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入学准备的深度与广度变革

    姬生凯 秦金亮

    【摘要】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看儿童入学准备,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变革。在深度上,应当侧重儿童能力的提升,重视发展儿童健全的人格,认识到入学准备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注重儿童的过程体验。在广度上,应当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重视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未来应当寻求学制上的贯通与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引导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儿童的入学准备,变革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以生命全程发展观启迪民众。

    【关键词】儿童入学准备;深度;广度;生命全程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0)1/2-0003-04

    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入学准备情况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预测作用。目前,大部分实践工作者把入学准备的关注焦点放在幼小衔接阶段,而事实上,入学准备与适应不仅仅存在于幼小衔接阶段,也不仅仅只包括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生命全程发展观把个体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对个体从生命孕育到死亡整个过程的行为进行研究。生命全程发展观摆脱了把个体的发展看成阶段与阶段相衔接的模式,而是把个体的发展看成完整连续的过程。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贯穿个体的生命全程,着眼于儿童生命的全程发展。因此,入学准备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关注深度,又要关注广度。

    一、生命全程发展观下入学准备的观念及制度变革

    基于历史发展和个体适应的角度,入学准备需要从对阶段性教育的关注转移到对生命全程发展的重视。这需要在观念和制度上进行变革。

    1.终身教育观的形成与确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后工业文明的影响,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个体的生活与工作主题不仅仅局限于“一时”和“一事”,个体对待知识的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传统的把知识学习看作个体生命中特定阶段的任务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在对知识重新认识、对教育重新定义的历史潮流中,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可以说,终身教育理念孕育了生命全程发展观。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2〕“毕生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对象。”〔3〕保罗·朗格朗早在上个世纪就从更宏观和广阔的视角去思考人的发展与教育问题,指出人的发展与学习是终身的。上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保罗·巴尔特斯(Paul Baltes)及其同事也提出和倡导关注生命全程的教育和发展。〔4,5〕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教育更需着眼于全程生命的调适。某一阶段的教育仅仅被看作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入学准备的本质是适应,即個体为终身发展做好准备,并能够根据发展的多维度、多方向性特点进行调整。

    2.学段壁垒的消解

    学段划分的理论依据在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事实上,“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各个时期又都是同等重要的。即使是至暮年,依然可以获得情感和智力的发展”。〔6〕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个体的成长是种系发展和进化的具体展示,其背后所蕴含的不只是一时的准备,而是长期的适应。因此,个体的发展是一个绵延而长期的过程,阶段只是暂时的表象。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儿童的发展并没有严格的阶段之分,各学段的界限不再明显,学段与学段之间如何更好的衔接才更值得关注。

    生命全程发展观的核心假设是个体的发展是绵延至生命全程的,个体终身的适应都包括在内。当把发展的概念置于个体生命全程这一更广阔的变化框架中看时会发现,阶段性学段存在的意义是不大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是另外一个阶段的终点或起点,每一个阶段的经验都对个体的学习与发展起着作用。由此看来,学段与学段之间严格的壁垒划分更多是由作为教育者的成人外加于儿童的。对于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而言,并没有严格的壁垒存在。

    生命全程发展观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发展不是简单、匀速的发展,其过程是一个包含着成长与衰退的、彼此交融的动力系统。没有哪个阶段的发展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更没有哪个阶段的成长是无关紧要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彼此调试促成了发展。

    二、有关入学准备深度的认识

    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审视儿童的发展可以发现,入学准备仅仅是个体全程发展中的一个节点。除了在当时发生作用之外,儿童入学准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是构成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基础,具有铺垫和基础作用。因此,对儿童入学准备深度的理解应当进一步拓展。

    1.入学准备应当侧重儿童能力的提升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和完成状态对以后的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具有预测作用。这主要是指适应能力上“质”的综合提升,而非只是储备上“量”的简单增长。终身教育关注个体的持续成长,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个体能力的提升远比知识的习得重要。当前在学段教育、入学准备的大背景下,部分教育者更多关注便于操作和评量的客观事实知识,即“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而较少关注更指向于个体能力的“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以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知识量的多与少是陈述性知识累积的多与少,而更高级形式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才更为重要。简单知识的增长是初级的,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视角的更高阶的知识是能力,能力的获得更加持久,应当成为入学准备更关注的焦点。

    2.入学准备应当发展儿童健全的人格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入学准备的完成情况不仅与儿童将来的学业成就紧密相关,而且与儿童未来的职业发展、人生成就紧密相关。〔7〕儿童职业的发展、未来成就的获得的前提是拥有完整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却是对受教育者技能技巧的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使人向善,人格的健全是向善的前提。在具体的入学准备过程中,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陶冶儿童的情操,塑造儿童的人格和品性,如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礼仪等。基于生命全程发展的观点,人格的奠基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3.入学准备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通过对当前教育现实的分析发现,或多或少存在“领跑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氛围,使得家长的心态和教师的态度受到影响。个体的发展在阶段性的过程中伴随着连续性。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这种连续是常态的和长期的。个体毕生的发展是生命全程的适应,而适应是一个渐进改变的过程,背后是个体经验的不断延续和长期积累。短时间的抢跑是用一种较为激烈的方式改变个体暂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对于任何生命有限的个体来说,这种剧烈的改变都不可持续。入学准备不是帮助儿童一时占据学习与学业中的有利地位,而是帮助儿童终身持续行进。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性等都是促进个体持续行进的重要品质,而这些品质无一不是需要长期的习惯培养和持续的环境熏陶的。

    4.入学准备应当注重儿童的过程体验

    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伴随着新能力的获得与旧能力的丧失,二者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共同发生的,区别在于不同阶段获得與丧失的强度与比例不同。在生命早期阶段,获得新能力的占比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获得只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结果。如果过度追求阶段性的某种结果,则可能导致对过程体验的忽视。用童年阶段的过度开发来换取一时的成绩,无异于用将来更大程度的丧失换取此阶段的获得。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这并不是一种好的发展状态。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关注一时的成就,而是关注个体人格的发展,关注生命全程的幸福体验。对于入学准备阶段的儿童来说,准备过程中的实际体验、适应过程中的亲身感知更为重要。

    三、有关入学准备广度的认识

    儿童的成长是多方面能力共同协调下的全面发展。儿童的入学准备不应当是片面和局部的,而应当是全面和系统的。因此,对入学准备广度的理解应当进一步深入。

    1.入学准备应当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

    个体的发展是持续终身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制于个体的生物特征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没有哪一个发展阶段的影响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也没有哪一项单独的能力能够支撑起个体终身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不只是一个领域的成长,而是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性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完整发展。对学科知识的关注是当下入学准备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虽然学科知识富有逻辑的分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便于进行评价,但是这种知识学习的缺点在于其割裂了儿童原本完整的生活,对儿童当前的经验和需要关注较少。长远来看,儿童终身持续的发展有赖于综合能力的提升。换言之,入学准备不只是简单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完整经验、全面能力的提升。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儿童的发展是为了将来的生活。既然是将来,就不能以当下看重的某项能力作为准备的重点。未来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多重能力的多元发展,需要以更全面的教育与多样化的能力来做准备。

    2.入学准备应当重视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幼小衔接是在儿童入学准备中最常被提及的概念。传统的幼小衔接通常是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这样确实有助于让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适应,可是这背后的逻辑值得反思。把幼小衔接只当作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小衔接的误读。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累积的。影响儿童成长的要素不止一个。但凡把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归为一方责任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年龄尚小的儿童来说,幼小衔接也不是幼儿园一方的主动参与就能顺利解决的,而是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教师及社会环境的共同参与。

    四、从入学准备走向终身适应

    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审视儿童发展,并非是淡化入学准备的重要意义和教育价值,而是希望通过对终身发展的强调唤起对生命全程、终身教育的关注。个体的适应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而是贯穿一生的过程。

    1.寻求学制上的贯通与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

    一是柔性调整学制,使0~3岁婴幼儿教育、3~6岁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有效衔接。基于早期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在衔接上追求平稳与自然。因此,当前可以考虑重点设计托幼衔接、幼小衔接的相应学制,如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开设完全中学等更连贯的学段教育方式。二是应当关注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倡导衔接双方相互适应。在入学准备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儿童的学业准备,更应当重视其情感、行为习惯的准备,还应当关注儿童的特点,弱化衔接双方在学科、教学方式、学习环境上的差别。三是探索课程的无缝对接与教学的无痕适应。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可以组织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也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段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进行教学诊断,制订适宜的教学方案。

    2.引导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儿童的入学准备

    一是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家长应当全程参与。家长应当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自我调节、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是促进儿童更好适应的前提。

    二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要要素之一,应当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儿童提升综合知识和适应能力,与家长共同创设适宜的环境。三是社会相关方共同努力。入学准备、生命全程适应观点的普及需要社会舆论与文化传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变革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

    一是在入学准备的课程设计上兼顾游戏性和学习性。准备的本质在适应。生命全程发展观更关注儿童入学准备过程中的体验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建议基于儿童的学习方式,增强课程中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以开放多元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二是注重过程中的多元评价。当把个体的终身发展与成长视为最终目的后,阶段性的结果式评价已经不适合评估儿童的成长了。可以考虑实行无级差评价、个别评价、游戏闯关、考试嘉年华等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生命全程发展观,大众传媒应当宣传入学准备的科学观念,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启迪民众,提升民众对儿童发展、入学适应的认识水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注意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取缔明显违背儿童发展与教育规律的培训机构。宣传生命全程发展观,推动儿童入学准备的深度和广度变革,还有赖于学科专家的支持。学科专家一方面应当开展规范严谨的科学研究,引领理论方向;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发声,尝试开展科学启蒙,让学习科学、儿童发展、终身发展、生命全程发展观深入人心。

    參考文献:

    〔1〕GREDLER G 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What the future hold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0,37(1):73-79.

    〔2〕〔3〕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1.

    〔4〕王杭. 基于毕生发展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终身发展维度〔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 38(10):13-18.

    〔5〕DANNEFER D. The role of the social in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ast and future:Rejoinder to baltes

    and nesselroad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4,49(6):847-850.

    〔6〕黛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茨,露丝·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M〕.李西营,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5.

    〔7〕DUNCAN G J,DOWSETT C J,CLAESSENS A,et al. School readiness and later achieve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6):1428-1446.

    Depth and Width of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Life?鄄spa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Ji Shengkai, Qin Jinliang

    (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based on life-span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in depth and width. In depth, focus should be put on increasing childrens ability, developing their healthy personality, understanding it is a long term process, and childrens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In width, focus should be put on promoting childrens all round development, and joint participation of all parties. In future, it is important to reform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tents, encourage all parties to participate in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change educational idea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inspire people with life-spa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Keywords】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depth; width; life?鄄spa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