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魏晋壁画墓的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对嘉峪关魏晋壁画墓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其重要价值,对其面临的保护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目前的保护管理措施。希望借此探讨有效的墓群管理方式方法。更好的保护此类文化遗产。

    关键词:魏晋墓;保护;管理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338

    嘉峪关市,在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地区。在河西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420年)及南北朝时期的许许多多的古墓葬群。

    果园新城墓群位于嘉峪关市新城镇观蒲村西南的戈壁滩上,是其中占地面积最大、墓葬最多的一个古墓葬群。1972年,由嘉峪关市文教局派嘉峪关市文物清理小组发掘了果园新城墓群中较大的八座。由于戈壁滩上取土和運输均较困难,故仅将五号、六号墓的墓道全部清理,其余只清理了近墓门的一段(约1.5米)墓道。这八座墓都曾在早年被盗,所剩随葬器物被扰乱或打破,而且流入墓室内的砂石颇多。在这里发掘的八座魏晋墓葬中有六座是壁画墓,保存有六百余幅壁画。这些壁画大都一砖一幅,也有少量是数砖一幅的大画。魏晋壁画这样大规模出土,是以往所没有的。除少数块墓室壁画被盗洞所穿,以及门楼上的一些壁画,因年代久远而自然损毁外,基本保存完好,色泽如新。

    嘉峪关魏晋墓群从地理布局来看应为家族墓,不仅风土紧相毗邻,而且四周有砂砾堆砌的方形“坟圈”。其中有些墓葬为壁画墓,共出土了760多幅。在壁画内容上,嘉峪关壁画墓中并没有继承前代以祥瑞图案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风格,而是具有魏晋特色。以宴饮、出行、狩猎、农耕、采桑、畜牧、打场等为主的生活场面,勾画出了一幅幅古代的民间风俗画,古朴、真实地再现了当地平民百姓半耕半牧的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情景。这些壁画多出自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师之手,他们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用形象生动、鲜明质朴的绘画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墓主人的现实生活,为墓主人营造了一种在另一个世界丰衣足食的生活氛围,从而成为魏晋时期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画像均为一砖一画,上下分层排列,内容丰富,有的为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用数块画砖组合,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生产和生活场景。画砖设色也较复杂,大多采用勾填的画法,一般用土红色起稿,然后用墨线勾出轮廓,再用赭石和红色填入色彩。艺术风格总体表现为:构图活泼鲜明,造型简练,色调明快,赋予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

    壁画分别画在墓门上的照墙、前室和中室的四壁、后室的石壁上。照墙上彩绘和雕刻着象征天门的阙门、镇墓兵卒和仙灵异兽。后室画墓主人随用的服饰、佩物、套盒及丝帛等物品。壁画大多以一块砖面为一幅画面,少量壁画较大。壁画用大量篇幅表现各种生产活动。牧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各墓壁画都有狩猎画画。墓主人出行图的场面都比较大,有的彩绘大幅壁画,有的用一排多块砖面组成长卷式画面。此外,还有宴饮、伎乐、庖厨、家畜等。壁画显示出从汉画向晋画风格的演变过程,由装饰画向独立的卷轴画发展的趋势。一般用土红色起稿,然后用墨线勾出轮廓,再用赫石、红色等填入,效果热烈明快。中、晚期设色方法更为多样,除勾填法外,还用勾勒法、原色多样配置法、晕染法等。线描技巧有很大提高,酣畅淋漓,奔腾飞动。艺术风格豪放雄健。

    这些魏晋墓中的壁画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农业、畜牧业、狩猎、宴饮、博弈、车舆、丝束等,被人们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百科全书”,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风俗及农牧外交、气候等社会面貌,同时填补了我国绘画史上魏晋时期的空白。魏晋墓出土的壁画设色较前代更为复杂,多采用勾填的画法,色彩鲜艳,画技巧妙。在已经发掘的墓室中,以六号墓最具代表性,六号墓是西晋一个有代表性的官宦墓葬,墓室设计十分精妙,在主墓室的两侧还有表示牛羊圈、车庑、炊房和仓舍的耳室,墓室中的各种雕刻纹案也极为精巧,这些壁画砖的彩绘图案集中反映了墓室主人从游牧耕种、到经商致富、终入官场的一生,既有劳动生产的场面,也有奢华享乐的场面,非常丰富。在魏晋壁画墓区内,除开放的6号和7号墓室外,现在还有新建起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魏晋砖壁画博物馆,可供游客参观游览。故果园新城墓群有“地下画廊”之称。

    魏晋壁画墓数量多,内容丰富系统、为研究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融合、生活方式、气候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由于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使这一时期中国的绘画文献记载非常零星,简略,绘画的实物资料更是凤毛麟角,墓葬群的发现则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大空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现和补充,有助于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别是这些壁画年代略有先后,可以借此研究魏晋绘画的演变,所以嘉峪关壁画墓的出现更显得尤为珍贵。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其价值独特,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兴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01年6月25日,嘉峪关魏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嘉峪关魏晋墓具有以下独特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历史的产物,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壁画中很大一部分人与物的创作具有极高写实性,是对魏晋时期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的真实反映。同时,壁画砖所呈现的成群结队的牛马,正是边关地区独特的农业风貌。展现了边关地区人民豪迈、粗矿的性格倾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主要是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欣赏价值主要是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情操,愉悦价值是给人以娱乐消遣。魏晋墓砖壁画主要是作为研究美术史的实物资料,具有借鉴作用主要是从中吸取精华,具有美术史料价值。

    科学价值 魏晋墓壁画遗产是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创造能力,更是反映了边关农牧经济的发展特点,极为写实地展现了嘉峪关新城地区在魏晋时期的耕种特点。具有科学价值。壁画通过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下来,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搜集科技信息和积累知识,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

    经济价值 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衍生物。魏晋墓所在的嘉峪关地区是旅游名城,经济价值极高,经济价值还体现在文化产业等领域,以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能为城市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此外,遗产的经济价值不仅指有形的价值,还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价值上,而无形资产价值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对魏晋墓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一定要保护好其无形资产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魏晋墓保护管理工作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

    1)交通不够便利。在地理位置上,嘉峪关魏晋墓位于嘉峪关市东南18公里的新城镇内戈壁滩中,从嘉峪关市区驱车前往需要1-2小时,而且没有专线车辆前往。相对于嘉峪关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游客数量明显减少。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度不够。保护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

    2)古墓保护战线太分散。纵观我国古墓保护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幅员广大,古墓大多远离城市处于偏远地带,古墓保护覆盖面广,在保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对于嘉峪关地区古墓葬而言,因为保护区域较大战线长且分散,保护经常出现空挡,这也是嘉峪关地区古墓葬保护的一个短板。众所周知,嘉峪关地区古墓资源丰富,但由于属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古墓葬保护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就显得不足。墓群数量大且分布在戈壁荒滩,生态环境脆弱,直接受到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人防”,工作人员24小時巡查看守。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3)法治不完善。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经基本成型,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法规文件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多数法规以指示、办法、通知等形式出现,而且内容以明确保护对象、内容、方法为主,对文化遗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指导。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偏重于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工作,而行政执法工作相对薄弱,没有专职的执法队伍,目前,魏晋墓保护可依据的只有《嘉峪关市新城魏晋墓群保护管理办法》,管理体系较为缺乏。

    近年来,魏晋墓保护管理机构针对不足和问题,在保护管理方式、保护区智能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颇有成效。

    一是在嘉峪关魏晋墓群试点实施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实现南墓区智能化远程监控管理。并在保护区设立了保护网,界桩。墓区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新城墓群核心区域现场的各种声音,并记录现场图像;对处在保护范围的地面开挖,取土等人工或机械设备作业时,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准确方位,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器系统全天候覆盖监控,实现地上地下全方位监管。

    二是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编写了关于砖壁画墓的专项保护设计方案、日常监测方案等,对墓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墓室的周边环境等进行监测,为墓葬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开启古墓群的智慧化保护之路。

    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开发策略。一方面,针对墓群的分布特征,采取划定不同区域、实施分区分片分人保护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重点保护和开发的范围。不同的保护区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和规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可以集中力量从而提高保护效率,又可以将分散的古墓群加以规整形成完善的保护网络。另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增强本地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古墓遗址远离市区,只有这些本地村民长年居住生活于此,引导正确发挥他们的力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展现了中国古代的艺术水平与独特的历史风貌,是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魏晋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为研究魏晋时期的建筑、绘画、社会生活提供了充分依据。魏晋墓砖壁画在国内外影响日渐深远,特别是在文博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前,魏晋墓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工作基础上,必须更加深入的探讨有效的、可行的魏晋墓墓群管理方式方法。以便更好的保护此类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M].甘肃省文物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

    [2]郑洋坤,刘婷婷.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J].人文天下,2020年7月.

    [3]吴淑全.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1月.

    [4]左中玥.浅析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艺术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9月.

    [5]李成斌.浅论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9月.

    作者简介

    赵丽娟(1979.01—),女,汉族,甘肃嘉峪关人,本科,文博助理馆员,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主要从事长城文物保护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