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可行性方法

    马军卫 卢存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扶贫攻坚深入推进,我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留守教育问题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的问题却有上升趋势,学生离家出走、溺水身亡,网络犯罪等不乏有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息息相关。所以探究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是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常见问题

    (1)、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是祖辈,或者亲戚监管,他们要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要么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根据儿童的实际开展家庭教育,父母一般会隔很长时间才会跟孩子联系,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有的是直接给钱了事,或者是不痛不痒地说两句,教育效果不好。

    (2)、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协作管理效果差。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教情,更需要亲情的沟通,古人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容易从情感上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生活上的关爱,而留守儿童往往是家庭与学校沟通不畅,影响孩子的有效管理。

    (3)、社会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不良诱惑对孩子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监管不够学生自控能力弱,容易受手机游戏、网吧、台球厅等不良场所影响,容易去这些场所,迷恋游戏,甚至出现逃课,不上学等现象。

    (4)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严重。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缺失的父母关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长时间不在子女身边,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薄,出现烦躁、胆怯、忧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尝试。

    (1)、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如果外出打工确实无法回到孩子身边时,应教会孩子真诚地表达思念之情,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儿童的思想状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留守的祖辈也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不要认为自身的职责就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是要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总结等教授给孩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

    (2)、留守儿童家长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变化,增进家校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3)各级行政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创造有益的社会氛围。 ? 要借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严格落实网吧、游戏厅、成人娱乐场所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

    (4)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教师队伍建设。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缺乏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家长不在身邊,优秀教师的缺乏等人才的缺乏,甚至整个农村学校师资短缺,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留守儿童教育流于形式, 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等进行登记。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应建立畅通的定期联系渠道,以便于共同教育管理孩子。

    (5)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对不健康心理或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情况下可以个别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6)吸收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支持。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政府可以吸收社会公益机构对留守儿童进行资金资助,设立奖学金或者开展“夏令营”等活动,解决学生上学生活困难,保障学生生活需求,活跃学生的生活范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受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政府、相关职责部门和家长、教师要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