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法对课堂改革的反思

    李海婷

    

    

    

    摘? 要 随着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媒体的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对于信息化课堂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利用课堂观察法实地观察并记录首都师范大学30节课堂情况,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支架、学生活动、课堂氛围、教学媒体等七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进行研究,并且配合40份学生问卷开展对照分析。

    关键词 课堂观察表;教学支架;信息化课堂;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65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8-0104-04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media,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ed classrooms. The author will use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method to observe and record 30 classroom situations in th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on the spot, conducting research through 7 first-level indicators such as?teaching goals, teaching support, student activities, classroom atmos-phere, teaching media, and 2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40 student questionnaires.

    Key words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ble; teaching support; inform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edia

    1 引言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亟待革新。“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我国国情,何克抗教授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多个省市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信息化课堂的改革在广袤的国土上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情况研究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部分。课堂观察表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课堂行为和评价课堂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最为普遍的教学活動,它以教学活动为支撑,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行为构成的,从行为主体角度看,它是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所构成的行为系统。在信息化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课堂情况的研究在现阶段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如果没有正确合理的方法作为依托,以一定的教学原理作为指导,课堂情况的分析就不易做到客观和公正。反之,依托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进行课堂情况分析,就能够分析出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改进,从而使信息化课堂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教学服务。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以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学课堂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选取30门课程运用课堂观察法进行实地研究,并抽取40名学生进行学生问卷的填写。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支架、学生活动、课堂氛围、教学媒体等七个一级指标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并以学生问卷作为辅助的对照分析。

    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课堂观察法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课堂观察表的设计,课堂观察表是课堂观察的核心,是支撑整个课堂观察的支架,掌握着课堂观察的方向与深度。它不仅仅是听课时的记录表,也是对于课堂教学多方位的评价,对于课堂教学可以起到结构性参考作用,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可以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课堂是复杂而多变的,课前的教案只能起到预计、估计的作用,对于课堂行为的多样性是不能固定的,对于课堂问题的产生是无法禁止的。因此,通过预先设计的课堂观察表,可以有针对性地观察并且记录相关的数据,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全方位的观察,避免课堂观察行为的简单重复和精力无差别的消耗。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全面剖析教师,可以更加客观地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找到教师的闪光点,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课堂观察表可以如实地反映课堂情况,不光是对于任课教师有着自我提升的益处,对于课堂情况的研究者而言也有着不同层面的益处。

    问卷调查法是目前国内外进行社会调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一般是指为统计和调查问题所设计的表格。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用问卷对于特定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收集到可靠有效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的主要优点是标准化程度高(即调查工具标准化、调查过程标准化、调查结果标准化)、成本低、匿名性强、数据易于收集、效率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问卷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它需要被调查者有着端正的态度,不能敷衍了事,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以及教育背景,并且它并不关注调查过程,只注重最后问卷的结果。尽管问卷调查法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它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所以在社会调查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对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次课堂观察法共记录30堂课程,按照学科门类进行统计,则为理学课程10门、文学课程三门、法学课程10门、教育学课程四门、工学课程两门、经济学课程一门;按照课时长度进行分类统计,则为17节课时长为40分钟,八节课时长为80分钟,五节课时长为120分钟。

    在教学目标一级标题之下的三个二级标题,分别是与旧知相关联、符合课标要求、明确可操作。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有三节课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没有进行解释说明,有五节课解释说明得不够清楚明白,有一节课对于课表的把握不够明确,有一节课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操作程度较低。如表1所示,它们的平均数分别是3.48、4.61、4.27,说明在针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旧知相关则是占比最小的;但是,整体来看,三个二级指标都是大于3的,满足了基本符合的要求。

    教学支架在整个课程中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四种教学支架的交叉融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既建立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又能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这在提倡“大众创新”理念的今天是很有必要广泛学习和发扬的。

    在30份样本观察表中,如图1所示,只有一节课教师基本没有使用概念支架,没有清楚明了地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详细地指导学生区分已知与未知。程序支架与教学活动步骤密切相关,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产生知识框架的建立,搭建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有目的地突出强调学习的重难点,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根据统计,有六节课教师基本没有使用程序支架,分别有三门文学课程、一门教育学课程、一门法学课程、一门理学课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策略支架,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据统计,有三门课程没有策略支架的基本使用。对于元认知支架的评价中,有一门课程完全没有使用元认知支架,有两门课程基本没有使用元认知支架。

    在课程观察中,四种支架的使用情况整体看来还是不错的。其中,每堂课教师都最少使用两种支架。在30节课程中,四种支架的使用率达到89%,其中良好占比33%,优秀占比32%。概念支架和程序支架的优秀率高于策略支架和元认知支架,但是程序支架的不合格率远大于其余三种支架,有一节课教师完全没有使用元认知支架。概念支架只有一节课是不合格,其合格率达到96.67%,远超过其他三种支架;其中策略支架和元认知支架的合格率相同,均为90%。但是程序支架的合格率就有点儿偏低,降到80%。单样本T检验使用Cohen's d值表示效应量大小时,效应量小、中、大的区分临界点分别是0.20、0.50和0.80,如表2所示,四种教学支架的效应量均大于0.8。

    由此可得,四种教学支架的使用在首都师范大学的课堂上已经很熟练了,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可以使用更为具体、更有引导性的步骤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结,并对学习引发深入思考,提高专业技能的获取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六项基本活动中,对于教学媒体的操作有70%的课堂都没有进行,40%的课堂没有进行课堂练习,少部分课堂的课堂应答次数较少,学生主动提问的频次较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较少。但是,大多数的课堂学生都参与课堂应答,占比89.67%;学生观看媒体演示达到76.67%,其中73.33%的课程中学生观看媒体演示坐姿端正、态度认真。对于从事与课题内容无关的活动,只有20%的课程中学生并没有集中注意力于课堂之上,56.67%的课堂中学生基本没有进行与课堂无关的活动。

    所以,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主要是观看教学媒体和进行课堂应答,主动提问、生生互动、做练习都达到六成的比例。操作教学媒体是学生活动中进行最少的,只有三成的课程开展了这样的课堂活动。但是大多数的课程中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活动,只有极少数的课程中学生游离于课堂,从事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活动。

    在课堂氛围的评价中,有20%的课程课堂氛围不是积极的气氛,其中6.67%的课程中,课堂氛围专制压抑,消极对抗的情绪过于明显,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较少,从事与课堂无关的活动较多,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但是,如表4所示,课堂氛围热烈、积极向上的平均值达到3.533,说明整体的课堂氛围还是很不错的。70%的课堂氛围较融洽,师生情感交流较为通畅,教师与学生可以很默契地达到对于知识意义和情感的共鸣,班级整体的氛围比较轻松愉悦。

    如图2所示,使用率较高的教学媒体相对比较单一,比如使用PPT演示型课件或者交互性课件、视频或演示动画,其中课件的使用达到86.67%。相比之下,传统的板书使用率已经下降到40%,书写工整、清晰流畅、易于学生观看和学习思考的板书下降到13.33%,53.33%的课堂中已经不再配合板书进行教学。在这八种教学媒体中,平板教学的使用率是最低的,只有3.33%的课程开展了平板教学;手机移动端的和电子白板也只有大约20%的课程中才会使用;与之相同的是,实物投影或实物操作以及智慧教室的使用在样本课程中使用率也很低。

    所以,虽然首都师范大學教学媒体品类繁多,样式丰富,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是从图2可知,教师在课堂中大多数仍选择了课件、视频等信息化程度较低、操作容易、获取简单的教学媒体,对于实物投影或实物操作教学、平板教学、智慧教室教学、手机移动学习的普及率和推广率并不高,并且板书在课堂中的使用也降低了很多。

    调查问卷共发放48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占比83.33%。首先,针对教师上课态度,17.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本堂课的表现比平时差,62.5%的学生认为跟平常一样,只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表现要好。所以,此次样本调查分析对于多数教师的评价是与其平时相符的,只有少部分教师表现异常。其次,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95%的学生都给予了一般满意的评价,但是只有1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十分满意。这说明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已经达到学生的期望值,但是水平还不是很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4 结语

    结合课堂观察表和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可以得出首都师范大学的信息化课堂普及率很高,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都比较高涨,课堂质量较高。研究表明,在教学支架上,元认知支架和程序支架的使用有所欠缺;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中,学生对教学媒体的操作次数较少;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教师没有较多地进行其他教学工具的使用,使得教学媒体过于单一和简单化。但是,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强调成为大多数课堂不可或缺的开场白,师生之间默契的情感交流和情绪共鸣也成为首都师大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发散,课堂氛围更为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学生的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与课堂情况观察表观察出来的问题大多数是相似的。对于教学目标、学习兴趣、重难点的强调和掌握程度,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评价都很好。但是在支架教学中,学生认为元认知支架不是很重要,课堂观察得出的程序支架评价更低。学生认为在课堂中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很高的提升,相反,对于教学活动步骤的设计,学生的评价都普遍较高。

    对于现有的课程而言,大部分都符合指标的要求,但是,若是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支架的使用次数和种类,在课堂中进行适度的课堂练习,配合更为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沉浸于当前的知识情境,那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教育研究,2005(5):36-4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9(2):3-9.

    [4]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705-710.

    [5]张涛,李秋菊.基于课堂观察推进教研转型升级发展实践探索[J].才智,2018(3):159,162.

    [6]李英蓓,汉纳芬,冯建超,等.促进学生投入的生本学习设计框架:论定向、掌握与分享[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4):12-29.

    [7]穆肃,左萍萍.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9):62-69.

    [8]张燕,翔朱赟,董东,等.从“经验之塔”理论看增强现实教学媒体优势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