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徐宪君++孙洪海++战福海++徐志强++徐晓丽

    摘要:介绍了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应的技术要点,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种公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8-0040-01

    种公猪的养殖目的是配种,只有在营养及运动等方面饲养管理好,做好预防与防疫工作,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生产中通常选用生理酸性饲料,并注意动植物蛋白饲料的添加,确保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平衡,以增强种公猪的免疫力,饲喂种公猪时应保持定时定量原则。

    1 种公猪饲养应注意的问题

    在种公猪的养殖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目的便是配种,为此,种公猪应保持良好的体质。养殖人员应在营养物质以及适当运动等方面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种公猪具备更优秀的体质状态。

    1.1 选取饲料

    养殖过程中,母猪一般采用生理碱性饲料,而种公猪则更多的采用生理酸性饲料。由营养角度看来,公猪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动植物蛋白质。为此,在选择饲料时,应在种公猪的饲料中拌入适量的豆饼、花生饼以及鱼粉等物质,确保蛋白质的多样化,从而提升种公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但过量的蛋白质也会起到负面效果,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不但不利于种公猪的健康成长,还会使其容易患上肢蹄疾病,进而影响采精[1]。除此之外,种公猪也不可摄入过量的高能量饲料,以防太多的脂肪积累影响种公猪的生理机能,影响精子的质量水平,使得种公猪丧失基本的生殖能力。

    1.2 营养配比

    在种公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确保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平衡可以增强种公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青绿多汁的饲料中含有大量优质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为此,精饲料与粗饲料应保持多样化,并在遵循科学配比的原则上进行合理搭配,以免因饲料的单一使得种公猪出现营养缺失问题。同时,在饲喂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应注意饲料的质量水平,以防因误喂发霉饲料而影响种公猪的健康。

    1.3 科学的饲喂方式

    饲喂种公猪时应保持定时定量原则,确保饲料的质量。每天应饲喂三次,确保精粗结合,先食后水。在采精期间,养殖人员还应另外增加辅助营养物质,比如在采精完成后应为种公猪补充一个鸡蛋或者添加黄豆粉,确保公猪快速恢复。若种公猪缺乏钙磷营养物质,其睾丸功能会严重退化,精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此时还应注意补充钙磷物质,提升种公猪的繁殖能力[2]。

    2 种公猪的管理技术

    2.1 单圈饲养

    在养殖期间,应确保每头种公猪都在單独圈舍内饲养,以防彼此之间出现撕咬行为,引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圈舍的设计也应科学合理,确保每头猪的占地面积为8 m2左右,且地面保持平整,给予其足够的光照,确保种公猪的顺利成长。

    2.2 保证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使种公猪保持健康的状态,且还可以增强精子的活力,增强其配种的成功率。适当运动也会促进种公猪身体循环系统的健康,促进消化吸收。

    2.3 环境条件

    种公猪最为适宜的成长温度是20 ℃左右,且湿度应保持在65%左右[3]。对于种公猪而言,过高的温度会严重影响种公猪的精子质量,降低其交配能力。对此,在炎热的季节,养殖人员应对温度过高问题采取一定措施,比如通风、洒水等,确保猪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2.4 做好免疫工作

    每一个养殖户必须面对疾病问题,为此,应做好预防与防疫工作,定期清理圈舍并为种公猪注射疫苗,定期驱虫。当种公猪患病时,还应适当推迟配种时间,以免影响其后代。

    3 小结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了提升种公猪的养殖水平,养殖人员应在营养、运动、免疫以及外界环境等方面实行必要的管理措施。做到生活规律化、运动常态化、饲料全价化以及保健规范化等,唯有此,才可以真正做好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实现种公猪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崔炳灿.现代化猪场种公猪的管理与人工采精技术要点[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3(10):56-57.

    [2] 佘 磊,吴根义,罗 琳,等.异普克对公猪养殖COD、氨氮产生系数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3(4):116-118.

    [3] 陈顺友,胡光华,潘 飞,等.“一种公猪人工授精三位一体养殖方法及装置”研究与示范[J].猪业科学,201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