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体化背景下的“乐动会”体育课堂

    摘 ?要:本文在一体化背景下探讨了用“乐动会”评价体育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乐动会”课堂的特点与價值导向,重点探讨了从一体化的思路创设“乐动会”体育课堂应把握的关键,旨在为教师们在一体化改革背景下更好地把握体育课堂、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乐动会;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3

    体育课程一体化总体上要充分发挥课程的服务功能,尤其是在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得将会更为突出。体育课程一体化在评价方面,从“知、能、行、健”的学段评价,到“乐动会”的体育课堂评价,建构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的评价体系。“乐动会”是体育课程一体化在课堂评价方面提出的三个关键要素或核心要素,是衡量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1]一体化背景下的体育课堂如何把握和体现“乐动会”,真正地为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做好服务,这既是一体化希望达到的,也是优化体育教育所期待的。

    一、一体化背景下从“乐动会”评价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体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体育课堂,体育课程改革标志性成果也常常是通过革新体育课堂而呈现。很长一个时期,什么是好的体育课,或体育课的标准问题都一直未停止过对其争论和辨析。无论是过去提出快乐体育模式、体质教育模式、健康体育模式,还是技能教育模式,所提出的各类体育课堂创新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指导着某一历史阶段的体育课的变革,也为体育课程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体化提出从“乐动会”三个要素综合判断体育课的质量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

    (一)从“乐动会”评价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是不是好课,过去有多种评判方法,有的是大而全的从评价教师、场地器材的使用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的是单纯看体育教师的教,还有的是从课的总体效果来评判;也有专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方面评判体育课堂的优劣。笔者倾向于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体育课的质量,而且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具体聚焦在“乐”“动”“会”三个关键要素上。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一是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其重点应落在受教育者身上,即要看教学的效果,而不是施教本身,这是最直接或最具针对性的考查教学质量的视角。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与结果,既是体育教学所达到的总体效果,也是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二是从“乐”“动”“会”三个关键要素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抓住了从兴趣激发与保持,即“乐”这一体育学习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的各项活动;到精准把握科学、合理的“动”,即“动”的是否准确、充足、安全和有效,这正是体育学科特性——实践性的明确要求,体育是实践性学科,操作性知识,实践的主要标志是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并富有成效的“动”,固然对体育课堂教学“动”的评价尤为重要;再到学习结果的把握,即“会”了什么,以及“会”的程度,假如忽略了“会”,仅仅通过“乐”与“动”来评价一节体育课是不是好课,是不全面的,从目标上看也是不完整的。[2]因此,一体化提出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从学生体育学习的角度,重点看“乐动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从“乐动会”评价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如何通过评价“乐动会”来全面具体地衡量一节体育课的优劣,即如何体现其可操作性,这是提出“乐动会”并以此评价体育课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关于“乐”,既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上来初步判断“乐”与“不乐”,或“乐”的程度,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判断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以及看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各种动作来辅助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观察,准确判断关于学生在“乐”方面的表现。关于“动”,是体育课的本质属性,也是相对比较容易判断的重要指标,“动”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比对动作规格来判断;“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记录练习密度与心率等来判断;“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练、赛各种活动中是否出现有运动损伤,或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面对安全隐患学生是否有安全意识和规避隐患的方法等来判断。关于“会”,重点可以从会说、会做、会用、会学、会做人五个方面来评判,但是一节课上并不能把五会都充分体现出来,只是有所侧重。然而,五个方面的“会”教师都要关注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会说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所学的内容;会做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展示所学动作;会用是体现学以致用,一节课尽管难以体现出应用,但也要向学生传授如何用、何时用的知识与方法;会学是学、练、赛的方法掌握,教学中老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方法,学生要能够懂得和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参与学、练、赛各项活动;会做人是突出德育渗透,要能够在体育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正确引导,学生所能表现出的积极的良好的一面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而消极的不良的方面要及时制止和批评教育,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并在言行方面要能够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出“以体育人”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从“乐动会”评价体育课堂,可以将其具体化、显性化,甚至有些指标可以进行量化。

    二、一体化背景下的“乐动会”体育课堂特点与价值导向

    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实践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课堂所呈现出的独特性,当然,还并非仅仅如此。“乐动会”体育课堂的特点会更加鲜明,且价值导向也将更为清晰。

    (一)一体化背景下的“乐动会”体育课堂特点

    一体化背景下的“乐动会”体育课堂,其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学定教的“生本性”、寓教于乐的“趣味性”、少等多动的“实践性”、以体育人的“教育性”等几个方面。

    第一,以学定教的“生本性”。过去,有诸多体育课堂,不是呈现的以学定教,而是一味地在教某个教材,或者教师基于自己的专业基础、能力水平等,更注重如何教,而忽略学生如何学,还有的课前忽略对学情的系统分析,课中缺乏对学情的全面观察,未能及时把握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情况,假如课后再不进行深入反思,体育教学的效果就难以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也难以见到成效。而一体化背景下的“乐动会”课堂,尤为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无论是备课环节还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工作,都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体现其“生本性”,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体育课堂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第二,寓教于乐的“趣味性”。体育源于游戏,又高于游戏,体育运动本身带有一定趣味性,而且几乎每项运动都有其兴趣点,充分挖掘体育运动的兴趣点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乐动会”体育课堂,要对“乐”引起高度的重视,寓教于乐自然成为关注的热点,要强调的重点,当然也是组织好体育课的难点。但要达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缺了对“乐”的把握和呈现,是很难的。提出体育课堂要尽可能达到“乐动会”,其寓教于乐的“趣味性”是其中一个关键性特点。当然,“趣味性”并不只是简单地游戏化,而是基于不同学段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在充分挖掘各项运动兴趣点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组织游戏、开展比赛、创新设计等多样化体现的结果,确保和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学、练、赛中享受乐趣,并激发起兴趣,其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更好地调动。

    第三,少等多动的“实践性”。体育知识具有操作性,体育学科主要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实践性是十分重要的且必须凸显的特性。当前的体育课堂存在多种倾向,最为突出的有两种,其一是“动”得不够,“静”得太久,其原因有的是任课教师讲得太多,有的是组织不当让学生站的时间太长,总的来讲是没有充分地“动”起来,锻炼自然就会不足;其二是“动”得过多,“静”得不够,有些课上一味追求大密度,甚至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也要“动”着听,学生难以静下来思考。这两种情况实际上是走向了两个极端,并非体育课堂的理想状态。“乐动会”体育课堂之所以将“动”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突出科学合理的“动”的实践性,是要在精讲多练原则把握的基础上,再强调让学生少等多动,少等不是不等,多动是在少等基础上的多动,也就是说,该等的时候一定要安静下来,该动的时候更要合理组织使其“动”得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因此,既要体现“實践性”,还要对“动”的度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把握。

    第四,以体育人的“教育性”。无论是我们平常说的体育课堂,还是一体化背景下的“乐动会”体育课堂,都要凸显其以体育人的“教育性”,而教育同时包含着教书与育人两大维度,体育学科的教书意味着要传授体育与健康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体育学科的育人依然要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任务的落实、落细,围绕健全人格的塑造体现体育的教育价值。总的会从“会说”“会做”“会用”“会学”“会做人”五会方面呈现以体育人的“教育性”。

    (二)一体化背景下“乐动会”课堂的价值导向

    在一体化背景下提出从“乐动会”评价体育课堂,并建议教师们积极打造“乐动会”课堂,为何如此,“乐动会”课堂的价值何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体育课堂更有目标感,把握了“乐动会”,如同抓住了体育课堂的“精气神”,其目标更加聚焦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上。二是使体育课堂更具灵活性,提出“乐动会”,使教师们有更大的灵活自如地把握课堂的时间、空间和方式,例如,要达到“乐”,教师们可以基于学校实际、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灵活把握达到“乐”的学习方式,并不限定使用某一种方式。三是使体育课堂更显实效性,关于什么是一节好课,大家对该问题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好课的定位是要落在课的实效性上,换言之,缺乏实效性的课再新颖,任课教师感觉再良好,都难以将其定位为好的或优质的体育课。而“乐动会”更加强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身体锻炼、技能学习、方法掌握、灵活运用与人格塑造等。这种多维度都突出实效性的课堂打造,也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由此可见,一体化背景下“乐动会”体育课堂会更有目标感、更具灵活性、更显实效性。这也是“乐动会”课堂的价值导向所在。

    三、从一体化思路创设“乐动会”体育课堂应把握的关键

    “乐动会”体育课堂,不同于以往任何单一要素模式倾向的体育课堂,而是要将“乐”“动”“会”三要素集中体现在同一节课上,是要更系统和全面地凸显体育课堂的价值和以体育人的实效。从一体化的思路创设“乐动会”体育课堂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关键。

    (一)“乐动会”体育课堂需要突出“生本体育”理念

    体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既是学校落实体育教育的主渠道,也能够判断能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生本体育观。“乐动会”体育课堂,其体育的定位,一是要能更好地通过体育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体育助力,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着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二是学校体育既是为终身体育奠基,也是为幸福而健康的人生奠基,树立“生本体育”理念,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好奠基工作。

    (二)“乐动会”体育课堂需要体现“以学定教”观念

    体育课堂能否突出“乐动会”,既能反映出观念的转变程度,还能较为明确地区分出体育课堂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的差异程度,前者,更注重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远大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多表现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较为传统又非常常见的教学观念。后者,更注重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的学多表现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教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法,目前这种教学观念还不够常见,但将是未来突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流观念。“乐动会”体育课堂体现“以学定教”,关键是要把握好学情,既要注重备课环节对学生以往体育学习中的情况分析,对学生特点、基础等的分析,从学情出发设计如何更有效地教,还要强化体育课堂观察,充分把握学生在现有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及时调整和完善教法。

    (三)“乐动会”体育课堂需要把握“因材施教”原则

    无论是“生本体育”还是“以学定教”,都共同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乐动会”体育课堂在具体实施环节,突出“因材施教”至关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一是考虑分层教学,尤其从学习目标的设置开始就要充分体现出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别,要尽可能地减少大统一的目标设置,消除仅仅顾及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现象。因为,学生有差异是绝对的,没有差异却是相对的,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设置有一定区分度的学习目标,再基于不同的目标组织开展分层教学,体育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查漏补缺,学生之间有差异只是一个总体上的不同,至于每一个学生差在哪里,要想达到有效教学,提高“乐动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既要能从总体上把握“乐动会”哪个方面需要强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在“乐”“动”“会”方面的短板。具体而言,是“乐”之缺乏,“学不乐”,缺乏乐趣,需要激发兴趣;还是“动”之不足,“学不热”,缺乏练习的时间和强度,需要强化练习;或是“会”之不够,“学不会”,缺乏达到学会的宽度和深度。即便是从“会”的角度来区分,不同的学生或许也存在差别,如有的学生不会说,有的学生不会做,有的学生不会学,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以致用,甚至是在如何做人方面有待进一步教育与引导。由此可见,“乐动会”体育课堂做到“因材施教”至关重要。

    在一体化背景下打造“乐动会”体育课堂,是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体育课堂突出“乐动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总体上要能够树立“生本体育”理念,把握 “以学定教”观念,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2]于素梅.“乐动会”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87-92.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课题编号:GYI202001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