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变身”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环保离幼儿有多远呢?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作为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从一个小小的玻璃瓶子说起:我带来了很多的小玻璃瓶,投放在班级的美工区、科学区和语言区。美工区的玻璃瓶我们用纸粘土把种子装饰在上面,变成了漂亮的藝术瓶子,做样品展示出来。鹏鹏在美工区拿着瓶子欣赏,说:“真漂亮!我也要做。”瑞瑞说:“那边有瓶子。”他在材料架上拿到了一个玻璃瓶,开始制作。科学区的玻璃瓶里装上了各种种子,供幼儿日常观察。语言区的小瓶子当成了笔筒,幼儿绘画的笔放在里面。
萌萌问我:“许老师,你怎么有这么多的瓶子啊?是买的吗?”我说:“不是买的,这个瓶子原来是装饮料的,我喝完以后把它洗干净,带来给小朋友做东西。”浩浩说:“我家也有瓶子,可是都被妈妈扔了。”几个孩子在一起说自己家有些什么,又被家长怎么处理的。小玉说:“老师老师,我家也有瓶子,明天我带来,给你们做东西。”午饭后,我和幼儿说起了这件事,让他们想想除了玻璃瓶,还有什么东西是家里不用,但是可以带来幼儿园使用的。幼儿一下子兴奋起来,说了很多东西。最后,我和幼儿说好了,收集废旧材料带来班级。
幼儿善于模仿别人,老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喜欢模仿。自从幼儿发现小瓶子可以有很多用处之后,他们陆陆续续从家里带来一些瓶子、纸盒、罐子等等。这些小东西在原来的容器功能之后,在幼儿园里继续发挥它们的光和热——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玻璃瓶、纸板等废物。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小吃店”、“美团外卖”、“娃娃家”等创造性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还有幼儿园整理种植地之后砍下的竹子和木块,用来制作游戏材料,在建筑区用竹子搭建傣族的竹楼,竹子还做成了蒙古族投壶游戏的竹箭。自己的经历让幼儿初步懂得什么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理。环保的活动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教师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开展相关的活动。我们需要把日常工作中关于环保的点滴行为整合起来,就是环保教育。
除此之外,家长资源也不可忽视。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影响至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造成幼儿的潜移默化。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很多家长在环保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优势。因此,家长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鼓励家长以身作则,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等。开学初的生活区“垃圾分类”活动就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将垃圾分类的知识从区域游戏中移植到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学以致用。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日趋严重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幼教工作者要让幼儿理解"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意义,让环保意识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心里。终有一天这颗种子会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造福我们的地球。
作者简介:许震华,生于1976年,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