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特质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摘 要】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是5项重要的心理咨询特质,也是做好咨询的前提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关键。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有效引入心理咨询的5项特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心理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课堂;咨询特质;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8-0041-04
【作者简介】刘佳颖,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13)教师,一级教师。
咨询特质(attributes of counseling)指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咨访关系和咨访效率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反应特点。国内外许多心理咨询师在研究中都对咨询特质做过论述,其中尊重、共情、热情、真诚和积极关注这几项特质得到了一致肯定。这些特质既是观念、态度,也是方法、技巧,是人格与技术的結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是做好咨询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心理课堂的关键。
一、懂得尊重,奠定基石
所谓“尊重”就是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观点——“无条件的尊重”,其意义在于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这正是当下心理课堂所需的基石。
1.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笔者经常会在课前做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来确定上课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备课。每一堂课结束,让学生写下对这堂课的感受、意见和建议,学生可以及时总结感悟,教师也能得到真实反馈。再将学生的感受、意见和建议主动融入之后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使课堂能更好地切合学生的需求。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心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观察员,要与学生产生共鸣,而不能高高在上或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避免采用封闭式、责备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我告诉你们”“认真听我讲”“你不应该这样”“你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应多采用“你认为是什么样子?”“是这样,还有吗?”“如果这样想是不是更好一些?”“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可以再解释一下吗?”等鼓励、引导性的言语。学生只有更多地表露自我、释放自我,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心理课才能达到实效,真正发挥作用。
二、展示真诚,建立信任
在咨访关系中真诚一致是指咨询师不虚伪、不矫揉造作、不以专家自居的心理状态。咨询师能够随时以诚恳的态度,与来访者做直接正面的沟通,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在的思想、感受和态度。而在心理课堂中,“真诚”就要求师生卸下防御的伪装,表里如一、真诚可信地展现“真实的自我”,从而建立起完全的信任,尽情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态度。
1.展示真实的自我。
在课堂上,特别是有人听课的时候,教师常常会害怕课堂不够“完美”,诸如时间不够、自己忘了程序、学生“意外”发言等。总想做到完美,殊不知,这种“完美”往往牺牲了学生的发挥。在心理课堂上,意料不到的事情经常发生,因为心理课堂不同于学科课堂,心理课堂注重的是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成长,内心的触碰总会生成一些深层次的感悟,很多东西是无法预设的。当我们真诚地面对这些“意外”,心理课就能成为富有生成灵性的课。
2.营造真诚的氛围。
心理课堂上应该是“人人平等”的,教师放下架子,学生才会更大胆地敞开心扉,才能更好地成长。在“绘制我的生命蓝图”课堂上,笔者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和计划,在笔者的影响下,学生都非常坦诚地进行了分享,在聆听分享与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又会有新的收获。这样的课堂既开放又富有灵性,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课堂效果自然更好。
三、饱含热情,洋溢情感
热情使咨询过程充满温暖、友好,具有助人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课堂充满温暖。
1.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去影响学生。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带着温暖的笑脸走进教室。在讲课时要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对学生微笑,说一些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2.以热身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一堂课可以设计一些贴合主题又能调动气氛的热身活动,通过热身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在团体内营造一种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氛围,同时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心理小游戏、故事、音乐和视频等运用得当都能起到良好的暖身效果。如在教授“悦纳自我,超越自我——自信心训练”一课时,笔者开展了一个“掌声响起来”的活动,让学生先估计自己一分钟能鼓多少次掌,然后开始鼓掌实践,结果发现实际的鼓掌次数比预估的多很多,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潜能。活动很好地引出了主题,又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课堂。
四、学会共情,加强理解
罗杰斯认为,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让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亲身体验般的准确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共情有利于创设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真诚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
1.教师要学会倾听。
倾听既可以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也可以让学生在安全氛围下诉说自己的感受和真实想法。倾听不仅仅是听学生说的话,更需要去倾听话语背后的情绪情感,倾听他们的潜意识表达。在倾听时要不带偏见,不做价值判断,设身处地并适当地表示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分享时难免会有些不合常理的想法,不要急于打断,认真听完,因为这可能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在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学生情绪的同时去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找出情感反应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再进行引导。
2.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自己的参考框架走进学生的参考框架中,不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衡量学生的言行,这样才能切身地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同时,教师应时刻监督自己,防止自己的价值观念影响自己的判断。教师可以经常自省:是否真正理解学生的想法?是否真正设身处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心?是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常进行这样的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课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学生的内心等同于自己的内心,如果完全和学生同喜同悲,就会失去客观性和专业性,要出入自如、恰到好处。
3.教师在表达共情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判断和调整。
教师共情反应的程度也要和感受程度一致,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小题大做或理解不够,引起反感。当教师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达到共情时,可采用探索性或尝试性的语气表达,如:“你是不是认为……”“刚刚你感觉……”请学生进行验证。
五、积极关注,有效激励
在咨询领域,无条件积极关注指咨询师不受自己对来访者思想、感受、行为的判断或评价的影响所付出的关怀。心理健康教师要运用积极关注,相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潜力,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并有效使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心理健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如在“天生我才必有用”心理活动课中,有一个活动是制作优点卡送给同学,课前笔者对这个班的情况先做了一些调查,活动过程中,笔者一边观察一边制作优点卡。活动结束时,笔者问:“有没有同学把自己制作的优点卡都送出去了但没有收到一张卡片?”结果真的有一位学生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此时,笔者拿出自己制作的优点卡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说道:“这位同学不吝啬赞扬别人,这就是一个优点,他能够诚实而勇敢地站起来,这也是一个优点,而且我知道这位同学书法和画画都特别好,还获过奖,所以老师把这张亲手制作的优点卡送给他!”当下这位学生很感动。激励学生时要真诚、有针对性,切不可言不由衷,以免适得其反。同时,激励应该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使其能领悟和认同自身的长处,进而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2.教师要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
教师可以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找到评价依存的基点,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投入积极的正向期望。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调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从而鼓励他们主动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最终使学生自由发展,实现终身成长。平时笔者会注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们记录或者拍摄下来,在每学期最后一堂课举行一个颁奖仪式,分门别类设置奖项,如“金点子小组”“最佳发言个人”“特别感谢奖”等。这种带有仪式感的评价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催化心理课的团体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分享感受,真正享受一种被关注、被认可、被接纳的心理境界。
【参考文献】
[1]赵青,黄杰,赵晶.共情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7):22-23.
[2]武光路,韓继莹.利用心理咨询特质建立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215-216,219.
[3]杨胜丽.提高心理活动课暖身阶段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