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视域下自适应学习探析

    【摘 要】探索自适应学习的发展,发现自适应学习蕴含了学习主体的个体适应、学习过程的情境性、学习同伴的交互性、学习支持服务的全程性等基本内涵。解构自适应学习要素可以发现,自适应学习的结构元素包含人、学习场域、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考察自适应学习过程,自适应学习可以分为准备情况对接、学习行为调控和自我提升几个过程。同时,提出了促进自适应学习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在线学习;自适应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7-0029-06

    【作者简介】彭飞霞(1985—),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在线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托互联网的兴起,在线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根据学习者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学习方式探索适应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智慧学习、大数据分析、自适应系统等逐渐成为研究新热点。厘清自适应学习的内涵,科学把握自适应学习的作用机制,有效推进在线学习的发展,提升在线学习质量,进而构建本土化的在线学习理论变得极为重要。

    一、自适应学习的形成与内涵

    (一)在线学习自适应性的现实基础

    在线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将某一课程的主页及相关资料置于Web之中,形成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以达到面对面学习效果的网络应用。”[1]按照索耶的说法,学习科学一般由建构主义、认知科学、教育技术学、社会文化研究和学科知识管理五个方面构成,学习具有生态学、情境化和越来越多的文化取向。[2]20世纪90年代后,建构主义兴起,与以往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的理论特色体现在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学习的社会互动和学习的情境性。[3]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情境学习。[4]正因如此,在线学习发展了很长时间,自主学习都是在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线学习的核心表征是自主性。美国学者齐莫曼指出:自主学习的动机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式是具有计划性的,学习实践的安排是有能效的,学习者对学习结构的感知是准确的,并对学习环境有准确的感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5]学习者需要在元认知的作用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控制甚至是自主评价完成学习活动。也正因为这样的特征,导致了在线学习的边缘化,被认为仅仅为主体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

    由于建构主义建立在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基础之上,注重中介环境对学习者知识形成与构建的重要影响,所以在线学习研究中的情景化特征与应用型现象受到关注,建立智能交互平台,成为在线学习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趋势。王竹立提出,学习理论应该是一种学习者基于个人需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需要发挥隐性知识内省挖掘能力,体现学习者“顿悟”价值,既有人文关怀又能实现知识创新与应用的“新建构主义”。[6]

    随着MOOC的发展,在线学习不再仅仅作为课外学习、成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真正进入教育本体,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7]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被认为是具有建构意义的、分布式的和基于特定情境的学习。[8]原有在线学习的自主范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对此,各种新理论不断提出,比如墙洞理论、弱连接理论、联通主义理论等等。在线学习的核心表征也逐渐改变,以往知识传递被协同共享取代,以往的学习系统控制学习被学习者自身控制取代,以往正式学习被更为宽泛的学习取代,以往的强调自主性的呆板学习被生成学习取代。随着大数据对学习过程的准确理解,以知识习得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逐渐瓦解,自适应学习具备了理论构建的现实基础。

    (二)在线学习视域下自适应学习的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适应学习?笔者认为在线学习视域下自适应学习是指学习者按照自身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在一定的指引下,自主控制学习过程,根据自身学习状况进行主动调节,开展生成性学习的过程。具体体现了如下内涵:

    第一,学习主体的个性适应。自适应学习将关注点从在线学习早期的“我要学”向“适应我学”转变。

    第二,学习过程的情境性。自适应学习能根据自身状态主动调节学习路径,实现与情境的相协调,通过塑造开放、多层次、智慧的学习场域,体现更多的情境性。

    第三,学习同伴的交互性。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9]但在传统的在线学习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即使到了MOOC时代,其同伴关系的缺陷,仍然被认为是MOOC发展的关键障碍。[10]对MOOC的调研也发现:“很难找到学习伙伴交流占阻扰MOOC学习者完成课程的原因的20%。”[11]自适应学习需要依托网络条件,通过在线交互通道,自主参与适合自身风格与能力的学习团队,建立同伴之间的交互性,使其真正能通过互动、交往获得分享的经验、激发思维的灵感、形成广博知识,这种交互性自然成为自适应学习的核心标识。

    第四,学习支持服务的全程性。自适应学习是建立在学习支持服务的全程性上的学习,作为一种被常用并需要体现效果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学习支持服务,体现明显的全程性特征。

    二、自适应学习的结构元素

    尽管自适应学习是一个复杂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结合学习理论的实践过程与作用方式,自适应学习的结构元素可以抽象为四方面:人、学习场域、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一)自适应学习中的人

    自适应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将自身学习舒适度调整到与自身学习能力和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匹配,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实现自身生命完满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自适应学习中的人包含感情意义上的人、认知意义上的人、行为意义上的人和道德意义上的人。感情意义上的人,强调的是建立在对在线学习好恶体验上的行为映射。在在线学习中,我们将情绪、情感对在线学习系统、在线学习内容、在线学习过程、在线学习评价的适应程度称之为感情意义。认知意义上的人强调的是通过参与在线学习,对在线学习内容开展基于自身学习风格的接触、理解、反思乃至创造的过程,体现了在认知过程中的适应程度。在在线学习中,我们将这种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性称之为认知意义。行为意义上的人,强调的是人在自身情感、興趣或者意志的支配下,参与适应自身在线学习的行为,体现了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支配、选择和确定作用。在在线学习中,我们将这种在个体情感、兴趣和意志支配下的个体主动适应行为称之为行为意义。道德意义上的人,强调遵循个体自由理性和自由意志,同时,遵循在线学习中的道德伦理和自适应程度上的自我确认,并影响其参与在线学习活动。

    (二)自适应学习中的学习场域

    场域是指相对自主的空间和自身运行发展的小世界,受到一定的社会法则的制约。[12]场域不是直接作用于实践者,而是经历中介的“形塑”。[13]场域理论表明,要实现对自身拥有资本最有利的转化,需要借助逻辑、规则和常规进行斗争。自适应学习的实现需要依托这样的学习场域,以在线学习的构建元素和社会生活经验为中介,通过自我调整,实现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创新。

    具体而言,包含了技术塑造的自适应场域、人文交互塑造的自适应场域、自身情绪所左右的场域。技术塑造的自适应场域指的是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技术力量,形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各种可能学习路径的、最大支持的自适应。表现为自适应学习系统和自适应资源。自适应学习系统最初是由适应性超媒体系统演变而来的,是指记录了用户特征(用户模型)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系统,[14]比如“基于Web的智能学习系统”。自适应系统的核心组件是学习者模型、领域知识模型、适应性引擎。[15]其根本的运行方式是依照适应性引擎所提供的规则,以特定的媒体形式将相关内容展现给学习者,适应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16]自适应资源是指通过各种资源建设技术,建设与不同学习者风格、基础相吻合的学习资源。人文交互塑造的自适应场域指的是同伴、导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交互、学习交往,学习者基于自身的体验,通过甄别、选择等环节,选择与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互动。人文交互是在线学习者粘性增加的关键,决定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人文交互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体现出为学习者创建最适应自身学习的人文“能量”中介。学习者通过人文交互获得与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参与“斗争”的积极性,感受胡塞尔所描述的“通过知觉可以直接体验的世界”,[17]提高在线学习参与的心理上的自在性。自身情绪所左右的场域指的是自适应学习中,随着学习者情绪的变化,对技术所塑造的场域和人文交互塑造的场域存在選择性适应的一种现象。它依据的原理是独有个体对不同事物的关注程度有差异。

    (三)自适应学习中的学习过程

    在传统教学要素的讨论中,学习过程一般不认为是教学的结构要素,比如经典三要素所说的“教师、学生和教材”,[18]四要素所说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19]五要素所说的“教师、学生、教材、工具、方法”等等。[20]但在线学习将学习转移到线上,其进程包含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其变化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参与的持续性。因此,将学习过程纳入到结构元素中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

    具体而言,教学结构元素包含了学习路线的自适应、学习内容的自适应、学习支持服务的自适应、同伴交互的自适应。学习路线的自适应指的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状况调整学习进程、改变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以形成与自身状态相契合的学习路线的过程。如德国学者开发了网络教学系统为用户自适应和可交互的教科书形式提供资源。[21]学习内容的自适应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基础,按照自身学习需求,选择与自身基础相吻合的学习内容,技术通过捕捉学习者信息进行推荐,起辅助作用。资源的层次性是学习内容自适应的前提。利用大数据捕捉学习者已有基础,推荐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能在“最近发展区”学习。学习支持服务的自适应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状况,提出学习支持服务需求、选择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形成与自身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同伴交互的自适应指的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层次感知后,选择与自身性格相容、能力相当、兴趣相投的学习者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教师组建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动态的合作性互动,提高学习绩效和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并促进学习支持服务的优化。

    (四)自适应学习中的学习评价

    自适应学习中,学习评价赋予了学习者更多的主动性,舒适度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因为技术的支持,引入了大数据的元素,使评价更具有现实价值。

    首先,自适应学习中的学习评价体现了更多的主动性。因为自适应学习强调的是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开展学习,其学习进度、学习成效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减弱,学习进展情况更多的是自身意志和能力的体现。同时,学习是否是舒适的,被认为是保持学习进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自适应学习中的大数据提升评价反馈的价值。大数据将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全部数据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方式呈现,通过内置的算法与程序,“表盘式”地展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对于提高资源建设的舒适度、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分析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度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再次,自适应学习的学习评价体现了更多的过程性。鉴于在线学习收集学习者数据的便利条件,通过大数据开展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学习者需要借助评价的力量不断认识自身选择的正确性;系统需要借助过程评价反馈自身的学习路径设计和学习内容层次性选择;其他相关者需要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三、促进自适应学习实现的根本策略

    (一)自适应学习的过程解构

    作为一个统整性的体系,自适应学习的过程并不像严格的传统流程那么清晰。自适应学习仍可以分为准备情况对接、参与过程行为调节、自我适应提升三个基本环节。

    1准备情况对接

    学习者进入学习场域,是带着自身已有经验和认知期望来的,伽达默尔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偏见”。[22]“偏见”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影响认知发生的效率,同时对认识过程的舒适程度产生影响。因此,自适应学习首先是准备情况的对接,基于自身条件和认知期待以及学习要求,对学习同伴、学习内容、学习路径进行匹配与对接。体现为学习基础对接、学习内容对接和学习路径对接。学习基础指的是学习者在进入课程学习场域前所具备的基础情况,包含知识技能准备情况和学习能力准备情况,这种对接是场域“斗争”的起点。通过基于文本的对话、基于大数据的判断、基于先修课程的经验等可获取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内容对接指的是学习者选择与其适应的学习内容,包含内容的方向和层次。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蕴含了对内容的选择差异。比如获取会计入门资格的学习者和预期达到注册会计师的学习者在学习内容上有差异。相同期望的学习者因为学习能力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舒适程度也会有差异。学习路径的对接指的是学习者选择与其适应的学习路径,蕴含了怎么学、和谁学、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等选择。应注意到在线学习的内容过载问题较为严重,[23]影响学习者体验。自适应的学习路径是根据认知水平、认知风格选择的。

    3智能支持服务的价值

    自适应学习并不是脱离人群的自主学习,而是建立在全程支持服务上的学习。从现有学习支持服务水平来看,不管理念是真实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根本没有得到体现,随着在线学习的发展,学习支持服务都不能跟上自适应学习的需要。在线学习个性化、及时化、精确化和大数据化等智能特征成为自适应学习支持服务发展的方向。同时,在线学习需要通过良好学习支持服务,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需求,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体验,形成用户与平台的粘性,在体现服务价值的同时使学习者成为忠实的在线学习用户。

    4学习评价的引导性与反馈价值

    相对于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的学习评价能引导学习者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同时提供反馈价值。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在线学习中的应用,多样化数据、多类型数据和高速度数据通过内置的大数据处理机制,以“仪表”式的展现方式,提高大数据的利用价值。一方面在线学习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出主动调适,服务学习者;同样学习者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使学习更适应自身要求,促进学习者进入更加贴近自身能力的学习路径,体现学习评价的反馈价值。

    5各类技术的支持性与引领价值

    技术是在线学习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未来技术的发展,将逐渐隐匿技术本身,技术在自适应学习场域就如空气、水在生活场域一样自然存在。但目前从促进自适应学习而言,仍需要探索技术的支持性,体现技术的引领价值。如降低认知负荷的学习设计技术、提高反馈功效的大数据技术、捕捉学习者状态的情景感知技术、增强临场体验感的VR技术等,都体现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支持,并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对学习者的引领。

    【参考文献】

    [1]S.R.Hiltz. The Virtual Classroom:Leaaning without Limits via Computer Network[M].New York: Ablex Publishing Corp, 1994:22.

    [2][美]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34.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32—36.

    [4]屈林岩.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0—78.

    [5]B.J.Zimmerman & R.Risemberg. 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G]//G.D Phye. 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 Chicago: Academic Press, 1997:105—125.

    [6]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7]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5—9.

    [8]吴南中.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42—48.

    [9]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9—72.

    [10]吴南中.基于教育大数据的MOOC支持服务特质与形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12):49—55.

    [11]史慧姗,郑燕林.MOOC中社会性互动的功用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29—35.

    [1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孟,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0.

    [13]包亞明.文化资源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6.

    [14]P.Brusilocsky.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Adaptive Hypermadia[J].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 1996,6(2,3):87—129.

    [15]张家华,张剑平.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现状、问题与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9(2):18—20.

    [16]高虎子,周东岱.自适应学习系统学习者学习风格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2—37.

    [17][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37.

    [1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84.

    [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98.

    [20]郝恂,龙太国.试析教学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J].教育研究,1997(12):43—47.

    [21]姜强,赵蔚.自适应学习系统评述及其优化机制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57—63.

    [22]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355—356.

    [23]赵呈领,陈智慧,黄志芳.适应性学习路径推荐算法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85—91.

    [24]吴南中.教育大数据应用于MOOC的资源开发范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8):23—29.

    [25]吴南中.走向理解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内涵与方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4.

    [26]陶明远,张素蓉.试论螺旋型课程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1992(4):17—18.

    【Abstract】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lf-adaptive learning, it is found that self-adaptive learning includes such basic connotations as the individual adaptation of the learning body, the situation-orientednes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ing peers and the omnipresence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By deconstructing the elements of self-adaptive learning, it is then concluded that its constituents include human, learning field, learn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It is found through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self-adaptive learning process that self-adaptive learning is composed of preparatory docking, learning control and self-improvement. To prompt self-adaptive learning,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basic fact that it is a kind of learning that is self-adaptive, situation-oriented, coordinated and interactive. Possesses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s also proposed meanwhile.

    【Key words】online learning; self-adaptive learning; learning methods

    (編辑/樊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