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研究

    龙昊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如教学思维落后、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发现其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国家也对大学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我国新兴专业,重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从就业来讲,企业尤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笔者于2018年采用直接或间接面谈访问的形式,对岭南师范学院13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的差别。访谈问题的内容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入手,主要包括: 人际沟通能力、日常人事事务处理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及灵活应变能力。

    在笔者调查的 13家企业中,国有企业 3 家,私营企业8家,外资企2家。调查结果显示,9家企业主管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专业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中,对于企业来讲,最为关注的是“日常人事事务处理技能”,占 61% ;其次是“人际沟通能力”,占 24% ;再者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重要性仅占 8%。由此,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研究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笔者对岭南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实践教学资源及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设计。问卷调查在2016级、2017级、2018级在校生中展开,共发放问卷200张,实际收回186张,回收率 93%,经过整理与筛选,其中有效问卷180张,有效率90%。

    (一)课程体系不合理

    实践课程设置数量较少且类型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安排满意度的较低。在“您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安排是否满意”這个问题上,有63.4%的同学认为教学安排一般,17.6%的同学认为教学安排不合理,只有 3.2%的同学表示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安排较为满意,余下的 15.8%的同学认为基本满意(如图 1)。

    从调查结果上看,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上,表示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同学数量根本达不到调研学生总数的一半,只有19%。

    (二)实践平台建设情况

    1.校内设施满意度调查

    在校内实践设施方面,在“您对校内实训设施等资源的配置情况是否满意”这个问题上,3%的同学表示较为满意,7.6%的同学表示满意,10.5%的同学表示一般,78.9%的同学表示不满意(如图 2)。

    校内资源配置不足导致学生操作机会少,导致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没有实践机会,这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2.校外实践活动调查

    从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满意度来看,学生们对于实践课程还是比较关注的,对此在学生们的调研结果中也有所体现,在“您认为从实践活动中能得到收获吗”这个问题中,13.3%的同学认收获较大,60.6%的同学认为有收获,20.7%的同学认为收获不大,余下的 5.4%的同学认为没有收获(如图3)。

    笔者认为,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是有收获的,说明学生对实践活动是比较关注和重视的。但是,另一方面对“您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是否充足”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6.6%的同学认为校外实习时间充足,26.7%的同学认为时间刚好合适,其余 56.7%的同学认为校外实习时间并不充足(如图4)。

    (三)实践课程教师队伍情况

    关于“您认为实践课程的教师队伍结构如何”这个问题,9.1%的同学认为结构良好,校内外教师均有;74.5%的同学认为结构一般,只有校内教师;16.4%的同学认为结构较差,教师数量短缺(如图5)。

    由此可见同学们认为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还有待完善,甚至还无法满足实践课程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考核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包括:课程学习考核、技能训练评价、校外实习成绩评定。在“现有的实践考核方式能否真实反映实践水平”这个问题上,只有不到11.6% 的同学认为现有的考核方式能完全反映自身的水平;64.6%的同学认为能部分反映自身的水平;其余的 23.8%的同学认为现有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自身的实践水平(如图6)。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在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对岭南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以及该专业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平台、学生学习状况等主要问题,并探讨这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实践课程类型单一

    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来看,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实践课程少。学校重视理论课程而忽视实践教学,制定教学计划即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的课时少,学分比重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需的实践环节及具备实训性的课程所需学分只有总学分的8%左右。原因在于,高校受长期以来理论教育为主的思想影响,认为实践教学应该应用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另外,一些学校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鉴于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勇气。

    二是实践课程没有独立的体系。多数的实践环节按照教师意愿穿插在日常理论教学中,没有形成连续性的独立体系,导致实践教学因教师而异,即不连续也不稳定。主要在于设置实践课程时不是以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而是过多考虑师资力量和教师的意愿,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设置实践课程。

    (二)校内教学资源匮乏

    专业实验室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硬件设施,对于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专业优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岭南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开办至今,其相应的实验室尚未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也未进行过相应的实验训练。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到缺少校内实验室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一来,受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制约,减少对实验室的经济投入,缺少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二来,由于学校教学思维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忽视了建设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致使在人力资源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几乎为零。另外,一些学校虽投入建设有专业的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但忽视设备的维护,长久不进行软件升级,致使实验室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既浪费了设备资源,也容易导师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由此,很多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接触过实际的专业实验,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企业管理等沙盘模拟一无所知。显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实验室这一要素,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缺少校外实践基地

    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岭南师范学院面临着一片空白的现状。其原因也有诸多的影响因素,从访谈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校受地域经济环境限制,难以寻求更多企业的合作;其次,学校鉴于经费紧张、学生安全、导师意愿等问题,不愿意投入太大精力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再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具有特殊性,与一线生产岗位不同,岗位所需人员较少,接受实习生的人数相对比较少。这为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寻找合适的岗位加大了挑战,也使学校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时面临较大困难。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难以到校外进行岗位锻炼,甚至连企业参观的机会也没有,致使学生的实操能力难以提高,更不提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校而言,缺少校外实践基地,缺乏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合作是难以完成教学计划,是不可能实现培养应用实践型人力资源人才的目标。

    (四)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多数的本科院校,教师多是从硕士或博士学习毕业后走向教学岗位,虽然理论知识充足,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的实践,难免使教学更偏向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即使少数有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其工作年限也多不超过五年,且在走向教学工作后便离实践越来越远。就岭南师范学院人力资源专业的师资来讲,由于专业较为年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且具备实践能力的教师较少,同时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

    学校缺少对教师的在岗实践培训。尤其是当教师远离专业岗位深入教学工作,对实践经验会越来越生疏,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教学培训,需要时常深入到企业中去体验,才能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体系

    为更加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要,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学习氛围、地域经济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研究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合理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

    除了强调“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及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更多要明确:培养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人才招聘、培训、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一线需要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因此,必须明确的树立起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目标。

    2.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总体上的过程应该是:整体——部分——整体。

    (1)初始学习。需从整体上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此,大学一年级应该主要学习基础课,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相应的实践教学,要引導学生阅读专业的课外书,也可以辅助观赏一些人力资源有关的影视作品。同时,组织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工厂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以及感受人力资源岗位的特点。初始学习,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2)攻坚阶段。需要充分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管理各个模块的知识。大学二、三年级要扎实的学习招聘、考核、薪酬、员工关系等涉及专业必修的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也要加大实践教学。在校内,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开始各个模块的模拟试验。到了三年级,每个学生都需要对招聘、培训、员工关系进行真实的现场模拟。在校外,要积极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训,初步接触真实岗位工作。

    (3)融会贯通。最后阶段要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大学四年级,不建议还进行理论课程学习,主要任务集中在毕业论文和校外实习上。另外加大毕业论文的审核,对校外实习的指导。

    3.完善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既要全面发展,又要有所侧重。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上更加重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讨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上。同时,也要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使学生也能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标,从而更有效的学习。总结实践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包括课堂实践环节、实验教学、课外实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这四个方面相互穿插,互相衔接,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所不可或缺。

    (1)课堂实践环节。课堂实践教学首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对每个专业课程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对每节课也要安排好理论讲解和实验环节,同时把握实践环节的时间及氛围,掌握教学流程。课堂实践教学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组织辩论、演讲等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实验室教学。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首先需要把实验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来对待。开展独立的实验课程,构建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开设必修实验课程及选修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当有层次的循序渐进,初始从基础性实验开始,包括专业认知性实验、演示和模拟类试验等;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实验,如ERP沙盘模拟、招聘甄选、培训开发仿真练习、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等等。

    (3)课外实训。对大学生来说课堂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少的,把充足的课余生活时间利用起来,投入到实践学习中,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第二课堂,开展课外实训。课外实训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学生干部、社团协会、考证培训、学科活动、学术竞赛等。除此之外也包括企业见习、社会公益、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社会对人力资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来看,需要较高的综合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HR工作经验。因此,毕业实习要尤其重视,及时给毕业实习的学生提供指导。同时,加强监督防止一些学生逃避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1.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随着高校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观念的加强,实践教学也主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尤其一些高职类学校建立了完备的“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一者有利于学校扩充教学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二者又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模式。

    (1)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方便教师深入的与企业直接进行交流、调研、岗位体验等,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到企业的情况,亲身体验岗位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定时定期让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可让教师担任企业顾问,加强合作交流。同时,也要组织企业的高管或培训师给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2)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岗位,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去参观、交流、调研、体岗、实训等,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课本的抽象案例,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平台杜绝走形式,将企业实践环节纳入到学时和学分中,使企业实践成为一门课程,从而督促学生能够主动深入到企业中,把企业实践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高教学方法。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使学校突破固有的教学思维,学习借鉴企业的培训方式。多数企业培训员工采用理论与实践时间比为3:7的方式,并有成熟的培训方法与技巧。而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理论与实践时间比一般为1:1,有的甚至是7:3。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深度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等,借助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实践实验室基地,依靠企业的专业人才与教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校企合作也可深入到产学研的相结合,实现校企结合的全方位合作。

    2.建设校内实验室

    校内实践基地完善主要是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加大实验室设备投入,更新实验软件设施,建设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实验室。为实验室配备必须的计算机、ERP沙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等应用软件。加强实验室的更新完善和使用,完善实验室使用制度,设立实验室实践学习课程并纳入到实践教学的体系中,充分发挥实验室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扩大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型教师的引进需要突破体制扩大招聘渠道,采取不同的聘用方式。按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除专职教师外引进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同时,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积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及企业家到学校参与教学指导管理。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树立实践教学目标,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致力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1]。

    其次,完善教师考核及奖励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通过随堂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检查课堂记录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调整对实践型教师的考核标准,将薪资、职称、奖励与实践教学工作挂钩,重视实践能力在考核中作用。另外,制定奖励措施,通过学校的实践工作项目以及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带动教师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再者,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技能培训,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在岗也能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另外,为教师提供企业平台,使教师能够每年或每学期轮流到企业去培训、顶岗、挂职锻炼等,让教师能亲身接触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2]。

    (四)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

    1.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容、形式,明确规定实验、实训及实习课程的要求,对教学设备、实验室的使用制定操作性强的說明,从而使实践教学有可依照的规范。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在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辅助,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2.重视对学生的管理与反馈

    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主要是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给学生评定的成绩。而对实践学习环节的监督需要教师密切跟踪学生实践学习过程,对实习单位进行回访,对实践成果进行检验。

    首先,教师需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实践全过程,提供及时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接受实践单位的反馈,以全面的监督学生实践过程。

    其次,也应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学生既要对自己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结果进行反馈,也要对指导老师、实践单位、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实践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做出改进。

    参考文献:

    [1]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2]谭菲.广西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