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早读课的实施策略
孟君
摘要: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的时光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早读课上,学生能走进古诗词的殿堂,读诗诵词;能梳理并巩固旧知;能预习新知识,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检测,当堂反馈……但是,目前早读课存在的定位不明、地位不重、目标不清、检测不足等问题,致使宝贵的时光轻易溜走,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针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促进早读课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明意义? 定目标? 备早读? 用方法? 重检测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这样明确读书要读熟的重要性。“一日之计在于晨”向我们昭示着早上时间的宝贵,因此,早读课出现在学生学习、学校安排的课表中意义重大。
然而,现行的早读课,或是教师看堂,或是学生自由朗读,更有甚者,学生收发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完全体现不出早读课存在的价值。针对这些现状,我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进行探索、实践,逐渐总结出早读课能广泛施行并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受益。在此浅谈有效推行早读课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设定精准的早读课目标
现在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情况,以使课堂更加有效,利于学生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读课也应提前筹谋准备,将每一堂早读课内容与早读目标确定好,再确定每堂早读课的主备人,设计早读环节,集体讨论可行性及可改进之处,形成共识,实施课程。
以某校一年级备课组为例,下周将进行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新课学习。在集体备课时,先将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梳理清楚。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一个语文园地,预计需要用9个课时完成教学。这三篇课文篇幅较长,且没有全文注音,因此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语言训练的要点立足课文中不同的标点符号,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表达的不同语气。此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还要注重第七单元“根据简单信息进行推断”这一阅读能力的训练。早读课的目标就随着教学目标的确定而清晰了。经集体备课后,第八单元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的早读课目标确定如下:
课前:经典古诗文诵读积累。
课中:
1.朗读18课《小猴子下山》(10分钟)。
(做到:口读、脑记)
2.预习朗读19课《棉花姑娘》(7分钟)。
(做到: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争做小小朗读者(3分钟)。
(做到:声音洪亮,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个环节简单明了,要求清晰,面向全体学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与读书要求,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参与,人人争参与,既有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知识的预习与检测,最后的“争做小小朗读者”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本节早读课的学习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二、早读备课勤、真、活
要想设定精准而符合学生学习进度的早读目标,就要做到“勤备”“真备”“活备”。
1.所谓“勤备”,即随时随地备。它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场合,绝不局限于集体备课所规定的时间。
某校六年级组四位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确定了本单元本周的早读课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六(1)班的老师发现,班内部分学生到校较早,往往会散漫地在班级整理物品,无精打采地翻几页书,直到老师进班,才投入到早读课中。随后六(1)班老师就把第二天需要朗读与背诵的内容告知班长。第二天班级学生在课前背诵古诗文时,负责任的班长将背诵过关的学生名字写到黑板上加以鼓励。两天后发现,班级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黑板上出现的名字越来越多。语文老师对班长的做法大加赞赏,并立刻将此做法与组内教师交流,各班教师均以不同形式来改善早读课前“老师未到、学生先到”而读书效率不高的问题。经过老师们一周的讨论及改进,逐渐形成早读课前学生自主管理、高效朗读背诵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发现问题及时思索并寻找策略办法,实施后效果明显,立刻与组内教师互相讨论并进行改进,仅仅一周的时间,一改整个年级学生进校后的朗读氛围,做到随时随地备早读,体现了集体备课的作用和价值。
2.“真备”让学生受益。
作为一名教师要说真话、做真事,更要“備真课”。“真课”如何备?课标是我们备课的依据,如低学段一、二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能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情是我们备课的标准,切不可揠苗助长,不同地域的学生朗读能力截然不同,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情。深挖教材是我们备课的基础,教材中提供功能各异的阅读范本,备课时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材的重点,再补充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由课内引向课外,努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3.“活备”使早读课充满灵性。
再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及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就课文编排来说,不同的题材早读要求各不相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题材,设计不同的早读内容。第15课《文具的家》可借助插图,观察人物的表情来积极体悟、愉快朗读;第16课《一分钟》贴近学生生活,可采用同桌配合朗读的方式来体现迟到的不同心理;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学生在早读课中可以分组进行,再分角色体验朗读;第18课《小猴子下山》更适合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加深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感受,灵活设计早读课的不同形式,就能让我们的早读课灵动起来。
三、由浅入深,精心组织早读
如果说我们精心设计的早读课程像一道菜谱,那没有技艺高超的大厨来掌勺,烧出来的菜肴必定不会美味可口。早读课也是如此,没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就不会有预定的结果呈现。仍旧以第19课《棉花姑娘》为例,在第一课时的早读教学目标完成以后,某个班级设计第二课时早读目标如下:
课前:背诵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笠翁对韵》(三)。
(同桌之间互相背诵,过关后给对方画星星)
课中:
1.复习朗读《棉花姑娘》(7分钟)。
(做到: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
2.朗读《棉花姑娘》课后生字词(3分钟)。
(做到:读准字音,手指书空)
3.听写:用“别”写一句带有感叹号的话(4分钟)。
(做到:端正书写姿势,书写规范、整洁,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4.预习朗读《咕咚》(6分钟)。
(做到:自由朗读,边朗读边做动作)
这样设计的早读课优点如下:
1.教师提前将早读目标以PPT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明确课前、课中要完成的任务。课前背诵任务环节,同桌之间互相画星星,你追我赶、小组合作激发了同桌间争相背诵课文的积极性。
2.早读课中,以复习巩固为主要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学生自由读,也可以是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分角色朗读……形式多種多样,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将读与写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早读形式,强化语言运用的练习,又提高学生对近两个单元“祈使句”的认知能力,将学和用相结合。
4.在将学过的知识巩固内化运用之后,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使学生兴趣满满地参与到每一次早读中来。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推进早读课,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成为早读课的主人。好学不如乐学,学生能乐学,就是我们教育者最大的幸福。
四、及时、有效的评价让早读课开花结果
任何活动与课程,一旦脱离了评价,就无法判定活动与课程进行是否有实效。早读课也是如此,评价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说,评价者可以是被评价者自己,可以是小组内的同学,可以是学习的助跑者,也可以是教师,所采取的方式也就显而易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优秀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第一课时的早读课为例,口头检测是较为可行的,以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自评、学生评价。例如,一位老师给每位学生发放“心动卡”,如果被评价者的朗读、背诵能打动人,就可以举起“心动卡”,得到的“心动卡”越多,就表示被评价者得票越多。这一形式既快捷又高效,促进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第二课时落实到书面检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紧密结合早读目标的基础上,或检测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正确程度,或进行对易错的知识点的纠正,或是对预习内容的巩固提升,都可以以快捷的方式在早读课上完成,让早读之树在评价中开花结果。
早读课,虽然在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已经退出了教育的舞台,但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偏远的乡村学校,家庭教育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学校课程上多下功夫,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作为一名普通教育者,我们要努力使每一节课大放异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这个家庭中,找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