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600紫花苜蓿在湖北地区的品种比较试验
蒋齐仕++谢家云++党志强
摘要:对引进品种“VL600”紫花苜蓿进行了连续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与对照“维多利亚”生育期差异不大,但鲜、干草产量在试验第一年较对照增产显著,分别增产16.85%和27.58%,之后两品种均达生产高峰,但鲜、干草三年平均产量“VL600”为56 632 kg/hm2和9 102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10.60%和11.31%。同时,参试品种叶占总重的比例高于对照,叶片大。综合评价,“VL600”紫花苜蓿在湖北十堰地区表现良好,适合推广种植。
关键词:VL600;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8-0005-0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具有世界栽培意义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其有产草量高、营养丰富、品质好(蛋白质含量达18%~22%)、易于家畜消化等特点,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享有“牧草之主”的美誉[1]。在美国,苜蓿是除玉米以外种植的第三大饲料作物[2];在中国,栽培历史已有2 000多年[3],现有种植面积约280万hm2,全世界种植面积约0.33亿hm2[4]。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是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还是青饲、青贮或用于配合和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5]。随着奶业行动项目、南方草地推进项目及退耕还草等项目的实施,苜蓿在畜禽养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光、热、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草牧业的发展,对紫花苜蓿的种植越来越重视,在武汉低海拔丘陵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的品种[6],但一直未见鄂西北适宜的优质品种。因此,为筛选适宜湖北十堰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紫花苜蓿品种,我们在引种初步观察基础上选择引进品种“VL600”与“维多利亚”开展连续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其生产性能和抗逆性的评价,以便为今后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地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光热资源较丰富,无霜期224~255 d。平均年降水量800 mm以上,6~8月是该区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 ℃,积温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几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气候复杂多样。该区牧草种植生物积累量大,种草养畜发展空间广阔。
1.2 参试品种及来源
试验材料“VL600”为秋眠级6级紫花苜蓿品种,由美国Global Seed Company LLC提供,该品种于2007年在美国登记,具有产草量高,持久性好,耐性好等特点;对照品种为“维多利亚”紫花苜蓿,是湖北省推广种植品种之一,由武汉田牧绿化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4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3 m×5 m),小区间隔、走道50 cm,四周设围栏。其中1个小区用于物候期观察,另3个小区用于生产性能测定。
1.4 播种和管理
秋季播种,播种量为45.0 g/小区(折合30 kg/hm2),行距30 cm。播前清理杂草、石块及残茬等,翻耕备用;播种时精细平整试验地,施复合肥(N∶P∶K 比例为15∶15∶15)300 kg/hm2做底肥。播种后覆薄层土壤1~2 cm,保持土壤湿润,防雨水冲刷、板结。苗期适时除草、松土、灌溉。刈割2~3次后施150 kg/hm2复合肥1次。
1.5 观察项目及方法
1.5.1 物候期 播种后观察苗期生长发育状况和各物候期,包括出苗期(返青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实期、成熟期等。10%的植株开花为初花期,80%开花为盛花期,其他各生育期均以50%植株进入该生育期为准。定期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抗逆性情况。
1.5.2 产草量和茎叶比 产草量包括第一次刈割的产量和再生草产量。第一次测产在初花期进行,再生草在株高50 cm左右刈割,最后一次测定应在初霜前30 d进行,留茬高度5 cm左右。测产时先去掉边行和两头各50 cm,称取鲜重,取平均值。之后,隨机取样1 000 g,将茎、叶(含花序)两部分分开,叶包括叶片、叶柄及托叶三部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尼龙纱袋将两部分装好,挂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计算干草产量,同时计算茎叶比(茎风干后总重/叶风干后总重)。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13和SAS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观察
2013年9月24日播种,参试品种6~7 d相继出苗,整齐一致(表1)。在当年12月下旬两材料进入分枝期,参试材料较对照早2 d。翌年3月下旬植株现蕾,4月中旬进入开花期,下旬植株陆续结荚,5月种子相继成熟。“VL600”和“维多利亚”整个生育天数分别为220、218 d,2个参试品种物候期和生育天数差异不显著,均能完成整个生育期。
2.2 产草量和茎叶比
牧草产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品种的生产性能。经2013-2016年连续三个生产周年的牧草产量测定,结果(表2)可知,“VL600”与“维多利亚”紫花苜蓿在湖北省十堰地区每年均可刈割3~4次。在生长第一年,两苜蓿品种的鲜、干草产量均较其他年份低,但参试品种“VL600”较对照“维多利亚”增产最多,其中鲜草产量增加16.85%,干草产量增加27.58%,是三年中最高的,说明“VL600”在生长初期较“维多利亚”生长快速,生物产量高。在第二年,两参试品种产草量达各自最高峰,“VL600”鲜、干草产量分别为59 234和9 638 kg/hm2,较对照产草量增加稍有下降,分别增加11.60%和9.20%。在第三个生产周年,两种紫花苜蓿的鲜、干草产量相差不大,“VL600”略高于“维多利亚”,表明随着生产年份的延长,两种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趋于相等。但从连续三年的综合评价来看,引进品种“VL600”紫花苜蓿平均鲜草产量达56 632 kg/hm2,比对照品种“维多利亚”(鲜草产量51 203 kg/hm2)增加10.60%,干草增加11.31%。
茎叶比是衡量牧草利用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叶量的丰富度也直接影响着饲草的营养品质,在测定牧草产量的同时,对第一茬的植株进行了茎叶比测定(表3)。结果表明,“VL600”紫花苜蓿叶占总重的56.1%,较对照品种“维多利亚”高4.66%,茎叶比达1∶1.28,说明该品种叶量相对丰富,且叶色深绿,叶片宽大,在饲喂家畜时表现出良好的适口性,牧草品质相对优于对照。
2.3 抗逆性观察
在连续三年的品比试验中观测,“VL600”和“维多利亚”在十堰地区均可安全越夏和越冬,但需注意夏季来临前一个月停止刈割,否则影响再生草的生长。试验期间未遭受明显的病虫害,仅在4~5月干热季节遭受一定程度的蚜虫侵害,但经加强管理、合理灌溉后紫花苜蓿长势较好时蚜虫侵害相对较轻,品种间抗病虫害能力无明显差异,未影响生产。
3 结论
通過对参试紫花苜蓿品种在湖北省十堰地区3年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VL600”紫花苜蓿与对照品种“维多利亚”紫花苜蓿比较,生育期无明显差异,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的生育天数为220 d。
(2)“VL600”紫花苜蓿再生性好,生长快,产草量高,平均年产鲜、干草56 632 kg/hm2和9 10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维多利亚”增产10.60%和11.31%。
(3)“VL600”紫花苜蓿叶占总重56.1%,较对照品种高4.66%,其叶量丰富、叶片宽大,品质好。
综上所述,“VL600”紫花苜蓿在湖北十堰地区表现良好,适合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PETERSON P R,SHEAFFER C C,HALL M H. Drought effects on perennial forage legume yield and quality[J].Agronomy Journal,1992,84:774-779.
[2] FRAME J. Advance in forage legume technology[J].草业学报,2001,10(4):1-17.
[3] 李伦良.苜蓿史话[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4,1(1):70-72.
[4] 孙启忠,柳 茜,陶 雅,等.我国近代苜蓿栽培利用技术研究考述[J].草业学报,2017,26(1):178-186.
[5] 耿华珠,吴永敷,曹致中.中国苜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12.
[6] 熊军波,田 宏,张鹤山,等.十个不同休眠等级紫花苜蓿在武汉地区的生产性能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88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