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的华罗庚
陈刘胜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小时候就爱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罗呆子”
华罗庚小时候很爱动脑筋,下了课,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骑马
童年时代,华罗庚最想骑马。
他将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如今,这张小凳子還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稍大以后,华罗庚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十分开心。喜欢上了数学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抱着数学书不放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贫困,父母已经无力继续供他念书,他只好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家中的那间小杂货铺。不甘平凡的华罗庚并没有就此放弃学习,踏上了艰苦的自学之路。
每当有客人光临小店铺时,华罗庚就帮助父亲打算盘、记账,客人一离开,华罗庚就继续演算书中的数学题。有时算得入迷,华罗庚竟将自己演算的结果,当成客人应付的货款价格。时间一久,街坊邻居经常笑话这个呆头呆脑的少年。父亲对这事很是生气,叮嘱不行,有好几次都要将他的数学书给烧了。但是,华罗庚却一个劲地死抱着书不放,父亲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数学真有用
华罗庚失学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继续自学数学。杂货店的生意不太好,父亲白天帮人收购蚕丝,晚上算账。有一天晚上,父亲算来算去,账怎么也对不上,急得满头大汗。伙计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可还是没算清。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到香的气味,连忙走出来说:“你们不要求狐仙了,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不相信儿子有这个本事,把两大本账册往他面前一放,不屑地说:“你算吧!”结果,华罗庚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全部理清了。父亲一看,儿子学数学还真有用,这才不反对他学习了。在包装纸上演算题目
有一次,华罗庚在店铺里演算数学题,一个妇女进来买棉花。妇女问:“一包棉花多少钱?”华罗庚没有听见,那个妇女又对着他大声问了一次,华罗庚这才发现有人在和他说话,连忙把刚才演算的答案说了一遍。那个妇女一听,尖叫起来:“你家的棉花怎么这么贵?”华罗庚这才知道这个妇女问的是棉花的价格,于是告诉了棉花的价格,那个妇女买下一包棉花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演算,突然发现刚才自己是在包棉花的纸上算题目的,那包棉花恰好被那个妇女买走了。华罗庚急坏了,便不顾一切地追了出去。一个拉黄包车的师傅见了,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让他坐车去追。追上那个妇女后,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把包棉花的纸还给我。”那个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啊,不是你送的。”华罗庚着急地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拉黄包车的师傅连忙把事情的原委说了,那个妇女被眼前的孩子感动了,没要他的钱,把包装纸还给了华罗庚。华罗庚接过包装纸,舒了口气。回家后,他又继续演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