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探究学习中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探究学习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堂学习方式。本文试将两者相融合,分别从探究学习的展示问题、搜集资料、分享结论、多元评价四步骤探析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树立合适榜样、正确归因、体验成功等培养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探究学习;高中生;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2-027-03

    【本文著录格式】王瑶瑶.论语文探究学习中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1,20(22):27-29.

    施瓦布教授为探究学习下定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靳玉乐教授、余文森教授认为探究学习的步骤为展示问题、假设和搜集资料、得出结论、分析。语文教师常用策略是确定探究主题、设计和展示问题、搜集资料、指导、评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当高中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时,会产生极强的自我效能感。学生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境条件等都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本文试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入手,将其用于探究学习的步骤之中,以期在语文探究学习中培养高中生自我效能感。

    一、在语文探究学习中培养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重点强调:“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随着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化,教师教学理念发生重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为高中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效能感提供了机遇。顺应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減少高中生学习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提高学习的韧性,保持高中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祖国培养一批健康向上、道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高中生学习效率低下的语文现状的需要

    根据笔者教过的高中生以及其他高中语文教师反馈的语文的现状来看,消极学习、被动学习的高中生大有人在,因高中生对被动学习缺乏兴趣,所以,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不强、求知欲不强,导致如下问题:高中生的知识积累量过少,学习技能较差,阅读量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无法做到表情达意;高中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积极,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专注性与坚持性;高中生学习语文方法不当,死记硬背,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长期如此,学生过度否定自己;高中生的学习依赖心理较重,依赖教师的讲授法。基于以上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学习中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语文学业成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高中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关键,探究学习又是高中语文教师使用的课堂方式之一,将自我效能感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不仅能使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更能让高中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语文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一)确立恰当目标,展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步骤是展示问题,展示的问题紧紧围绕高中生的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师确立的恰当目标体现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尊重。探究学习的问题设置特征是“问题必须需要学生解释且能为学生解释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即呈现给学生的问题目标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况,有令高中生困惑的问题情境,这样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高中生探究的欲望。例如,罗老师在教《雷雨》一文时,先针对周朴园提出问题:“周朴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衣冠楚楚的伪君子,自私自利的资本家,含情脉脉的痴情人,还是其他观点?”在恰当问题的引导下,高中生充满好奇心、充满兴趣地思考自己即将探究的语文目标。恰当的目标能让高中生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快,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

    恰当的目标使学生产生“追求知识的冲动,掌握知识的冲动,进一步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以罗老师展示的问题为例,展示的问题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恰当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展示的探究问题要让学生有一种不断追求的学习欲望,将阶段性目标融入最终目标,设置的目标恰当,展示的问题难易相宜,既能顺利达成,又具有适当的挑战性,以此“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激励着学生向目标、问题坚定迈进”。确立恰当目标,展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语文学习增强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异质分组,整理资料,树立合适的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结果,在自己身上会产生间接的强化作用,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探究学习中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期为学生树立合适的榜样。组内成员能力、性格、性别、特长迥然不同,各小组之间实力相当,便于小组成员在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时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体现其内在价值,获得其成功经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在探究资料时教师引导学生不是以“尖子生”为榜样,而是以比自己学习、探究能力高一点,自己稍微快跑就能追上的同学为榜样,以跟学生自身情况相似但探索成功的同学为榜样,树立合适的榜样,在替代经验中潜移默化地增强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心理的发展,高中生自行阅读文本的能力变强,异质小组合作搜集信息的速度变快。继续以罗老师的《雷雨》为例,高一学生根据探究学习展示的问题,在小组内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整理资料的分工。同学A快速从本小组内已有的辅导書中寻找有关信息,同学B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同学C从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入手,同学D从文本入手,仔细阅读文本,理清周朴园的关系网……小组内部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工从多方面整理知识信息,搜集网络上的资料,提取自己想要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高中生正确搜集所需的学习资料。在整理资料的最初阶段,教师向学生提供所教内容可供参考的课外书,因学生对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具有盲目性,所以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寻找有用的资料,循序渐进地提高高中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培养高中生资源共享的意识,在交流中学习合适榜样分类、整理、辨别、择优资料的能力,看到与自己不分伯仲的同学获得成功,会增加其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也能辨别资料,进而达到目标。久而久之,高中生能把烦琐的资料整理成简洁精练的语言,能对感兴趣的问题整理、探究得出学习结论,能在教师言语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他人的间接经验探究目标问题,领会自己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在语文探究学习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得出结论,及时反馈,体验成功

    “搜集资料后,学生把材料联系起来,结论就自然出现了。”在探究学习中高中生需要整理资料,得出并证实结论。异质小组在整理资料、联系资料、探究信息中得出的结论,以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班级分享,这样既可以及时反馈给语文教师和同学,也便于和同学们商讨、交流,在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小组同学把搜集的资料联系在一起,综合思考周朴园与儿子周萍、鲁大海、周冲之间的关系,从戏剧冲突的角度分别分析周朴园对侍萍、鲁大海冲突的本质,从而得出周朴园命运、性格、时代悲剧的结论。学生在分享结论时会不由自主地回顾其经历过的活动,学生会惊讶自己在探究学习中有条理地整理、分析多份资料,惊喜自己能力的提升、潜力的无穷,为以后更加自信地得出结论打下基础,自我效能感提升。

    “师生在分享结论中对本次探究学习的反馈,是学生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保证。”在反馈时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材料的分析情况,把握学生对文本资料正确理解的情况。让学生要学会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以及思考问题的路径,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来搜集资料。“学生会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重要问题,教师据此因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探究学习具有生成性特点,在语文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生成一笔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自信,体验成功的魅力,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多元评价,正确归因,提高自信

    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所以,语文探究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评价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要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学习高中必修上册《声声慢》为例,有的同学认为作者“寻觅”的也许是深爱的丈夫,可能是收藏的金石文物,或者是幸福平淡的生活。有的同学认为环境、心情“冷冷清清”。有的同学认为“凄凄”是抗金战役结束,亲人骨肉失散的凄惨场景。有的同学认为“戚戚”是词人内心深沉的哀思。教师、同学对高中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解读有多元评价。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及时、恰当和准确,要注重学习成果的公正、客观评价。对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认可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证明自己“我能行”,从而增强学习自信。

    “教师要适时点评和肯定学生思维见解的闪光点,明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语文教师在评价中要肯定学生的价值,同样也要引导高中生对探究过程中的失误进行正确归因,便于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败归因。教师引导高中生把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时没成功前的种种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把通过探索顺利得出结论这种成功归因于能力,引导学生把原因归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能力就会有好的结果,学生依旧会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例如,期中考试失利,当学生抱怨试题过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当语文学习后进生遇到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让高中生明白即使遇到困难,最终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早日成为后起之秀。

    总之,探究学习的语文课堂从多个方式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探究学习是科学探究“形”与“神”的结合体。探究学习的每一步无不体现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靳玉乐.新学习方式的实践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4]罗文欣.网络探究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 (9).

    [5]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10).

    [6]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崔邵怀.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J].教育评论,2014(1).

    [8]张苑勋.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J]. 教育探索,2015(3).

    作者简介:王瑶瑶,女,1997年生,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