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与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思考
郑艳
【摘要】“新基建”是2020年前后提出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的提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的信息化事业全面提速提质。近年来,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发展方面不断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传统媒体受到了挑战。探讨“新基建”给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媒体参与“新基建”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做了深入分析,为传统媒体积极参与“新基建”并赢取发展主动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基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一、“新基建”的由来
“新基建”的概念,最初来源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020年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積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的权威定义来自于国家发改委。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国家发改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伍浩认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伍浩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从融合基础设施看,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创新基础设施看,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1]
进一步分析新基建的含义,专家认为,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善,但仍存在短板。“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日趋减弱,经济需要新动力,所以发展以创新科技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与传统基建主要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业内专家将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领域归纳为7个方面,即5G基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二、“新基建”给媒体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助力“新基建”
“新基建”作为2020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被重点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如何通过有效的宣传把国家关于“新基建”的有关政策要求传达给广大群众,如何让参与“新基建”的企业在本区域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或者说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关于“新基建”进展的信息,更好更方便地使用“新基建”的成果与服务,从而为自己的生活、事业带来参考与帮助,传统媒体有大量工作可做,也有大量工作必须认真做。通过宣传“新基建”的方方面面,形成上下同心,人人支持“新基建”、人人参与“新基建”的良好氛围,传统媒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通过助力“新基建”,传统媒体可以更好地展现自身优势,在新的新闻传播生态大背景下施展作为,为发展“新基建”这一重大战略提供优质的信息传播服务。
(二)参与“新基建”
“新基建”这一词语单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传统媒体关系不大。但认真分析一下,除了做好对“新基建”的宣传报道,传统媒体其实是可以直接参与到“新基建”的过程之中的。比如我们看“新基建”包括的三大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两大方面传统媒体都可以参与。最典型也最直接的路径就是参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业务。目前,国内不少传统媒体都已经在以新闻为核心应用的大数据、云计算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比较好的技术与运维基础,下一步参与“新基建”并不是说完全是进入一个陌生世界。比如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最近这几年就十分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先后参与了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技术平台、河南省人大“智慧人大”平台等大型互联网应用技术平台的开发与运维工作,沉淀了大量数据,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政务数据算力基础设施。这部分政务基础设施,下一步一定会成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展现重要性。
(三)受益“新基建”
传统媒体从“新基建”中得到的收益,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参与“新基建”的宣传,可以让媒体的价值得到更好体现。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号召力、引导力、传播力将会准确有效传播有关“新基建”的方方面面,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品牌塑造推广、各类活动执行等传统媒体可以轻易承接的业务,从而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媒体可以从参与“新基建”的具体项目中得到直接经济收益,比如参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数据中心这些与媒体业务关联极为紧密的项目建设,媒体可以以自己现有的数据资源和技术开发能力获取可观的项目费用。因此,作为整个社会运作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链条环节,媒体一定会从“新基建”中得到较为乐观的收益。三、媒体参与“新基建”面临的困难
(一)技术力量薄弱
大多数媒体机构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即使有技术团队也大多是只有几十上百人而已,与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大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相比人手明显不是一个重量级,因为人少,研发实力通常比较弱。同时,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巨头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通常都有20年以上的技术积累,技术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均已完成,掌握的高精尖技术多,核心技术产品在业界的领先性很高,有些产品功能如支付、即时通信、视频压缩、流媒体播放等已经形成了技术壁垒。单纯从新闻资讯的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等大数据运用来说,QQ、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的用户数量都有数亿之巨,这数以亿计的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已经基本能准确勾勒出中国网民的特征。这些信息形成的大数据,对于掌握这些大数据的公司来说,既可以用来针对性地开发符合用户精准需要的产品,提供他们当下或未来潜在需要的服务,把用户牢牢黏在自己的产品平台之上,反复收割其商业价值,从而推动技术开发,继续提升日益完善的服务。这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由于互联网巨头公司这种“马太效应”的产生,传统媒体机构的用户流失就越来越严重,要想追赶上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困难就越来越大,二者的差距也会被拉得越来越大。
(二)资金实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传统媒体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新闻传播能力被一开始并不是做媒体传播业务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所取代,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的便捷性,使传统媒体的用户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巨头公司的相关媒体平台上,如腾讯的天天快报、今日头条及其抖音、快手、B站、微博等,这些平台因为拥有巨大的用户及流量,其有效到达性、广泛覆盖面、成交转化率等在服务广告客户方面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让众多广告主趋之若鹜。
反观国内传统媒体,近年来能达到上百亿元营业收入的机构可谓寥若晨星。包括报业和广电在内的不少省级媒体集团年营收能在二三十亿元也就很不错了,因此,传统媒体很难支付技术团队的开发费用。这无疑带来一个恶性循环:越是经济实力差,越难以支付高薪招聘高水平人才组织技术经营团队,越难以组建高素质团队,就越难以打造高水平平台,最终的结局就是在现有的平台上继续挣扎,眼睁睁地看着用户流失、市场被侵蚀、发展陷入僵局。
(三)观念转变缓慢
毫无疑问,媒体作为我党的新闻舆论宣传阵地,必须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下足功夫,多出精品,多求实效。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媒体除宣传工作要做好之外,还有经济发展的任务,让员工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然而,不少媒体在拓展产业发展外延上不敢作为、不会作为,导致经济效益连年下滑。四、媒体参与“新基建”的解决路径
(一)打造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
“新基建”包括的三大建设内容,无一不是要依靠技术来实现,而技术的开发与运用,靠的是技术人员。可以说,技术人员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成为任何一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必备资源。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宏观来看,未来,全社会机构无论大小都会成为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链条的一部分,你可以不是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能力的提供者,但你一定是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功能的使用者,对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使用水平,也决定着机构未来在本行业的竞争力。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使用水平越高,本机构的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那么,打造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既在可能的范围内自主研发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又能高效对接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化工具和产品,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主动融入产业体系,向大公司靠拢
传统媒体在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用户与流量匮乏的情况下,主动融入全国“新基建”大潮流,与大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努力成为大公司在本地的配套服务商,与大公司实现共赢,也是一个很值得尝试的做法。这一点,完全可以借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探索的“三来一补”等成功做法,通过与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合作,先从低端服务做起,逐渐学习经验,慢慢实现自主生产,进而实现自主研发,最终掌握自主技术,实现成功追赶与超越。传统媒体可以与互联网巨头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在本地建立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合资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区域运营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形式,承担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本地化服务,带动自身在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并从中获取直接经济效益。
(三)充分利用资本工具,调动金融资源
当今产业发展,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在传统媒体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认真研究金融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工具进行“造血”,对传统媒体在“新基建”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十分重要。虽然说传统媒体自身经济实力较弱,但不少媒体还是有着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品牌价值,其每年仍拥有较为可观的年度现金流,再加上传统媒体作为国有机构的政治可靠性,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还是愿意和传统媒体进行融资方面的业务合作的。充分利用這一优势,挖掘资本资源,积极参与本区域内的“新基建”项目,可以实现很好的杠杆作用。同时,如果能遇到比较合适的具有特色优势或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因出现资金困难而寻找出售或转让股权的机会,也可以顺势进行收购或参股,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传统媒体自身的技术研发团队组建与产品研发时间,为下一步快速追赶技术潮流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新基建”作为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将坚持的发展政策,其未来充满想象空间。认真分析“新基建”的内涵与外延,充分把握传统媒体参与“新基建”的优势与困难,在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早下功夫,早日行动,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一定会搭上这列时代的快车,实现新闻宣传阵地有保障、媒体经济实力大增长、未来发展资源有依托的重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邓云.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EB/OL].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3xub6IVBD3i.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