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探讨模式研究
【摘要】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基本技能中,听力属于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条件,而口语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语言综合应用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实践证实,因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听力、口语教育存在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英语听力和口语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而以多模态理论为基准的教育模式经过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对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有着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特征,分析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育现状,提出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金学佳(1982.12-),女,汉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高职英语教育逐渐引进信息技术和先进理论辅助教学,这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式与教学工具。多模态教学概念出现不久,便作为全新的教育观念应用于各院校语言教育课堂中。高职阶段英语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学生个体综合应用水平的培育,特别应重视英语视听说能力培育。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以多模态理论为基准的教育模式随之兴起,为我国高职英语教师教学理论应用提供依据。对于部分高职学生视听说水平薄弱的问题,运用多模态理论课借助各种途径,调动学生各感官充分运用多模态资源协同合作,培育学生的视听说能力,进而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
一、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特征
1.学生自主学习性特征。以往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是教师进行听力音频或视频播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英语听力与笔记记录,课堂中缺乏学生练习与互动机会。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学生学习相对被动消极,始终跟随教师脚步前进,并未积极动脑思考,更未激发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被动与消极的视听说教学无法真正帮助高职学生加强语言交际能力。伴随多媒体技术普及,多数高职英语视听说教育课堂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题,教师由以往的课堂主导转向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与课堂组织、设计者,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令学生展现个体才能和想法。比如,职业英语某一单元为公司结构,教师可组织学生创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公司,面向班级其他学生介绍本公司内部各部门与涉及的相关业务,组内成员均是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组长完成公司介绍后,还应介绍所在部门与身为负责人所肩负的职责。如此一来,每名学生均可参加课堂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不但习得英语知识,而且提升了自身学习自主性。
2.注重实践性与互动性。交际和交流是语言习得的最终目的,语言交际能力并非直接教授,而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必要的语言学习材料,和同学、教师展开交流互动,经过持续的语言探索和实践,逐渐培养而生成的能力。生生和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交流是强化学生语言实践以及交际能力培育的关键方法。这一交流具有双向性与互动性,既可一对一,还可一对多,甚至多对多。高职英语视听说课堂经常运用的活动众多,如调查报告、角色扮演、听音竞猜以及模仿配音等。而这些均是学生可积极参加,互动性较强以及成效明显的教育活动。高职学生通过参加教育活动,和教师、同学展开双向互动,从而强化自身语言实践能力。
3.提升学生团队协调能力与心理素质。部分高职学生受某种因素影响,往往出现自卑、焦虑以及胆怯等心理障碍问题,惧怕在较多人面前畅所欲言回答问题,害怕在他人面前表达个体真实想法,若教师冷漠对待、时常批评学生,其语言能力难以有效提升。英语视听说课程及教育结合诸多组间任务,这对于较易害羞的学生而言具有积极影响,其可通过与组内同学和教师的互动交流,逐渐强化个体自信。学生看到自己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心中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调动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知识、技能的决心及动力。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缩短了人际交往距离,轻松愉悦、互助互信的学习环境不但为学生学习、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供给有效帮助,而且在视听说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和组内成员展开分工、探讨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属于自主学习者,亦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以及主持者,参加整个活动,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可获得显著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育现状
1.学生英语单词量储备不足,知识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良莠不齐的问题,部分学生具有相对牢固的英语基础,基本可应用英语展开口语表达,然而部分学生存在语言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薄弱,特别是视听说能力薄弱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的常用语言也存在无法理解的现象。同时,因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英语知识和英语实践技能学习兴趣,导致其难以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展开学习。久而久之,高职学生便会对视听说课程教学产生倦怠心理,其表现为:首先,对于教师所讲授的词汇缺乏深层次记忆,视听说练习过程中无法精简关键词汇;其次,在口语练习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并融合语法规则,对完整且明确表达个体想法亦存在一定難度。
2.教师英语教育手段较单一,视听说占比失衡。现阶段,部分高职英语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尽管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育活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将教师作为核心展开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只是将教材文本内容包括练习题融入多媒体课件中,仍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展开授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首先指导学生展开单元重点单词的认读与学习,并引导其熟悉、理解听力素材,随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力素材播放,学生根据听力素材选择正确选项或者填写相应答案,最后由班级学生共同进行答案比对,教师则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且展开详细讲解。这一教育模式把教育重心置于语言输入层面,对语言输出存在忽视现象,这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听说教学比例的失衡。受课堂有限教学时长制约,英语教师根据这种单一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展开课题教学,课堂中留给学生开展口语练习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
3.部分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育成效难以提升。伴随信息时代来临,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育过程中已逐渐普及多媒体教育课件的应用,这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高职学生对于英语视听说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各种教育改革以及生源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多。有些院校出于校内师资力量不足的因素考虑,在班级学生数量设置层面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即多数学科授课班级学生数量较多。高职院校英语学科视听说课程致力于学生群体视听说综合能力的培育,这便要求英语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掌握授课班级学生群体学习动态。然而,高职院校大班制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中,首先教师难以统筹兼顾所有学生的英语听说练习状况,其次学生群体在教师管理、监督下难以获得足够的课堂锻炼机会。所以,视听说课程的教育成效无法获得保障,而教育成效提升亦面临较大难度。
三、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1.强化师生互动交流,提升听力资源获取成效。与以往听力课程教学课堂以教师个体为主导的听力训练、答案比对、习题讲析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多模态理论导向下的教育模式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对于强化师生互动交流有着促进作用。高职学生可借助互动交流有效提升听力资源获取成效与摄取度。例如,英语教师可在多模态理论引导下,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设施把听力素材融合于视频、图片、音频及文字等表现形式来展开知识传输,并按照授课的现实需求配套应用多模态教育方法,科学设置课堂视听说教育环节。同时,高职学生在新时代多模态理论导向下,在多模态渠道帮助下,可真正调动多感官,积极配合英语教师在既定教育环境中展开知识与技能互动,持续展开交互式与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更多听力信息资源,最终逐渐提升听力资源获取成效。
2.帮助学生处理信息,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高职学生个体英语口语水平,指的是学生在既定环境下,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同学和教师展开持续性的交流互动,经过语言实验及探索逐渐生成的英语技能。所以,口语水平的提升在较大程度上与学生个体对于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处理及重构正相关。在这一基础上,英语教师应借助多模态教育手段让学生高效处理所获信息。例如,教师按照听力素材内容,帮助学生及时根据主题针对所学词汇与有用句式句型实施总结归纳,同时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及多媒体软件工具发布总结内容,便于学生群体深度记忆和掌握。另外,教師还可以各话题句型与单词为基准,利用课堂抢答以及教育平台随堂检测功能检查学生对于听力素材信息内容的处理程度,让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重建英语语句,切实提升其英语口语表达水平。
3.重视学生课堂锻炼,提升英语课堂教育成效。高职英语教师在多模态理论引导下,应首先强化师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听力素材的摄取程度。其次应通过帮助学生展开听力素材信息处理,在某种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基于此,英语教师强化对于学生群体听力与口语能力发展的关注和重视。最后应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课堂实践活动。例如,利用角色扮演与配音模仿形式,最大限度地巩固所摄取的英语听力素材;利用分组辩论以及话剧表演形式,引导学生群体重新建构听力素材信息,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在相对愉悦与轻松的互动氛围中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育活动,在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过程中,可强化同伴认同感,使学生真正树立英语知识学习自信,强化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动力,进而对提升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育成效发挥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英语学科视听说课程在多模态理论导向下,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和工具实施教育工作,通过将英语语言、声音以及图像等多模态结合在相同课程教育中,高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契合高职学生基本学习规律,其经过课堂交流互动与实践练习,持续提升对于英语学科视听说课程教育的接受程度,从而对提升该课程教育质效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川源.论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 2020:264-266.
[2]王雪瑜.以凸显施事语力为目标的话语标记语教学策略——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版)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02):101-107.
[3]罗庆丽.基于教材“二次开发”理论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75-176.
[4]唐晓.以“金课”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为例[J].福建茶叶,2020, 42(03):198-199.
[5]章天骄,王馨婕.浅议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以视听说课程为例[J].现代交际,2020(0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