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助力高中历史教学
王明月
摘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智慧课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逐渐推广,并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谈谈“智慧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智慧课堂
“學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对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困难重重。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的人,成为一个智慧者,让课堂成为学生生长智慧、激发智慧的园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它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大大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范围。下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别探讨“智慧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新知,有备而来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让学生了解史料的种类、辨别史料的真伪,进而通过读懂史料得出有效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此外,目前高中考试的题目绝大部分都是以史料的形式出现,这就对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论从史出”,即以史实说话,每一个历史结论、每一段历史叙述都应有相关史料和史实为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呈现大量的有关史料,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特点是课时紧、内容多,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为例,本课共三个子目: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三个子目内容又可以细化为如下问题:1.香港、澳门、台湾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2.“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3.“一国两制”的含义、特点和意义;4.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原因和意义;5.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6.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7.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如何认识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如此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课堂教学只有1课时。
鉴于新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和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要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实现以上诸多教学目标,难度可想而知,结果可能是教师讲得吐沫横飞神采飞扬,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也可能是师生互动课堂生动活泼但课时不够。而运用“智慧课堂”,教师可以提前将相关素材及预习方案和作业检测推送给学生;学生依据教师推送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将完成的预习题目提交平台,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论坛或平台上留言,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发布在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们一起讨论切磋。依据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提交的预习检测的统计反馈信息,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如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区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过程等文字资料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前发给学生,同时还发送了课前预习检测练习。学生预习结束后提交预习检测练习,根据对预习检测练习的数据分析,我发现多数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掌握较好,而对理解认识类的问题掌握得比较薄弱。由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一国两制”的特点和香港澳门回归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二、课中:深化拓展,有的放矢
如前所述,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对史料、史实的掌握,涵养学生的史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教师更精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进而在课中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化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设计《祖国统一大业》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学生中存在的上述三个问题上,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则用提问式一带而过,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突出了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利用“智慧课堂”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呢?我采用的办法是分类突破,如关于“一国两制”的特点,我通过提供史料,利用“智慧课堂”中的抢答功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迅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能力;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问题,我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分组讨论功能,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谈不利因素,一组谈有利因素。与传统分组讨论不同的是,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分组讨论突破了空间限制,分组过程中不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可以在学生端自由选择哪一组,即使座位不相邻,只要意愿相同,就可以加入同一小组。在实践中我发现,平时不爱主动发言的同学,现在利用“智慧课堂”也在讨论区发言了,对表达精彩的同学,师生可以及时点赞鼓励。曾经沉闷的课堂,现在焕发出活力,每一个同学都被调动起来,每一个分钟都充满期待,通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大家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最后,为了让学生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深刻认识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道理,我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分享功能,将精心选择的两则史料分享给学生,第一则史料摘自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从秦之后的2000多年,中国的统一时间,大约占70%,分裂的时间约占30%。”第二则史料是汉、唐、元、清四个时期我国的疆域图,通过设计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港澳回归的史实,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来考查学生对统一问题的理解。为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该问题的理性思考,我利用“智慧课堂”中的随机及拍照功能,要求随机到的学生将思考的答案拍照分享。虽然随机到的只是单个学生,但因为随机功能的不确定性,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思考并给出答案,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远在教师的想象之外,通过这一环节,全班同学共同得出如下认识:统一是主流;统一则国家强盛;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指出“历史学科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等都受到制约,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利用“智慧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了点燃智慧的导师,学生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课堂变成了智慧流转的园地,可谓“不教而教”。
三、课后:巩固提高,有章可循
在课后复习环节,“智慧课堂”的优势同样非常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反复回看课堂上没有及时弄懂的问题,直到清楚明白为止;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发布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历史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录制微课推送给学生,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我录制了微课《台湾的前世今生》,并在平台上布置了讨论题“你如何看待将来的两岸关系”,学生看后纷纷表示终于明白了海峡两岸是一家、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平台上热烈讨论海峡两岸的未来。
综上所述,“智慧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化深度、强化效度,实现高效互动的课堂、动态开放的课堂、个性化学习的课堂,让课堂教学超越了时空限制,让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体,在高效互动中实现师生智慧的绽放。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王力虹.谈未来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昌吉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