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童乐游戏”课程的建构与管理

    陈颖清

    [摘 要] 以增进幼儿的童年幸福体验为目标,幼儿园在构建“童乐游戏”课程时应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注重幼儿在课程实践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并要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实施课程,以使游戏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幼儿存在的基本方式。“童乐游戏”课程在内容上由指向幼儿共性发展的基础性课程与主要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拓展性课程构成。“童乐游戏”课程在实施时应遵守生活性、趣味性、游戏性等原则,注重环境创设与多种游戏机会的提供。同时,幼儿园还应加强对“童乐游戏”课程的管理,注意搭建课程指导平台、引领平台、实践平台、资源平台以及评价平台等,以此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提升课程价值。

    [关键词] 园本课程;课程管理;童年游戏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幼儿的适宜性发展为目的,重在对幼儿园的既有资源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挖掘、整理和利用。[1][2][3][4]因此,园本课程是一种本土化课程,幼儿园及其周围所蕴含的各项自然、文化和社会资源都可成为服务于幼儿学习与成长的课程内容。[5][6][7]园本课程的内容因为贴近幼儿的生活而具有经验性、文化性和探究性,它的建构也是在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凝聚课程理念、提炼课程目标以及组织和优化课程内容。[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幼儿一日生活以及游戏的教育价值,要将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园本课程的基本价值意涵,我们以增进幼儿的童年幸福体验为目标,以游戏为基本的课程实施方式来构建“童乐游戏”课程,以使本土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童乐游戏”课程的价值理念与内容体系

    课程理念是园本课程建构的价值纲领与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基本功用及其建构的基本目标与基本方向。缺乏价值理念的园本课程是缺乏实践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根基的,而园本课程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相应的内容体系来支撑。“童乐游戏”课程在课程理念上始终围绕幼儿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应享有的权利来增进其对学习活动的自主参与,让他们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生命体验。在这一价值理念的引领下,“童乐游戏”课程的内容既关注幼儿基本经验的发展,也注重为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

    “童乐游戏”课程所包含的核心要素是作为课程实践主体的幼儿在课程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与生命体验,以及达成这种体验的基本方式与路径,它所体现的是课程主体与课程实践方式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童乐课程”的价值理念首先是承认幼儿在课程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亦即将一个人格独立且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内在发展需要的幼儿视为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童乐游戏”课程强调幼儿在课程实践中的生命体验,强调通过游戏来唤醒幼儿个体生命发展的积极意向,而实现这一课程理念的基本手段则是游戏。幼儿期是个体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同时它也指一种未成熟状态。在传统社会,幼童被视为成人的附属物,往往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相应的主体地位。这种关于儿童及其价值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抛弃,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获得了相应的教育和发展地位。儿童的价值不再单纯地体现为成人的附属或者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儿童本身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儿童也被视为成人之父,儿童启示和彰显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儿童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根基。“童乐游戏”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存在为价值前提,它将儿童视为课程的起点和归宿,其价值旨趣是试图通过儿童本身来实现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在发展。

    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不断接触和互动中来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的,其自主、自由和自在发展需要幼儿具有发展的内在趋向,而这种意向以及支持幼儿自主发展的环境应该是让幼儿可以感受到乐趣的。这也就是说,任何针对幼儿的教育都应该在激发他们内在动机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让学习本身内化成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快乐不仅体现为一种教育目标,也体现为一种教育要求,即要使幼儿通过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而这种动力是来自于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而非外在强制。由于幼儿的学习具有内发性、经验性、探究性等特点,而游戏则是这些特点的聚合表达,是促使幼儿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实现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本路径,它以自身的愉悦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来成就幼儿的整全性发展。概言之,“童乐游戏”课程的价值理念是以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珍视幼儿发展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各种可能性,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唤醒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绪并以此来增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在“童乐游戏”课程中,游戏不仅被视为一种学习方式,同时更被视为幼儿主体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游戏精神是实现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9]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既具有共性,也存在个体差异。“童乐游戏”课程旨在以游戏的方式来唤醒幼儿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课程实践中实现自主、自由和自在发展。因此,“童乐游戏”课程在内容体系上分别构建了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前者指向幼儿的共性发展,后者主要是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础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幼儿和促進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它强调的是课程对象的全体性和发展经验的基础性,其目标是使全体幼儿在基本的课程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等方面的一般性发展。基础性课程所选择的内容应该以幼儿乐于接受且具有普遍性的经验为主,这一课程内容应该涵盖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基本领域。在幼儿园教学实践当中,这些领域应该包含游戏、生活和教学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游戏活动可以包含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两个基本方面,生活活动可以包含生活自理活动、生活体验活动和生活互助活动等方面,教学活动则可包含主题教学和领域教学等形式。拓展性课程是在对幼儿发展水平的整体认知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要而建立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为幼儿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它可以有效拓展幼儿的经验范畴和经验水平,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以及积极的学习体验。拓展性课程是园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体现幼儿园的课程特色,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支撑。

    二、“童乐游戏”课程的实施原则与实施过程

    “童乐游戏”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以游戏为基本的课程实施方式来提升幼儿在课程实践中的学习体验。因此,“童乐游戏”课程的实施也应该强调课程实践的过程,要通过生活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来促进幼儿对课程的主体性参与。首先,“童乐游戏”课程实施要遵循生活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是指课程在内容建构和方式选择上都要符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让课程能够在普遍的意义上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意义关联,从而促进幼儿在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经验的内化和知识的自我建构。[10]日常生活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这一特性不仅符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幼儿以生活为支点去探究课程时,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其次,“童乐游戏”课程实施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幼儿的学习具有经验性和探究性,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对周围的事物持有旺盛的探究欲,而有趣的事物则会让他们的探究欲得以持续和深化。[11]“童乐游戏”课程实施的趣味性原则是指课程在内容与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能激发起幼儿愉悦的情绪体验,要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造和拓展,通过将幼儿不断带入新的经验世界来拓展他们的经验范畴和提升他们的发展水平。再次,“童乐游戏”课程实施要遵循游戏性原则。游戏性原则不仅仅指课程的实施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而且要在所有的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这也就意味着,“童乐游戏”课程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游戏,而是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将游戏精神与儿童精神进行连接,要在课程实践中通过游戏精神来发展幼儿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品质。

    幼儿园“童乐游戏”课程的实施方式主要是环境和游戏。蒙特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12]他们可以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因而环境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重要的课程实施方式。“童乐游戏”课程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有形的环境,它主要表现为相应的活动区域创设及其材料配置。“童乐游戏”课程的物质环境创设一是可以设置包括角色城、小工匠、乐坊、逗逗舞台在内的表现性活动区,二是可以创设包括沙水区、涂鸦区、淘泥吧、农家坊在内的探索性活动区,三是可以创设包括体能区、CS野战营、勇者基地、骑行区、民间游戏运动坊在内的运动性活动区,而活动区的材料应根据课程目标、活动进程以及幼儿的活动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此外,“童乐游戏”课程实施要注重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要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要素浸润到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去。而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存在方式,以它来实施幼儿园课程也更能彰显和激发幼儿的主体性,“童乐游戏”课程也必须是游戏化的。“童乐游戏”课程的游戏化可以通过户外游戏和室内游戏两种方式来实行。户外游戏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设置丰富的户外游戏并通过设置充满挑战性的游戏情境来引导幼儿主动和创造性地开展课程实践。[13]在室内游戏中则应结合室内空间布局设置一些功能性游戏,以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作用。此外,“童乐游戏”课程还可以拓展性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幼儿的个体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结合,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和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三、“童樂游戏”课程的管理

    幼儿园“童乐游戏”课程的有效建构与实施离不开对课程的科学与规范管理。为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提升课程价值,幼儿园需要对“童乐游戏”课程进行平台化管理。第一,搭建课程指导平台。课程指导平台是由园长牵头成立的课程指挥中枢,主要负责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管理和诊断引领,以及通过协调不同的职能部门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14]第二,搭建课程引领平台。当“童乐游戏”课程方案确定后,幼儿园就需要将课程的思想和内容付诸实践。课程引领平台主要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构建而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和指导教师解决课程实践中的各种共性和个性问题。第三,搭建课程实践平台。课程实践平台聚焦于具体的课程实践问题,它涉及具体的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资源等内容,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具象化。第四,搭建课程资源平台。“童乐游戏”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各项资源的保障与支持,幼儿园应该协调园内各部门来建立资源平台,并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库的方式来提升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五,搭建课程评价平台。课程评价是课程实践的重要环节,[15]“童乐游戏”课程应该建立由不同人员组成的课程评价组织来对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只有经由科学的课程评价,“童乐游戏”课程才能确保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始终保持适宜性。

    参考文献:

    [1]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02):27-29.

    [2]程方生.幼儿园课程开发:“以园为本”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3(05):72-74.

    [3]李应君.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2.

    [4]巫蓉.全人教育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90-93.

    [5]焦爱美.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4-15.

    [6]汉丽.基于自然环境的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园本课程的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71-72.

    [7]赵菁.本土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J].幼儿教育研究,2020(03):27-29.

    [8]杨华俊.乡村幼儿园“自然生活”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9(11):93-96.

    [9]郑黎丽.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89-92.

    [10]王笠入.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现状调查研究:以G省K市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1-2.

    [11]陈大琴.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6(08):61-63.

    [12]刘晓东.儿童是什么:儿童“所是”之多维描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4):20-34.

    [13]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7):126-129.

    [14]罗晓红,肖意凡.课程领导: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81-84.

    [15]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