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探究
吴永珍 王小玲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入实施,使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教学效率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即便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问题探究
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更加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1.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含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后,很多地方都开始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知识理论、目标和精神,但是依旧有部分教师浅尝辄止,并没有切实地贯彻和落实《标准》的精髓和含义,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使得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不明确,另外还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认为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话一步一步做就行,没有必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这便导致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直接或间接地将解题思路直接告诉学生,同时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他们地好奇心需求。
2.学生思想受到束缚
新课程理念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但是很多教师和家长认为成绩才是硬道理,因此会出现教师照本宣科讲知识、学生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追求题海战术,坚信题做得越多成绩就会越好,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但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3.教学过程缺少有效性且过于形式化
《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更加重视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提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尽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这些环节,但是过于形式化,实效性不强。例如,有些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讨论后,问学生“对不对?”“好不好?”“怎么样?”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提问模式使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教师也并没有设置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以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要想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要营造平等且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像朋友一样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和伙伴,才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无论学生遇到挫折或是学习进步,教师都应当以朋友的身份去鼓励和赞许,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展开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要求学生求出15除以5的值。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将15平分,共5份,求出每一份的值。教师选择了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的运算方式,准备15根粉笔,然后讓学生自己摆放,进而得到正确答案。通过这种亲自操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将简单的除法运用到更多、更复杂的数学运算中。
3.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
教师应当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时,教师创设以下情境——明明问童童:甲商店优惠20%,乙商店打八折,应该选择哪家商店购物比较划算?童童告诉他:实际上这两家商店的折扣是一样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结束语
《标准》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为了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启贺.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探究:以人教版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3(12).
[2]樊利.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4).
[3]季芳兰.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现[J].考试周刊,2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