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多重意蕴与实现途径
管仕廷 周世杰
[摘? ? 要] 在全球防疫大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提出了应对人类卫生健康危机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促进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凸显“人民至上”的公共卫生治理观、“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实践导向”的发展观;坚持在践行中打破旧观念,构建新型公共卫生治理观;改革旧体制,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效能;添加新动能,不断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全球合作中的积极作为,充分展现出在国际关系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大国形象,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健康丝绸之路;公共卫生治理;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7-0049-0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以某大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少作为乃至不作为,相互推诿,甚至将疫情政治化,使得疫情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地方肆虐。全世界正面临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影响人类安全甚至生存的严重威胁。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冠肺炎疫情分别向法、德等多国领导人致电,首次发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积极倡议。同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再一次强调“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所提出的崭新倡议,呼吁树立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观,将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的卫生健康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建设一个卫生健康共享的世界。
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
(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来源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三种共同体,即“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指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个体无法脱离集体,需要依靠集体获得生存资料,便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共同体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原始共产主义”模式。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集体生存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集体抵御自然威胁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存问题,因此,个体成员与共同体天然融为一体,还没有、还不能充分感受自我的存在,没有充分的个人意识,也就没有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便被无限放小了。然而,这样的共同体无疑是不稳固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人意识的增长,这种“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便逐渐消亡了。
随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在生产力发展的环境下逐渐消亡,“虚假的共同体”随之建立起来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论犹太人问题》中运用共同体思想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虚假的共同体”,又在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批判。“虚假的共同体”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的一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仅仅只是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并不能代表全人类的集体利益。
基于这一科学立论,马克思提出只有把人从被奴役、被剥削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真正的共同体”才会形成。“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人,并由这样的人一起组成了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个体,每个人都是热爱劳动。在这里,不存在阶级、民族、国家,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联合。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我国得到了科学实践,例如20世纪70年代“三个世界”理论,尤其是当代最新的发展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后,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为了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立于全球视野的高度,将公共卫生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密相连,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
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否定唯心主义世界历史观,不赞同用“自我意识”去解读历史,要求用唯物史观构建世界历史观。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巨大发展、生产方式不断变革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2]。
在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各个聚落之间相对封闭,缺乏交流与联系。但随着生产力逐渐发展,聚落不断扩大,相互之间由于军事、政治、经济等需求而开始产生联系,并不断加强联系,最终会跨越地域、氏族、民族,形成广泛性的联系。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一种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形式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初步结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交往、相互依存的整体,从而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资本全球化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破单个国家和地域的界限,促进生产力的融合发展,但更能使资本主义国家将自己的意识形态通过战争、颜色革命等手段进行传播,将其价值观强行复制到其他国家,薅取他国羊毛,坑害发展中国家权益,阻碍世界和平发展。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展现出应有的大国形象和担当,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
3.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的价值理念。《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天下大同”“天下和合,共为一家”“达则兼济天下”等治国理念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
中华文化一直强调“和”,包含和平、和谐之意。“和”不是一种无差别、单一的统一,而是一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统一。这一种理念最初运用于人际交往之中,强调与人相处所应持有的包容之心。后来逐渐引申,运用于处理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之上,旨在促进相互发展,和睦相处。它在追求双方之间最大公约数的同时,也倡导尊重差异,强调彼此和谐共生。这些内涵正被人类衛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所充分诠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固然在经济、政治、信仰等多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理念、诉求和矛盾,但是能够在追求生命健康、生命安全方面形成共识、达成一致。这便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之最根本的“同”。
反观在西方发达国家方面,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西方世界的“普世价值”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通过军事压迫、金融战争、颜色革命等手段企图将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完全忽略了文明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无数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魔爪伸向哪里,哪里就会战乱不断,生灵涂炭,人民颠沛流离。例如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期,美国利用自身的实力,大肆储存疫苗,严重损害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美国还将疫苗政治化,攻击我国搞所谓“疫苗外交”,恶意诋毁中国为全世界抗疫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疫情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两种表现和两种形象,高下立判。
(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1. 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这些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双边和区域等各层面得到广泛传播,逐步深入人心。2020年,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又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人类健康是世界永续发展的前提,人类要实现更大、更强、更高、更先进的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既契合了世界人民对于全球化所出现的新特征的重视,更深化和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2. 贡献了应对人类卫生健康危机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生存与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追求,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是对这两者的完美诠释。中国主动担负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运,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担当。在防疫机制上,中国主张在疫情防控中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以世卫组织为基础的全球性联防联控应急机制和联络机制,共同分享国际联防联控的信息和经验;在防控措施方面,中国为遏制疫情采取了彻底的、全面的举措并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填补了国际“抗疫”領域的诸多空白,贡献了中国方案;在公共产品方面,中国在全力满足本国人民重大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输出公共卫生产品,其输出量居世界大国之首,为许多饱受疫情之苦的国家和人民雪中送炭。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抗疫”的中流砥柱。
3. 促进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创新发展。目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基本框架还不够完善,在呈现碎片化、功能分类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等缺陷的同时,还存在供需不平衡、机制交叉重叠等负面效应,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将对国际公共卫生现有机制起到强有力的创新引领作用,调整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整体结构,从全球视野的层面开拓公共卫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跨国、跨区域、跨组织协商合作,加强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国际联合,进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效率,引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理念进一步造福人类。
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秉持“人民至上”的公共卫生治理观、“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实践导向”的发展观,在全球“抗疫”的大潮中充分诠释了大国担当,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生动体现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在全球“抗疫”行动中的巨大价值。
(一)“人民至上”的公共卫生治理观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将人民群众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头等的位置。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3],并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也不放弃一个病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生命健康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维护全民生命安全、健康安全与国家长远发展息息相关。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上,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4]。2019年7月15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更是全面系统地强调保障人民健康,重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正是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化为国家意志的外化形态。
在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汹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疫情防控政治化、污名化、种族化,其用心险恶,令人发指,不仅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而且使成千上万本可挽救的生命凋零。而与之泾渭分明的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坚持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出了新理念,提供了新方案,添加了新动力,使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增强了希望和信心。
(二)“互利共赢”的合作观
新冠肺炎疫情的残酷性向全人类表明,人类大家庭休戚与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面对当前危及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地区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5]。当今世界不仅面临传统安全的挑战,也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的危机。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讲,安全并没有明显的敌对方,获取安全的方式不是竞争、对抗,而是合作[6]。面对日益突出的非传统安全,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势在必行。当前,尽管逆全球化思潮一时抬头,但全球化的历史洪流不可阻挡。从全球化大背景而言,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使得单个的国家越来越无法独善其身,国际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更为凸显。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资源状况也是不均衡、不充分的,一些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能力低下,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极易招致疫病的侵袭,以致成为全球抗疫的薄弱环节。世界上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并非只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成为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最终实现共赢的共同体。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7],需要世界各国共克时艰,通力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前提。
(三)“实践导向”的发展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是空洞的口号、苍白的教条,它蕴含着浓厚的实践精神。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下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发展不仅是理论上的构画,更是实践上的发展。以实践为导向的发展才能赢得最终胜利,赢得人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的蔓延,中国积极应对作为,对许多国家展开积极援助,同时通过多个渠道向全世界分享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一方面主动探讨建立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另一方面聚焦发展,布局未来,包括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疫后恢复,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等。反观一些西方国家的作为则令人大跌眼镜,大搞政治操弄,“打嘴仗,放空炮”,挑战多边主义,自私利己,囤积居奇,造成国际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全球国际合作中的反面教材。
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是口号和空头支票,但也不会自然而然出现,它是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共同追求,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步骤。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应以构建新观念为基础,以世界卫生组织为统筹,以国际公认的通行规则为基础,加强国家合作,倡導多边主义。
(一)打破旧观念,构建新型公共卫生治理观
早在19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便已经开始进入世界视野。1851年,为了制定国际卫生公约,第一次国际卫生会议在巴黎召开。虽然这次会议并未达成一致诉求,但它仍是人类构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第一次尝试。尽管随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得到长足发展,但公共卫生治理理念却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形成并得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认可。由于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一度盛行,少数发达国家直接将关系到全人类安危的公共卫生治理领域拖入政治斗争的泥沼。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首先要坚决破除将公共卫生治理“政治化”的旧观念。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导“人民至上”的公共卫生治理观,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前所未有。面对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健康问题,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需要全世界各国家、各地区相互合作,抛弃“政治第一”思维,革除意识形态恶习,拥抱“生命至上”理念,决不能仅仅为某一国或者某个集团的利益考量,而是要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构建新型公共卫生治理观,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二)变革旧机制,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体系效能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不断深入,人类的卫生健康愈来愈具有全球性,旧有的国际卫生机制已经不合时宜。于是在联合国层面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相继成立,但仍无法独立解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问题。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协调应对公共卫生议题的资源、能力和有效性严重不足。例如面对埃博拉、登革热乃至最近的新冠肺炎病毒,世卫组织虽然做到了预警,但西方发达国家常常质疑世卫组织的权威性或者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缺乏担当和作为,大大降低了世界通力合作共同防治疫情的成效。尤其是在2020年7月,正当疫情在全球肆虐之际,美国悍然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使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处境愈发尴尬,也让全世界倍感心寒。
世界卫生治理旧有机制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日益紧密的世界健康网络,必须进行革新。2020年5月,我国在世卫组织大会上呼吁各国团结一致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也为世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新时代,世界卫生组织必须承担应有的领导责任,既要作为预警和辅助机构,又要建立权威、高效、专业、务实的统筹机制,有效制定全球性公共危机应对方案,集中医疗、药品等资源对世界上公共卫生治理薄弱地区进行有效援助。同时,作为发达国家要承担大国义务,不能只顾私利而背弃自身的国际责任。
(三)添加新动力,不断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
现有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不仅机制本身存在问题,其构成基础也不够牢固。由于全球局势变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一些国家不愿意履行基本的国家责任,如美国就是联合国最大的欠费国。中国一方面在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G20等国际机制中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早在2011年金砖国家就确立了卫生部长会议机制。另一方面,中国提出“共同打造健康丝绸之路”[8],积极开展中国-东盟合作等卫生方面的合作,致力于弥补全球性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为完善全球卫生治理筑牢体系根基,添加新的动力。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全球合作中的积极作为,充分展现出在国际关系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大国形象,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四、结语
2021年以来,虽然各类疫苗相继问世,但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特别在南亚等地区发生新冠病毒恶性变异和疫情反复,中国也先后出现多起境外输入病例,防控形势不容松懈。面对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多地蔓延肆虐的态势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于有效应对全球性健康危机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习近平.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J].中国农村教育,2020,(4).
[4]?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J].党建,2016,(9).
[5]? 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J].先锋,2020,(4).
[6]? 周丕启.安全观、安全机制和冷战后亚太的地区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2).
[7]? 朱锋.新冠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N].环球时报,2020-01-31.
[8]? 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J].国际援助,2016,(4).
[责任编辑:邹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