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顺德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罗玉越
Research on the Talent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un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LUO Yu-yue
(School of Business, Shunde Polytechnic, Shunde 528300, China)
【摘? 要】论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盘点了顺德区人才现状及人才结构特点,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立足顺德区当前产业转型的实际需要,从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招才引智、多元人才评价、政校企协同育人的角度提出了人才发展战略措施。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ntor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structure in Shunde District.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14th Five-Year" plan for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urrent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 Shunde Distri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alen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ormulating talents development plan, attracting talents and introducing intelligence, multi talents evalu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educating people.
【關键词】人才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
【Keywords】talents strateg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中图分类号】C96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168-02
1 研究背景
人才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人才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发展的意义更为凸显。顺德作为全国制造业强区,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创新,本土智能制造崛起,全球机器人巨头集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区的打造,专业性、技能型人才日益成为推动本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战略,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是顺德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 顺德区人才总量现状及特点
截至2018年底,顺德区人才总量43.8万人,人才贡献率为41%。其中,高层次人才招引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专家和团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特支计划”人才8人,“珠江人才计划”专家6人,引进创新团队超过50个,其中省级创新创业团队6个,博士1200名。二是确认了一批符合顺德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自2016年8月实施高层次人才政策以来,至2017年末,顺德区共确认高层次人才超过一万人。所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涵盖产业、教育和医疗领域,对顺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三是初步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成30个博士后工作站,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在内的17家公共创新平台,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
3 顺德区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
顺德的高层次人才政策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顺德区作为百强区之首的地位,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议现代化创新顺德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为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少,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贡献率低、人才满意度低、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强以及政策实施不到位。
3.1 人才增长速度与顺德现代化发展速度不同步
经调研发现,顺德目前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创新创业团队引入力度不够,人才增长速度跟不上顺德产业发展速度。顺德区有43.8万人才,但只占全区常住人口253万的17%。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尤其是机器人、智能生产、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已核准的高层次人才1.1万人,仅占全区人才总量的2.25%、高技能人才5.8万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级创新创业人才16人。高层次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顺德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创新创业团队的引入力度不够。顺德当前的招才方式主要依据本地的产业,属于内生模式。目前,创新团队达到50个左右,不利于产业转型和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无法完全满足顺德区现代化发展需要。只有通过引入整个创新团队,才能够为本地技术创新体系带来冲击,才有利于本地产业的提升。
3.2 人才结构与顺德现代化发展趋势不匹配
顺德企业的人才短缺,并非单纯表现为绝对人才数量的不足,更多地显现出结构性短缺的特征。顺德产业结构在虽然在区域分布上各有侧重,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同构化特征,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重要地位,其相关各类人才,如工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设计、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营销等方面人才在数量和水平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在当前建设现代化顺德的背景下,顺德的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顺德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要对人才产生新的需求。人才结构与顺德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不匹配将严重制约顺德的发展。
3.3 人才贡献率低
人才贡献率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D投入产出率。顺德区人才贡献率只有41%左右,低于南海的45%、昆山的49.3%。通过构建R&D投入与产出指标,综合R&D经费投入强度、“千人计划”人才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等指标,计算出了顺德的R&D投入产出指标得分。顺德为57.72分,与周边地区相比较低。顺德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企业、“千人计划”专家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等指标上,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较大。
4 解决对策
结合前期研究,顺德首先需要做好未来五年的人才规划,然后从人才的“引、用、育、留”4个角度开展人才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4.1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构建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遵循“以产业为主攻方向,制定更具竞争力人才政策”的要求,立足发展导向、问题导向,由区人才办牵头制定《顺德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从产业人才引进、特色人才支持、引才模式、创业扶持、平台搭建、人才评价、服务保障这七大方面发力,营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用才氛围。同时,以《发展纲要》为基础,由各职能部门在区人才办的统筹指导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构建“1+N”政策体系,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动力。
4.2 招才引智,大力培育高端人才载体、平台
围绕高端引领,重点引进高层次科技和创新创业团队。聚焦家电、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坚持“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分析区内重点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绘制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分布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引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精准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国际引才活动,加快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业、引领新兴学科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物。围绕转型升级,大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从全面引才向重点引城市升级改造、产业融合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项目和科研机构转变提升。建立顺德人才数据库,实施动态精准引才。一是依托顺德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整合现有人才相关信息资源,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社保、税务、工商、户籍等信息,加强各个部门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同时,做好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顺德区人才数据库,实现顺德区各类人才信息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管理和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准确掌握全区各类人才的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提升招才引智的精准度。
4.3 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用好人才
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当前,顺德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那么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围绕人才是否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是否为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进行设置。在不同时期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差异化评价。例如,建立市场、企业和业绩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模式,对创业人才突出对技术能力、团队结构、商业潜力的综合评价;对企业人才,突出以个税缴纳、社会贡献为主要依据的市场化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突出同行认可,推广第三方评价;技能人才逐步实施企业和行业组织自主评价。
4.4 政府、学校、企业协同育才,提高顺德“造才”能力
人才资源需要学校、企业、社会三者协同推进才能实现人才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人才的培养主要在学校,但人才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社会价值,实现自身的发展却是要投身社会,进入企业劳动。顺德区政府应该紧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并为学校提供相应保障措施,确保学校产出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展鸿,韩宝国.“机器换人”的适应性研究——基于佛山市传统产业的工人调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36-42.
【2】陈治宇,林靖钧,祝君明.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研究——以广东佛山为例[J].新西部,2020(18):51-53.
【3】公丕宏,张磊.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方位、政府作用与战略推进[J].现代管理科学,2019(1):30-32.
【4】薛永武.习近平十九大报告的人才战略思想及其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5):40-46.
【5】徐刚,马彦.区域职业教育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95-97.
【6】尚立云.顺德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7-90.
【7】王成仁.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7(21):3-5.
【8】王钦.“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2):140-148.
【9】覃川.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24):34-37.
【10】劉勇.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动力、路径与对策[J].学习与探索,2018(11):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