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新途径

    【摘要】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提出从发展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治疗性维护三个角度探寻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新途径,帮助教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生涯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47-03

    【作者简介】张珏,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上海,201499)工会主席,高级教师。

    近些年,教师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一方面,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护航者和保健者,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佳,会对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负担和职业压力日趋加重,他们既要投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又要忙于应对各类常规的教学检查及考核;既要忙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质量负责,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201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创新区域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着力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教学决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并不是等教师有了心理问题后再进行干预,而是应该着眼于探寻心理健康积极预防与促进的新途径。下面以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为例,介绍三种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体系。

一、发展性维护

    发展性维护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等得到全面发展。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培养教师的兴趣爱好,着力打造了乒乓球、徒步、冥想、音乐、舞蹈、文学、书画、诵读、摄影、垂钓、茶艺、DIY手工制作、旗袍秀等13个教工社团。这些社团在学院党政工部门的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成为教师融入学院的纽带、沟通交流的桥梁、风采展示的舞台、心灵归属的港湾。教师通过身体锻炼、冥想放松、音乐欣赏、朗诵阅读、心理游戏等活动,促进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一)身体锻炼

    教师首先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只有身体健康了,体力充沛了,身心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才能够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教师要让身体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氧锻炼(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锻炼(高强度、短时间)均可有效地抵抗抑郁。坚持6周以上的无氧锻炼,可以使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有关研究表明,产生心理效益的运动需要20~30分钟,40~60分钟的身体锻炼则会使身心进入积极陶醉状态并使大脑得以自由运转。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一般以每周3次以上为宜,同时还应结合锻炼的类型、锻炼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个人的身体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冥想放松

    如何使大脑快速冷静下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某样事物。呼吸是冥想放松的基础方法,每天给自己10分钟,在安静的办公室角落,盘腿坐在垫子或者普通的椅子上,保持脊椎挺拔、全身放松,轻轻地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吸气时,感受吸进去的气息被身体吸收,于是身体得到滋润,内心感觉愉悦;呼气时,随着气息的均匀呼出,感觉不需要的废气通过鼻孔从身体内部释放出来,让身心一下子就轻松起来。

    (三)音乐欣赏

    教师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一方面以某种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为依据,跟随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创造出各种现实与非现实的意向世界;另一方面,进入自由想象的世界,获得愉快、轻松、悲怆、愤怒、伤感等情绪体验,与脑波、心跳、呼吸等产生共鸣,有助于调节自身情绪,使内心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具体的音乐欣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音乐冥想法。实施音乐冥想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使自己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伸展背部,肩膀放松,然后轻轻地闭上双眼。在倾听美妙音乐的同时慢慢地呼吸,全身心地沉浸。进行音乐冥想时,音乐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的音乐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灵境界。当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时,可在冥想时加入柔和、愉快、轻松的音乐,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放松下来,休息片刻,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

    2.聆听讨论法。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小组的形式,聆听音乐后,成员在指导者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具体的做法是每人选择自己人生各个阶段中有特别意义的歌曲或乐曲,并在聆听时回忆当时的情景。聆听、回忆与讨论的过程能成为敞开心扉的突破口,促进心理成长。

    3.歌唱法。歌唱能锻炼心肺功能,人体在平常状态下平均每次的呼吸量为500毫升,而歌唱时每次的呼吸量可升至数千毫升,不但可以扩大肺部功能,锻炼胸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而且能释放负能量,缓解紧张、压抑、焦躁、疲倦等负面情绪,达到身心完全的放松与愉悦。

二、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教师认识到心理状态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自觉调整心理状态,达到心理预防的目的。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为了全面把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狀况,对教师的工作及生活状态进行调查,并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结果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及时关注,特别是30岁上下和45~51岁的教师群体。因此,学院按年龄分层设计了三个教师生涯工作坊,基于职业发展规划突破教师发展困境,促进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缓解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

    (一)从愿景到执行力———职初教师生涯成长营

    职初教师生涯成长营活动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是自我介绍,要求不能用嘴巴介绍,只可用肢体、眼神或道具,尽一切可能让其他成员了解自己。第二次是明晰生涯目标,回答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教师?什么时候开始有做教师的念头?二十年后是否还会做教师?会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思考。第三次是面对挑战,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让职初教师发现自己还很年轻,还有继续打拼的动力。第四次是制定职业成长规划,包括长期成长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教师对照目标要求找出自身差距,明确需要提升的工作能力,并找到提升这些能力的最佳学习方式。

    (二)调整状态、不忘初心———成熟期生涯发展工作坊

    成熟期生涯发展工作坊主要解决职业中期教师的“七年之痒”和“中年危机”。活动从自问“我是谁”开始,然后了解“我的五样”“我的支持系统”,最后描绘“我的生命线”。教师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有成员表示:“参与了这次工作坊,我对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有了新的认识,在工作上,特别是处理上下级、干群关系时要尽可能地换位思考,客观、理智地解决问题;在家庭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与角色担当。总之,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中年人工作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三)重温教育梦、走向新生活———离退休教师动力小组

    离退休教师动力小组由工作经验丰富、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主持,帮助临退休教师处理职业退出期可能产生的失落情绪,使其尽快适应退休生活,走向新的生涯旅程。主持人通过团体沙盘游戏,展示了“相聚2018”“青春无悔”“心中的玫瑰”“明天会更好”4幅作品。活动结束当天,即将退休的马老师感慨地说:“为了明天更加绚丽多彩,我将此次培训作为人生旅途的一个加油站和新起点,满怀热情地去拥抱我的退休生活!”

三、治疗性维护

    治疗性维护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转变健康观念,克服心理缺陷和消极心理,消除心理问题、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为全区教师开通24小时全天候心理服务热线,安排心理志愿者热线值班,接听教师心理咨询热线,接待网络咨询和现场面询,全力服务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之菲.教师心理健康[酝].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81-85.

    [2]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51-54.

    [3]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20-27.

    [4]庄小荣,刘美兰.科学管理成就教师健康心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2):100-101.

    [5]刘金平,任洁,原雨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