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中三对矛盾的思辨与解决路径

    

    摘要: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特征,辨析了系统化与碎片化、正规化与娱乐化、仪式感与效率化三对矛盾的优劣势,并基于各自的优劣势提出适合混合式教学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建议教师从碎片知识系统化、娱乐教学合理化、混合教学有效化三个方面解决三对矛盾。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系统化;碎片化;娱乐化;有效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7-0000-05

    混合式教学自形成雏形至今已近二十年,混合式教育已经从技术应用向融合策略研究逐步过渡,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适宜的学段依托科学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迁。因此,在新媒体、新技术、新模式、新形式下,协调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三对矛盾格外重要。

    系统化与碎片化矛盾

    混合式教学首先面临的是知识系统化与碎片化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学生从基本概念、原理开始学习,然后延伸至应用知识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框架,虽然系统化知识不可替代,但其正遭受新时代的挑戰。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快速便捷、灵活个性的知识检索与推送使学生们更倾向于线上学习与阅读的方式。网络知识类文章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碎片化。为适应广大读者的习惯和能力,文章往往只从某一知识点或知识点的某一方面切入,因其相对独立而与其他知识点前后逻辑关系连结不紧密,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二,精准化。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使APP直接读取用户信息后进行精准化推送,学生只能管中窥豹,形成“茧房”[1]式思维。第三,浅显化。因为APP用户类型呈现多样化态势,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和不同学科背景,为了能够被更广大的用户阅读和转发,推文很难涉及本学科的深层理论。基于以上三个特点,为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线上学习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正规化与娱乐化矛盾

    第二对矛盾来自传统教学正规化与网络教学娱乐化的冲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取代,课堂教学氛围从严肃、秩序化逐渐转变为自由、娱乐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预示娱乐化将成为教育的主流趋势,对传统正规化教学和网络娱乐化教学的矛盾需要辩证思考。

    首先,正规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信仰,教师通过“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形成以科学为理想、以英雄为敬仰、以崇高道德为标准、以国家兴盛为己任的价值观。其次,正规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教师通过提问、梳理、总结、深化等方式,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理性思维。再次,正规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物化表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在多学科整合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纵横思维。[2]但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正规化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不能更好地吸引青少年专注学习,导致教师通过娱乐化手段过分迎合学生兴趣。

    娱乐化教育倾向逐渐走进教育舞台,具有课堂参与率高、学业成绩提升的优势,但娱乐化教学方式也具有弊端因素:第一,泛娱乐化。泛娱乐化倾向把教育附加于娱乐载体之上,把知识杂合在娱乐效果之上。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教育,值得教育者审视和警惕——嫁接和杂合是否还能维持知识的本真。第二,庸俗化。因应用平台的准入门槛低、言论相对自由,许多教育、知识类文章观点庸俗,但因这类文章标题“博眼球”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因心智不成熟,学生容易受到媒体的不良诱导。他们在阅读此类文章后,往往会轻信、沉浸,甚至失去理智。庸俗化使文化逐渐失去边界性,优雅和通俗的界限逐渐消融。

    另外,广大学生在接受娱乐化教育的过程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逐渐显现,学生对“娱乐化教育”的阈值越来越高,网络段子、笑点不多的实体课堂或微课不再吸引学生,学生需要“更娱乐化”的刺激才能恢复最初的学习热情。规律的显现导致教师不再专注于教学本身,而更加关注如何创造段子以满足学生的娱乐化需求。

    仪式感与效率化矛盾

    第三对矛盾来自传统教学仪式感和网络教学效率化的冲突,传统教学的仪式感势必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敬畏与尊重,但劣势也显而易见:第一,因讲授只有一遍,不理解的知识、没听到的重点“一去不复返”,这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造成不利影响。第二,传统教学仪式感使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降低,如在“听课—写作业—考试”的学习路径中,学生往往失去了“我为什么要学”的思考,最终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违背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初衷。

    线上学习能弥补以上不足:其一,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线上微课学习中,学生可根据学习进度、学习能力进行播放、暂停、快进、回放,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其二,增强自主性。变传统课堂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了解线上学习存在的不足,即线上学习方式需要学生高度自律,能够规划学习时间、内容、进度;教师对习题作答无法给予实时反馈和讲解,因互动性不足使个别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欠佳。

    三对矛盾的解决路径

    结合三对矛盾的解析,笔者试图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寻找应对路径。混合式教学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移动终端和课堂讨论相互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3]

    1.碎片知识系统化

    从系统化与碎片化的矛盾看,教师要分清在知识体系中什么知识可以碎片化,什么知识必须系统化,厘清关系后的教学设计可以解决这一对矛盾。在知识体系中,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必须系统化,而包含在逻辑体系下的知识点可以碎片化,只要进行合理化安排,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根据以上特点,碎片知识系统化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知识结构模块化

    知识结构模块化是指根据本学科的整体教学目标任务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4]第一类模块化方法是按认知过程维度进行分组,布鲁姆把知识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维度,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的不同维度进行模块化分组;第二类模块化方法是根据知识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组,以笔者教授的《幼儿教师综合训练》为例,教师把教学内容按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学前教育活动评价三个模块进行重组,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第三类模块化方法是根据知识类型进行分组,如理论类知识、理实一体类知识、实践类知识。

    (2)组织结构立体化

    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组织教学模式,教师应从推送时间、推送頻次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推送时间的原则是及时和足时,“及时”是指教师应在开展相对应的线下教学之前及时推送线上教学内容,“足时”是指教师应为学生在线上资源推送和线下课程学习间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学习、理解和提问。

    教师根据知识模块的内容、教学周课时及教学路径进行推送频次的规划。以笔者承担的《幼儿教师综合训练》为例,把14天作为一个学习周期进行线上线下的教学安排,推送频次如下图所示。

    对混合式教学来说,梳理线上、线下内容结构尤为重要。从教学目标性质分,知识类目标适宜安排线上学习,学生观看视频讲解后即能掌握;能力类目标适宜安排线下学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现场示范和指导。从知识难度水平分,简单知识适宜安排线上学习,诸如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等;难点知识安排线下学习,教师便于解释和举例。从教学组织形式分,口头讲授或演示的部分适宜安排线上学习,学生通过操控播放进度条进行反复学习;需要练习、讨论、操作的内容适宜安排线下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娱乐教学合理化

    “泛娱乐化”倾向在物联网高速发展、主流媒体转型的背景下席卷学生们的生活,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影响,教育娱乐化现象具有其内部的多因性和复杂性,否定和拒绝教育娱乐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需求,因此在教育中把控“娱乐度”是至关重要的。

    (1)娱乐有界

    “泛娱乐化”导致娱乐无边界,它把对课堂意义和价值的判断与“好玩”“有趣”直接关联,用娱乐化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使用娱乐手段应明确界限,如涉及法律、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内容时,绝对不可娱乐化;涉及新闻、科学、经济、教育等内容时可适当进行娱乐化包装,界限内的娱乐化教育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界限外的娱乐化教育则使教育陷入低俗、庸俗和媚俗,弱化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动摇了教育的信念。

    (2)娱乐为辅

    正确认识娱乐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使用娱乐手段的前提。教育娱乐化原则为:教育为主、娱乐为辅;知识为体、娱乐为用;娱乐服务教育、教育控制媒介。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使娱乐教学合理化:第一,教学环节性质决定是否使用娱乐化手段。适宜娱乐化的教学环节有引入、练习和总结三个部分。娱乐化的引入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娱乐化的练习环节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知识,娱乐化的结束环节能够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供外部动机。在知识新授环节慎重使用娱乐化方法,因为娱乐化教学会使学生过分关注是否“好笑”,而忽视了知识的严肃性和逻辑性。第二,不能把娱乐化误解为庸俗化,娱乐化教学是充满高级感的幽默,高级感幽默是人生智慧的体现,林语堂说过,最上乘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5],高级幽默是在笑过之后还能引发思考,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三,正确认识娱乐是教学手段而非目的,娱乐化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把知识裹挟在娱乐的“炮弹”中,让学生们愉快地接受知识。

    3.混合教学有效化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致性结论,混合式教学因不同类型课程、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教学对象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根据以上因素探讨混合式教学有效化的实施策略。

    (1)混合式教学有效化的教学策略

    混合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它需要重新构建课程的框架,整合线上和线下所有的学习资源,使其教学环节和资源紧密结合并发挥作用。

    ①线上资源设计合理化。为确保线上资源能够被学生有效使用,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第一,精简教学内容。教师在开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和梳理教学内容,分别规划线上、线下的讲授框架和内容。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要勇于做“减法”,讲授学科最重点、最核心的教学内容;第二,精制教学素材。线上学习与面授学习的场域效应不同,在线学习的学生对视频资料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在15~20分钟,对文字材料的注意维持时间为10~15分钟[6],因此,要求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学习内容。第三,精炼配套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线上教学效果更需要配套练习进行精准的知识点测查,因此教师在建设单元或模块题库时要精炼题目,保证测查的有效性。第四,精选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弥补了面授教学课时容量有限的劣势,为学生正式学习做好准备,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简介、平台使用说明等。

    ②形成线上/线下学习逻辑闭环。逻辑闭环是指线上、线下课程配合使用后能够呈现一个单元或模块的完整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课前准备、授课、练习、答疑、讨论或互动、复习、拓展和总结。逻辑闭环的要求限定了混合式教学需要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再设计”。[7]

    ③线上互动模式。常见的线上互动协作模式有在线教学平台讨论区、直播弹幕、同伴互评、协作问题解决等。研究发现,匿名参与讨论能够减少学生的压力和恐惧感[8],但全部匿名的讨论和协作并不现实,因此教师应避免“敏感类”问题,设置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内容为宜。弹幕互动的主要困扰是缺乏讨论深度,因其文字少和随听随发的方式,导致学生缺少思考时间,难以表达深层观点。同伴互评策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笔者在开展了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后对学生进行小组焦点访谈,将近一半的学生建议教师多使用同伴互评策略,他们更希望通过此方式进行同伴间的互相学习。

    (2)分析教学对象差异

    从教学对象的学段方面来分析,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对混合式教学持开放的、积极的态度[9],以成人学习者为教学对象的混合式教学更容易被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做好学习的能力准备,成人学习者因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更容易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管理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10],他们更能够在混合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美国K12全学段[11]和印度尼西亚中专学校[12]开展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来说,只要学生具备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能力即可实施混合式教学。

    从学习风格方面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行为都会与学习风格相关。[13]据杨娟等人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风格倾向的学生设计适合其学习的动态学习资源与互动方式[14],如在F-S(Felder-Silverman)模型下,感知型学习者更频繁访问知识导图类、理论型资源[15],在Kolb模型下,发散型学习者更喜欢小组合作,顺应性的学习者倾向于依靠他人获得信息,同化型和收敛型学习者倾向于独立操作和反思。[16]在开始混合式教学前对学习者进行学习风格测查,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认知类型设计课程环节、教学方案与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效率。

    结语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混合式教学从技术应用向融合课程的方向演变,在尝试混合式教学探索时教师感受到了新模式的便捷,同时也意识到新模式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但社会必定前行,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混合式教学更需要教师多实践、多反思,承担研究与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菲,赵国权.信息茧房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泛娱乐化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2):122-125.

    [2]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05):11-22

    [3] Nazarenko,Alla L. Blended Learning Vs Traditional Learning: What Works? (a Case Study Research)[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00:77-82.

    [4]胡之騏.教学设计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1): 49-51.

    [5]林语堂.林语堂经典作品选(论读书论幽默)[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08.

    [6]徐雯雯.数字资源呈现形式对学习注意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9][10]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3-24.

    [8]Miyazoe T,Anderson T. Anonymity in Blended Learning:Who Would Like to Be?[J].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 Society,2011(02):175-187.

    [11]Staker,H.,& Horn,M.B.Classifying K-12 blended learning.(2012).Innosight Institute.

    [12]Anggoro,A.,& Surjono,H.. Development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Student Learning Style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Lathe Machining Practice. In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CERI 2018).(2019,July),Atlantis Press.

    [13][16]夏旭林,李浩君,姚露霞,等.混合式教学中学习风格对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9(06):80-87.

    [14][15]杨娟,宋晓玲,乔兴媚.自主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与学习风格偏向性的关联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10):47-54+79-80.

    作者简介:张俊(1981—),北京人,女,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学院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YB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