4课),这篇略读课文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等四种昆虫。乡村的学生可能见过这些昆虫,但是城里的孩子在野外寻找、发现、捕捉这些昆虫的机会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昆虫方面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同时学生对昆虫的喜好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介绍的四组昆虫时的兴趣肯定也不同。在教学时,一位教师在考虑这些因素后,先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进行学习,注意课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介绍的,课文中的介绍让你对这种昆虫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认为这种昆虫还有哪些需要补充介绍的。学生纷纷选择学习内容,根据同一对象分组交流学习情况,并形成统一认识在全班汇报学习的收获。二、根据学情重构文本

    课文文本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凭借,虽然入选教材的文本都称得上文质兼美,但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他们或喜欢文中的四字词语,或喜欢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喜欢文中短句子的运用等。教师面对学生学习的文本,就像一位高明的厨师一样,要巧妙搭配各种食材,才能做出适应不同学生口感的“美味佳肴”。

    如教学《四季》(一年级上册第4课),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每个季节选择一种有特点的事物作为代表。对于文本中出现的事物,学生喜欢的事物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春天、草芽,有的喜欢夏天、荷叶,有的喜欢秋天、谷穗,有的喜欢冬天、雪人;有的喜欢小鸟、青蛙;还有的喜欢词语“尖尖”“圆圆”“弯弯”“顽皮”等。对此,一位教师抓住学生的“喜欢”为核心,对文本进行重构。教学时,教师提出:“《四季》之中,每个季节都有人喜欢,都有值得喜欢的事物,今天的课上,请大家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事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文本内容,并强调其中的生字是怎么学习的。在这样的文本重构学习活动中,学生尽情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连带把相关文本中需要学习的生字、词语也一并说成了喜欢的对象。三、引领课堂生成学路

    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学生处在主体位置上,但教师不能因此就隐身不见了;学生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这种引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二是学习的路径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如教学《跳水》(五年级下册第17课),学生自己拟出的学路有:文本中孩子和猴子玩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水手和船长是如何面对这一结果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让学生去探究自己确定的学习路径,学生也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从比较中也能够看出船长在关键时刻处理问题的智慧——不一样的思维。但是,对于一篇小说来说,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不够充分。对此,一位教师作了这样的引领: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猴子和孩子玩闹时他为什么不在现场,后来他却突然出现并解决问题?加上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再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就能够真正把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看,而且从故事发生的背景中探寻船长这一人物处事的智慧。

    總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关注课堂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