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课堂教学之我见
朱正坤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围绕相关议题、设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优化、高考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 情境 高考能力目标
仔细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得到高度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应通过议题,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体现了围绕议题培养能力、开展一系列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我校政治教研组全体同仁深入开展了“议题式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对议题式课堂教学有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开展议题式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处理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和学习方式优化、高考能力目标考察之间的关系。
一、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开展议题式课堂教学
(一)正确处理知识构建与核心素养养成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忘记具体知识,剩下的才是素养,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淡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反对这样的观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活动与课堂知识教学不是对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传递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素养、提高能力。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显然不能违背一般性的认知规律,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关键概念、基本判断和逻辑推理上。思想政治学科内在知识的逻辑性、表达的规范性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正确的判断,进行一系列科学的推理。理解概念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正确判断和科学推理有利于形成政治认同。
在《市场调节资源》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两位老师采用了议题式课堂教学,他们以“我的住房,我的梦”为议题,情境设计为:议题描述——我有一个梦,通过学生调查,描述肥东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议题辩论——谁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市场还是政府;议题辩论——房价高企,谁之过;议题决策——如果你是肥东县县长,应该如何实现我的梦。两位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其中一个班学生得出了市场经济是无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另一个班学生得出了市场经济是有效的,需要进行规范和引导。显然基于这两个认识所形成的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认同是不同的。为什么?我们认为是因为两位老师对“市场经济”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同或讲解方式不同导致的。由此可见,议题式活动型课程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核心概念的突破和学科知识的构建,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正确处理设计议题与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形成的关系
思想政治议题式课堂教学把议题作为课堂的主线,用议题把教材知识、学生活动串联起来。设计科学有效的议题是议题式课堂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是教师匠心运用的体现。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注重学习方式的革新,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要设计好议题,我们首先应钻研课程标准,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科学理解国家政策,增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经济生活》中垃圾革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经济自贸区、大国工匠、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政治生活》中公民意识、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文化生活》中关注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传统民俗的前世今生、我们的民族节日、中国好人榜、道德模范等,为我们设计议题提供了广阔的资源。
议题的设计应接地气。议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如中学生的追星、校园禁手机等;可以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如早恋、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冷漠等。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越有话可说,课堂就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思维就更加容易拓展开来,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素养和能力。譬如住房问题,因为住房是当前社会中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有意无意地关注过,每个同学都能说出一些,把住房与个人梦想相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共鸣。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体中,我们原准备使用智慧城市这一议题,老师们讨论说这一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学生也不了解这一议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后来,看到学生都在议论合肥地铁和合肥交通拥堵,我们就换成了“合肥交通,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个议题。实践证明,这一议题的设立是成功的。
每一节课,议题只能有一个。议题式课堂教学围绕一个议题有序开展,议题要贯穿于整节课中。有的老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天南海北到处涉猎,走马观花。学生好不容易进入议题,马上就被带入另外一个议题,忙于应付,根本无法进行深度学习,无法提升学习能力。
二、正确处理议题式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优化、高考能力培养的关系
议题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结合预设情境,引导学生描述问题,找到“是什么”;通过预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找到“为什么”和“怎么样”;通过预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探索解决问题,找到“怎么办”。因此,科学设计情境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关键。江苏吴江中学沈雪春老师主张通过议题线、情境线、活动线、任务线有序推进议题式教学,用鱼骨图来展示学生活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我们在课堂改革中借鉴很多,在这里表示特别感谢。
教学情境和问题设计要取材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具体现象,通过层层剥离(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情境中把握抽象的知识,在分析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学生应对高考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说,议题式课堂教学结合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材料,教会学生如何有效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学会归纳要点、概括主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辩论、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记者招待会、我是未来市长等,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一经济生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这一框体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合肥交通,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样的一个议题。整节课围绕一个议题、预设四个情境、结合四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个情境——“合肥堵象”:来自交通堵塞现场的采访。问题:阅读材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个情景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得出观点。因为材料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描述,做出合理的回答。
第二个情境——合肥地铁、合肥高架的建设发展情况。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它们将如何改善合肥交通现状?
第三個情境——畅想20年后的大合肥。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合肥人的出行应将如何重塑合肥?
结合这三个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引导每个同学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得出相关观点,然后通过学生发言和师生共同讨论来实现对每个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知识的理解、情感的认同。从高考角度来说,主要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他们
将如何改善合肥交通现状?”主要是解决了“生产决定消费”这个知识,而“如何重塑合肥?”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一知识点。
第四个情境——市长新闻发布会。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面对合肥交通问题,如果你是合肥市市长,你该怎么办?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这个环节的情境设计,因为它最容易激起学生自我认同、自我挑战、自我实现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模拟市长与模拟记者之间的激烈对话和频繁擦出的思想火花,精彩地展示了每个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个情境主要是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知识点。
当然,四个情境的设计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完成教材内容,譬如在上面四个环节中,我们就会漏了“社会再生产”这一知识点,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通过设计学案,引导学生提前自学,完成知识构建和能力的培养。
议题式课堂教学把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我们将继续努力推进我校议题式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取得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