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孙佳庆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优化整合,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将原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分配给相关部门,事业单位以公益性服务为主,逐步恢复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属性。除了人事制度和服务职能的调整,事业单位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升级和创新也很重要。由于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财务管理关系到地方事业的发展和不同事业单位的公平分配。财务管理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在任何企业单位,创新发展都是主旋律,可以通过对财务管理的业务创新,逐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可以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指导提供一定的基本条件。因此,考虑到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全面实施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给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机会。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正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党中央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要结合国家发展新形势和政策要求,改变自己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单位内部财务工作效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金的控制,推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要求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完善自身的各项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其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国家机构的分类是现有机构分为两类,首先是向行政机关提供支持和保障,作为公益性服务,向社会全面提供公益性服务。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是市场提供的,资金也无法从财政上得到保证。第二,它除了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外,还被定义为具有特定创业技能的两类公益,如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部分可以向市场分配资源,财政可以补贴经费。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企业不同,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和公益性,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明确。同时,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因此要接受国民和政府的监督,实现信息公开、公平、正义,保障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反映和监督公共财政和企业资金的活动机构。由我们认为货币是最重要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继续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测各级政府筹资过程和结果以及不同机构业务资金活动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其特点主要是政策性强,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反映国家相关财政方针政策,与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次,范围广,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亮点多,事业活动各行各业,门类齐全。第三,经费无偿性,事业单位一般是非生产性单位,所需经费大部分不能自给,警卫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支出,决定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的无偿性。因此,公共机关的财务管理主要分为管理、监督、分析和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财务行为、加强预算管理、确保事业发展需要、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事业单位,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在企业的成本、预算和风险管理方面,起到监督和管理企业财务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对单位资金的筹措和合理运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由多名资金来源无偿拨付,因此财务管理要严格控制经费,不能大手大脚,要按照节约的原则将公共事业项目转移到实处,其管理没有经济收益目的。部分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部分领导不了解财务管理政策和规定,不会利用财务分析做出决定,不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个人负责多个岗位,由于兼职,职务责任不明确,监督审计难以有效进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单一

    公共机关的财务管理内容主要有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财务监督、项目绩效管理等。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落后的现象,管理效率低。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流入频繁,财务报告、记录的程序不规则,资金去向只是单纯的记录,资金往来明确,对单位的运营没有起到指导作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实行多年,一直是事业单位遵循的规律,但与成熟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似乎很简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部分事业单位启动转化是行政单位,部分事业单位转变为一般企业,具有利润的性质,因此,原有的管理制度需要完善,从不同的层面根据自身单位的特点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预算编制重视不够、收支管理不规范

    财政部每年都制定部门预算编制相关政策和编制规范,要求事业单位根据上一年预算执行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准确衡量明年的财政收支预算,但部分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对本单位事业运营进行客观分析,只能采用预算增加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扭曲。一些事业单位不规范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事业收入不计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变更资金用途,擅自扩大支出范围,造成单位经费使用前后紧张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随着公共机关改革的深化,整个社会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制度也开始颁布和广泛适用,各事业单位要做好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新的会计制度,明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向,为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抛弃落后的思想,切实建立制度,实现制度化管理效果。部分改革后性格变化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要有判断意识,明确自己单位的性格,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創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财务内控体系

    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引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有效保护单位的财务安全,确保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要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优化财务审查过程,明确各职员的工作责任,确定工作标准。特别是要建立职务责任机制、财务会计机制、奖惩机制、业务流程审计等,构建完善的体系,达到全方位覆盖,保障实用性。事业单位改革后要建立提高盈利能力的事业单位等内部控制制度,对项目进行事前调查、预算验证、项目使用的资金流动要明确透明,要保证项目收益,避免风险。同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日常管理相协调,融会贯通,互相制约监督。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程序

    国家要制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服务型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明确部门责任,明确产权关系。特别是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对资产的使用、配置、处置、担保、投资等。

    (四)加强对财务的审核监督,提高监管水平

    通过监察部定期的非定期监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效果较差,事业单位应完善监察监督制度,完善日常监督管理。检查监督的内容不仅延伸到财务账簿上的内容,还延伸到财务链上的“上下游”。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客观公正,审计监督人员要从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有效,从而提高监督水平。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质要有财务人员强烈的思想觉悟,熟悉事业单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自己的道德规范,遵守道德规范,通过制度约束人,通过制度鼓励人,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定期以财务职员为对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达到持续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

    四、结语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需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至关重要。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的发展,为了普及会计软件,将计算机技术集成到财务管理中就可以了。

    (作者單位:黑龙江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