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滕家喜+程维金+刘新星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市的花卉苗木生产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其在苗木品种、生产管理、规划定位、区域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花卉;苗木;生产;对策;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3-0082-05
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美丽中国”的深入,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提出武汉市现代都市林业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将把高档花卉产业开发作为现代都市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开展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调查研究,可为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依据。
1自然概况
武汉市地处东经113°41′至115°05′,北纬29°58′至31°22′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80 ℃;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6~33 ℃,夏季长达135 d;春秋两季各约60 d。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 205 mm。活动积温在5 000~5 300 ℃之间,年无霜期达240 d。
武汉市境内主要属于江汉平原区,沿长江、汉江及诸河展布平原,北部为大别山低山与丘陵,层次分明,陆上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潮土、红壤。武汉水资源非常丰富,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
2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现状
在湖北省“生态立省”与“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1-2]和武汉市城市绿道建设、破损山体修复、湿地生态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工程等项目的推进下,以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不断提高[3]。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态势,花卉苗木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档次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不断创新。
2.1生产总面积
近五年来,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明显增长(图1),截至目前,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超过20 000 hm2。花卉苗木种类达200多个,形成了年产5 000万株绿化苗木、租摆植物100万盆、盆花草花700万盆、草坪地被250 hm2和鲜切花400万支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40亿元。
2.2主要树种及规格
全市主要的花木品种(表1),数量和面积上占绝对优势的是武汉地区的一些乡土树种,大乔木类主要有樟树、栾树、广玉兰、杜英,小乔木类有桂花、樱花、紫薇,灌木类有红叶石楠。大乔木类除了栾树在苗木规格结构上分布比较平均外,其他种类均表现出15 cm以上苗木所占比重较少的情况。总体来说,主要树种在苗木规格上还是比较齐全的。
2.3各区生产情况
近几年,武汉市按照基地成片、设施配套、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推进大园区、大板块、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形成了以江夏区107国道沿线和大花山花卉苗木基地、黄陂武湖花卉科技产业园、新洲花果山桂花苗木基地和蔡甸九真彩叶树种产业园为核心的花卉苗木产业区域布局(表2)。苗木生产逐步向产业带集中、花卉生产逐步向园区集中。
全市花卉苗木企业或基地总计有699家,其中江夏区超过一半,江夏区的武汉林业集团鞍山容器苗繁育基地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容器苗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育苗温室3 hm2,年繁殖红叶石楠、小丑火棘、加拿大红樱等袋装小苗200万株。其他各区也拥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如东西湖区的柏泉彩叶树种基地,基地立足彩叶树种的引进和繁育,有高标准育苗温室2 hm2,普通育苗温室8 hm2,年繁育各类彩叶树种苗木210万株。黄陂区的武湖花卉产业化基地占地约35 hm2,有现代化温室设施栽培面积8 hm2,实现了蝴蝶兰、红掌、仙客来、凤梨等高档盆花的规模生产,年出圃高档盆花280万盆,国际AAA级花卉产品达到95%以上,是目前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新洲区的花果山桂花品种资源圃已纳入全市赏花经济五大资源圃之一,所培育的桂花写入国际桂花名录的有157个品种。蔡甸区的九真彩叶树种产业园初步形成,园区内已汇聚数十家企业,生产各类彩业树种品种多,发展势头较好。
2.4育苗类型与育苗技术
目前武汉市共育有容器苗895万株,约占总量的1/10。各区主要的育苗类型大体上一致,基本上都是以绿化苗、造林苗为主(表3)。虽然各区均有使用容器育苗、组织培养、温室、大棚等先进育苗手段,但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东西湖区、新洲区还刚刚起步。
3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产品种大同小异,缺乏区域特色
全市生产较多的苗木品种有:香樟、栾树、紫薇、桂花、红叶石楠等树种,虽然苗圃面积大小不一,但经营品种大同小异。各花卉苗木主产区的主打树种也是基本相似,由于苗木生产时效性强及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人们在同一年种植相同的品种,势必造成同品种苗木出圃、销售时间也大体一致,导致苗木市场的不良竞争。大部分苗圃自身又没有特色,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不利于苗圃、企业的发展。
3.2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武汉市的大规模发展,许多投资商纷纷转向园林绿化行业,部分农民因农村土地富余,改为种植绿化苗木。近年新成立的苗圃、企业急剧增加,但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户种植管理和经营水平粗放,技术、信贷、信息、流通等专门服务不到位,效益不高。在设施栽培方面,组织培养、容器育苗等先进育苗技术应用只占到苗木总生产量的1/10,对科技和资金的投入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现代花木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需求。苗木质量常常因为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肥水管理不当,苗木生长比例失调等原因而降低,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导致部分苗木质量低下。
3.3苗木生产缺乏规划,苗木结构不够合理
在品质结构上,一般品种多,特色品种少。如桂花,武汉地区每年仍然需要到河南调潢川金桂[4]、到福建调蒲城丹桂[5]、到四川调中国红丹桂和高干桂[6]等特色品种,自己生产的品种只能满足对苗木要求不高的绿化工程中。
小规格苗木多,大规格苗木少。虽然苗木规格齐全,但苗木结构不够合理,从全市来看,大乔木类除了栾树在苗木规格结构上分布比较平均外,其他种类均表现出15 cm以上苗木所占比重较少的情况,园林工程中只能到各地突击调苗。此外,缺少高附加值的城市绿化苗木,经济效益低。大多数育苗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喜卖大留小,对苗木生产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这样当年苗圃地育苗优良种条选择的空间相对窄小,影响了来年春季扦插苗木的质量,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3.4区域发展不平衡,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落后
虽然各主产区在苗木生产上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部分区域表现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象。如新洲区和蔡甸区均为农业大区,但苗木花卉企业数量、苗圃面积、育苗数量均较江夏区和黄陂区低很多。东西湖区花卉产业近两年才刚刚起步,主要是利用该区育苗企业(主要繁育蔬菜苗)的空档来发展花卉盆景,一年能生产各类花卉10万余盆,而黄陂区的武湖花卉产业化基地实现了蝴蝶兰、红掌、仙客来、凤梨等高档盆花的规模生产,年出圃高档盆花280万盆,国际AAA级花卉产品达到95%以上。
2008年河南省潢川县一年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就达到2万hm2,有4个乡镇是集中连片的种植花卉苗木,形成一定规模[7],相比之下,在种植面积上武汉市的花卉苗木规模与国内同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3.5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不足
早在200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花卉产业发展的决定,但决定中的一些扶持政策因种种原因无法兑现。如按规定,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但这一规定基本没有落实。自由资金有限、银行贷款、社会融资难,导致投入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但与武汉市扶持其他农业产业的政策相比,扶持政策明显不足。如全市出台了对发展水产养殖新挖鱼池每公顷补助30 000元、老鱼池改造也有7500~15 000元,对连片种植3333 hm2以上林木基地只给予每公顷4 500元的补助政策,不足3333 hm2的不予补助。政策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主和苗农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的积极性[8]。
4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对策
4.1创新苗木生产理念
改变对苗木新品种的看法,新品种不仅仅是指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或新发现、新选育的品种,同时也要关注从乡土树种里开发出来,在园林工程中尚未应用的品种,或现有品种改变其形状和功能的品种,如分支、树冠、球类、伞状、丛生、独干、双干、三干,造型拉片等,如:树状月季、球型金银花、球型黄金香柳、球型红豆杉、球型桂花、悬空球型金叶榆等。
改变苗木生产的固有观念:①乔木也要炼苗,因为大水大肥催长的苗木木质化程度低,抗性差,成活率低;②苗木未经修剪整形就是苗圃里的野生苗,不能因为节约成本,或者是苗木已被提前订货,就不修剪苗木。修剪整形后既符合树形优美的要求,又便于装卸运输;③苗圃生产的苗木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虽然没有出台苗木产品的国家标准,但是行业内也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因为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有一些精品,事实上没有标准也生产不出精品苗,如:行道树要求、风景树要求、点缀树要求、造型树要求、功能树要求等,把握好各自的标准,才能生产出精品,形成品牌效应,也就能在国内行业中形成武汉市苗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2加大苗圃集约化经营程度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市推进花卉苗木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强化本地传统产品开发利用,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引进一批适合推广的新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争取打造出各区的特色苗木,不断完善,使企业做得大、发展效益好,也让广大农户在成功典型示范引导下,推动全市花卉苗木產业发展。
4.3调整品种布局
要推动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花木品种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尤其在当前国家实行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土地难已取得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花卉基地,引导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由过去增量扩面为主向质量效益转移,由大众苗木为主向名优新品种转移。舍得科技投入,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目前市场紧俏的大规格苗木、袋栽苗木、彩叶树种、花灌木苗,提升花卉苗木档次,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增加经济效益。
4.4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随着进入花卉苗木行业企业数目的增加,行业协会应积极鼓励各企业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对苗木的科学管理。要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木品种,整合科技资源,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推广新型容器育苗、组培育苗、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技术、花期调控技术、滴水灌溉和配方施肥等育苗手段,运用新技术,推广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减少苗木成本,改善苗木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9-10]。
4.5认真落实产业规划
在现有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由政府对全市各区苗木生产基地统一进行规划,对下一年的苗木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各企业苗圃生产进行合理的指导。鼓励每个区形成各自的特色花卉苗木品种,做好做精,以达到“一区几品”或“一区几优”的效果。苗木生产者要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发现和定位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实行短线-中线-长线运营,短平快及长短相结合。以防出现“小规格苗木多,大规格苗木少”等现象,导致现阶段大苗供应需外调,后期又出现大苗扎堆的尴尬局面。
4.6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正处于发展盛期,为了其稳步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花卉苗木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在产业链的延长、产业群的建设上予以指导,对苗木生产实施鼓励和补贴。尤其是发展滞后的区域,出台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引进外地资金,并负责对花卉苗木招商项目的评估。扶优扶强花卉苗木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收购兼并中小生产经营户,鼓励强强联合,培育特色优势企业从而带动全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大发展。武汉市政府要积极承担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的责任,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花木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种花能人巡回指导,印发技术手册等活动,提供技术咨询、技术下乡、技术服务,把花木新技术、新成果迅速扩大到千家万户,实现科技促进花木经济效益的增长。
4.7推进多功能苗圃建设
多功能苗圃是以苗木生产为基础,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游憩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景区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念,展示“春花夏阴秋实”的季相景观,营造集苗木生產、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苗圃,达到花卉苗木生产和游憩观光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
武汉市现有的园区休闲化模式已初见成效,应继续推进并扩展延伸产业空间,使之成为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按照合理规划、设施配套和功能齐备的原则,围绕休闲、观光、采摘和农事体验等主题对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实施配套建设;可利用花卉的各种保健功能,建立花卉疗养场所、芳香沐浴馆,开展花卉养颜、花卉药膳等特色餐饮,也可将住宿、会务、户外拓展、野炊等配套设施同时建设成集科研、生产、科普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生态景区,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的综合收益。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完善环境法治 促进生态立省[J].政策,2014(12):811.
[2]廖连富.福建地产“硬花境”园林产品营造论[J].福建建筑,2011(05):3536.
[3]傅智能.湖北绿色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19):6971.
[4]张娜.潢川县花卉苗木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5]黄媛.浦城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6]谯德惠.桂花生产进入品种时代[J].中国花卉园艺,2014(09):2629.
[7]李家清,刘宜华.枝江市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5052.
[8]郭宏发,涂卫国,周义兵,等.关于新洲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探讨[C].“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市人民政府.2010:3.
[9]陆璃,叶振华,阮琳.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化生产研究与实践[J].广东园林,2014(01):2427.
[10]王东,柯林,谢芹,等.武汉市江夏区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09(02):1214.
[11]万艳祺.武汉花卉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8): 152153.
(责任编辑:唐 岚)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市的花卉苗木生产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其在苗木品种、生产管理、规划定位、区域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花卉;苗木;生产;对策;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3-0082-05
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美丽中国”的深入,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提出武汉市现代都市林业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将把高档花卉产业开发作为现代都市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开展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调查研究,可为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依据。
1自然概况
武汉市地处东经113°41′至115°05′,北纬29°58′至31°22′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0~80 ℃;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6~33 ℃,夏季长达135 d;春秋两季各约60 d。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 205 mm。活动积温在5 000~5 300 ℃之间,年无霜期达240 d。
武汉市境内主要属于江汉平原区,沿长江、汉江及诸河展布平原,北部为大别山低山与丘陵,层次分明,陆上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潮土、红壤。武汉水资源非常丰富,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
2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现状
在湖北省“生态立省”与“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1-2]和武汉市城市绿道建设、破损山体修复、湿地生态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工程等项目的推进下,以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不断提高[3]。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态势,花卉苗木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档次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不断创新。
2.1生产总面积
近五年来,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明显增长(图1),截至目前,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超过20 000 hm2。花卉苗木种类达200多个,形成了年产5 000万株绿化苗木、租摆植物100万盆、盆花草花700万盆、草坪地被250 hm2和鲜切花400万支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40亿元。
2.2主要树种及规格
全市主要的花木品种(表1),数量和面积上占绝对优势的是武汉地区的一些乡土树种,大乔木类主要有樟树、栾树、广玉兰、杜英,小乔木类有桂花、樱花、紫薇,灌木类有红叶石楠。大乔木类除了栾树在苗木规格结构上分布比较平均外,其他种类均表现出15 cm以上苗木所占比重较少的情况。总体来说,主要树种在苗木规格上还是比较齐全的。
2.3各区生产情况
近几年,武汉市按照基地成片、设施配套、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推进大园区、大板块、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形成了以江夏区107国道沿线和大花山花卉苗木基地、黄陂武湖花卉科技产业园、新洲花果山桂花苗木基地和蔡甸九真彩叶树种产业园为核心的花卉苗木产业区域布局(表2)。苗木生产逐步向产业带集中、花卉生产逐步向园区集中。
全市花卉苗木企业或基地总计有699家,其中江夏区超过一半,江夏区的武汉林业集团鞍山容器苗繁育基地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容器苗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育苗温室3 hm2,年繁殖红叶石楠、小丑火棘、加拿大红樱等袋装小苗200万株。其他各区也拥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如东西湖区的柏泉彩叶树种基地,基地立足彩叶树种的引进和繁育,有高标准育苗温室2 hm2,普通育苗温室8 hm2,年繁育各类彩叶树种苗木210万株。黄陂区的武湖花卉产业化基地占地约35 hm2,有现代化温室设施栽培面积8 hm2,实现了蝴蝶兰、红掌、仙客来、凤梨等高档盆花的规模生产,年出圃高档盆花280万盆,国际AAA级花卉产品达到95%以上,是目前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新洲区的花果山桂花品种资源圃已纳入全市赏花经济五大资源圃之一,所培育的桂花写入国际桂花名录的有157个品种。蔡甸区的九真彩叶树种产业园初步形成,园区内已汇聚数十家企业,生产各类彩业树种品种多,发展势头较好。
2.4育苗类型与育苗技术
目前武汉市共育有容器苗895万株,约占总量的1/10。各区主要的育苗类型大体上一致,基本上都是以绿化苗、造林苗为主(表3)。虽然各区均有使用容器育苗、组织培养、温室、大棚等先进育苗手段,但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东西湖区、新洲区还刚刚起步。
3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产品种大同小异,缺乏区域特色
全市生产较多的苗木品种有:香樟、栾树、紫薇、桂花、红叶石楠等树种,虽然苗圃面积大小不一,但经营品种大同小异。各花卉苗木主产区的主打树种也是基本相似,由于苗木生产时效性强及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人们在同一年种植相同的品种,势必造成同品种苗木出圃、销售时间也大体一致,导致苗木市场的不良竞争。大部分苗圃自身又没有特色,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不利于苗圃、企业的发展。
3.2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武汉市的大规模发展,许多投资商纷纷转向园林绿化行业,部分农民因农村土地富余,改为种植绿化苗木。近年新成立的苗圃、企业急剧增加,但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户种植管理和经营水平粗放,技术、信贷、信息、流通等专门服务不到位,效益不高。在设施栽培方面,组织培养、容器育苗等先进育苗技术应用只占到苗木总生产量的1/10,对科技和资金的投入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现代花木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需求。苗木质量常常因为栽植密度过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肥水管理不当,苗木生长比例失调等原因而降低,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导致部分苗木质量低下。
3.3苗木生产缺乏规划,苗木结构不够合理
在品质结构上,一般品种多,特色品种少。如桂花,武汉地区每年仍然需要到河南调潢川金桂[4]、到福建调蒲城丹桂[5]、到四川调中国红丹桂和高干桂[6]等特色品种,自己生产的品种只能满足对苗木要求不高的绿化工程中。
小规格苗木多,大规格苗木少。虽然苗木规格齐全,但苗木结构不够合理,从全市来看,大乔木类除了栾树在苗木规格结构上分布比较平均外,其他种类均表现出15 cm以上苗木所占比重较少的情况,园林工程中只能到各地突击调苗。此外,缺少高附加值的城市绿化苗木,经济效益低。大多数育苗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喜卖大留小,对苗木生产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这样当年苗圃地育苗优良种条选择的空间相对窄小,影响了来年春季扦插苗木的质量,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3.4区域发展不平衡,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落后
虽然各主产区在苗木生产上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部分区域表现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象。如新洲区和蔡甸区均为农业大区,但苗木花卉企业数量、苗圃面积、育苗数量均较江夏区和黄陂区低很多。东西湖区花卉产业近两年才刚刚起步,主要是利用该区育苗企业(主要繁育蔬菜苗)的空档来发展花卉盆景,一年能生产各类花卉10万余盆,而黄陂区的武湖花卉产业化基地实现了蝴蝶兰、红掌、仙客来、凤梨等高档盆花的规模生产,年出圃高档盆花280万盆,国际AAA级花卉产品达到95%以上。
2008年河南省潢川县一年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就达到2万hm2,有4个乡镇是集中连片的种植花卉苗木,形成一定规模[7],相比之下,在种植面积上武汉市的花卉苗木规模与国内同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3.5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不足
早在200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花卉产业发展的决定,但决定中的一些扶持政策因种种原因无法兑现。如按规定,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但这一规定基本没有落实。自由资金有限、银行贷款、社会融资难,导致投入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但与武汉市扶持其他农业产业的政策相比,扶持政策明显不足。如全市出台了对发展水产养殖新挖鱼池每公顷补助30 000元、老鱼池改造也有7500~15 000元,对连片种植3333 hm2以上林木基地只给予每公顷4 500元的补助政策,不足3333 hm2的不予补助。政策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主和苗农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的积极性[8]。
4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对策
4.1创新苗木生产理念
改变对苗木新品种的看法,新品种不仅仅是指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或新发现、新选育的品种,同时也要关注从乡土树种里开发出来,在园林工程中尚未应用的品种,或现有品种改变其形状和功能的品种,如分支、树冠、球类、伞状、丛生、独干、双干、三干,造型拉片等,如:树状月季、球型金银花、球型黄金香柳、球型红豆杉、球型桂花、悬空球型金叶榆等。
改变苗木生产的固有观念:①乔木也要炼苗,因为大水大肥催长的苗木木质化程度低,抗性差,成活率低;②苗木未经修剪整形就是苗圃里的野生苗,不能因为节约成本,或者是苗木已被提前订货,就不修剪苗木。修剪整形后既符合树形优美的要求,又便于装卸运输;③苗圃生产的苗木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虽然没有出台苗木产品的国家标准,但是行业内也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因为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有一些精品,事实上没有标准也生产不出精品苗,如:行道树要求、风景树要求、点缀树要求、造型树要求、功能树要求等,把握好各自的标准,才能生产出精品,形成品牌效应,也就能在国内行业中形成武汉市苗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2加大苗圃集约化经营程度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市推进花卉苗木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强化本地传统产品开发利用,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引进一批适合推广的新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争取打造出各区的特色苗木,不断完善,使企业做得大、发展效益好,也让广大农户在成功典型示范引导下,推动全市花卉苗木產业发展。
4.3调整品种布局
要推动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花木品种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尤其在当前国家实行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土地难已取得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花卉基地,引导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由过去增量扩面为主向质量效益转移,由大众苗木为主向名优新品种转移。舍得科技投入,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目前市场紧俏的大规格苗木、袋栽苗木、彩叶树种、花灌木苗,提升花卉苗木档次,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增加经济效益。
4.4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随着进入花卉苗木行业企业数目的增加,行业协会应积极鼓励各企业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对苗木的科学管理。要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木品种,整合科技资源,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推广新型容器育苗、组培育苗、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技术、花期调控技术、滴水灌溉和配方施肥等育苗手段,运用新技术,推广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减少苗木成本,改善苗木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9-10]。
4.5认真落实产业规划
在现有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由政府对全市各区苗木生产基地统一进行规划,对下一年的苗木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各企业苗圃生产进行合理的指导。鼓励每个区形成各自的特色花卉苗木品种,做好做精,以达到“一区几品”或“一区几优”的效果。苗木生产者要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发现和定位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实行短线-中线-长线运营,短平快及长短相结合。以防出现“小规格苗木多,大规格苗木少”等现象,导致现阶段大苗供应需外调,后期又出现大苗扎堆的尴尬局面。
4.6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武汉市花卉苗木产业正处于发展盛期,为了其稳步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花卉苗木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在产业链的延长、产业群的建设上予以指导,对苗木生产实施鼓励和补贴。尤其是发展滞后的区域,出台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引进外地资金,并负责对花卉苗木招商项目的评估。扶优扶强花卉苗木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收购兼并中小生产经营户,鼓励强强联合,培育特色优势企业从而带动全市花卉苗木产业的大发展。武汉市政府要积极承担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的责任,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花木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种花能人巡回指导,印发技术手册等活动,提供技术咨询、技术下乡、技术服务,把花木新技术、新成果迅速扩大到千家万户,实现科技促进花木经济效益的增长。
4.7推进多功能苗圃建设
多功能苗圃是以苗木生产为基础,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游憩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景区规划和园林设计的理念,展示“春花夏阴秋实”的季相景观,营造集苗木生產、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苗圃,达到花卉苗木生产和游憩观光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
武汉市现有的园区休闲化模式已初见成效,应继续推进并扩展延伸产业空间,使之成为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按照合理规划、设施配套和功能齐备的原则,围绕休闲、观光、采摘和农事体验等主题对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实施配套建设;可利用花卉的各种保健功能,建立花卉疗养场所、芳香沐浴馆,开展花卉养颜、花卉药膳等特色餐饮,也可将住宿、会务、户外拓展、野炊等配套设施同时建设成集科研、生产、科普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生态景区,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的综合收益。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完善环境法治 促进生态立省[J].政策,2014(12):811.
[2]廖连富.福建地产“硬花境”园林产品营造论[J].福建建筑,2011(05):3536.
[3]傅智能.湖北绿色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19):6971.
[4]张娜.潢川县花卉苗木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5]黄媛.浦城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6]谯德惠.桂花生产进入品种时代[J].中国花卉园艺,2014(09):2629.
[7]李家清,刘宜华.枝江市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5052.
[8]郭宏发,涂卫国,周义兵,等.关于新洲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探讨[C].“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市人民政府.2010:3.
[9]陆璃,叶振华,阮琳.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化生产研究与实践[J].广东园林,2014(01):2427.
[10]王东,柯林,谢芹,等.武汉市江夏区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09(02):1214.
[11]万艳祺.武汉花卉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8): 152153.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